慶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慶安公司)創建于1955年10月,是我國“一五”時期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集航空機載武器裝備、飛行器操縱控制系統(裝置)兩大專業優勢于一體的中國大型的機載設備研制、生產企業。曾榮獲由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慶安公司主要承擔航空航天機載設備系列產品的研制和生產。其中防務產品包括機械、液壓、氣動、電子、電氣裝置及控制系統;民用航空轉包產品有飛機飛控、電源、機輪剎車、起落架收放等系統用零件、組件。非航空領域主要從事各型空調壓縮機的研制和生產。
慶安公司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及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有航空產品、制冷設備、檢測技術三個研究所。公司在復雜殼體、精密齒輪、大型框架、各類液壓閥、大導程多頭螺旋軌道等零件加工、液壓密封和特種鍛鑄造、焊接、熱表處理等技術領域都有獨特的技術訣竅。
在2013-2014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評選中,慶安公司被評為先進集體。
制度是精耕細作的“防護器”
慶安公司科協在組織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中,始終以科技創新為中心,緊密圍繞公司科研生產經營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活動本著穩步推進、規范有序的原則,解決了公司科研生產經營中許多重點、難點等問題。同時,“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開展,為科技人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自身價值搭建了舞臺,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創新發展和科技進步。近年來公司“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項目數量逐年增加,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形成了努力鉆研技術、團結協作攻關、勇挑科研重擔的良好氛圍。
慶安公司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為了使“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更加規范有序,根據往年下發的文件《“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實施細則》的實施情況,結合工作實際對其進行了完善與修訂,并于2014年3月份重新下發了《“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實施細則》,對“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調整,公司科協主席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成員由相關副總師、科研管理部門、產品設計部門、工藝部門、科協辦公室及相關管理部門負責人組成,“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負責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活動的日常工作由公司科協辦公室負責。從制度上、組織上確保了公司“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順利開展。
公司“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實施細則規定,凡參加“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項目須經過六個環節按程序層層層層推進,確保活動的開展取得實效。
首先是立項,凡參加“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項目,必須先填報“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項目立項申報表,并且基層科協分會要對申報項目內容是否屬實、項目在公司內外是否已申報或獲過獎勵等進行審查,避免重復立項,審查同意后報送公司科協辦公室。科協辦公室對項目內容審查合格后,組織公司相關專家進行立項評審并呈報“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批準后進行立項。
實施環節,要求公司內各基層科協分會負責組織、協調、督促項目組制定工作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
活動進行中要跟蹤檢查,各基層科協分會對已立項的“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項目要及時進行檢查指導,協調解決出現的困難,為廣大員工創造良好的創新活動條件。
活動總結,各科協分會及時組織項目總結等相關資料報送公司科協辦公室,總結中要詳細說明該項目的創新點、技術進步點、取得的經濟效益和應用前景。
項目完成后,由各科協分會進行預驗收。預驗收時需對項目的總結材料是否屬實、項目是否按期完成、項目參加活動前后實際改進和運行效果是否明顯等進行認真核實,確認無誤,科協分會主席簽署意見后將紙質材料、電子版各一份報送科協辦公室。
最好進入評審階段,科協辦公室按照公司“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實施細則,召集有關專家對已完成項目的技術含量、經濟效益及對公司可持續發展意義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比較、確認,提出獲獎等級建議,報請公司“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領導小組審查,并經公司黨政批準后,下發表彰文件進行表彰和獎勵。
活動是技術創新的“助推器”
慶安公司組織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始終以科技創新、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中心,緊密圍繞公司的科研生產經營、科技進步、管理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和調動全公司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013年,慶安公司科協對2012年完成的“講理想、比貢獻”活動中136個項目和2個先進集體給予表彰和獎勵,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2014年以來,慶安公司內各基層科協分會共向公司科協申報“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項目共157項,根據各項目完成情況,公司科協按照有關規定對其中的97個項目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慶安公司科協通過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解決了公司科研生產中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為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和公司經濟效益的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設計創新類項目“主武器艙門驅動系統位置精度超差分析”的成功研制,不僅為我公司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更是填補了此項國內空白,對推動航空產品的科技進步具有重大意義,而且此研究成果可以推廣應用到同類系統的研制中,可以大大縮短研制周期;工藝創新類項目“錐齒輪加工摸索與實踐”的完成,將錐齒輪零件長期以來依賴外協加工,變為由廠內自主加工,僅某型號每年節約外協加工費用就有200萬元,此項成果使錐齒輪零件的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管理類項目“基于MES的生產計劃粗能力分析”的完成,通過基于MES的生產計劃能力分析,提前發現問題,根據產問題的原因,及時通過調整原材料供應、作業計劃和加工設備等方法來消除生產管理環節上的漏洞,達到高效率生產,同時促使作業計劃的管控程度得到顯著提高;“壓縮機組件檢測技術研究”項目完成后,通過對壓縮機葉輪葉片表面掃描,應用相關軟件對掃描數據進行處理,實現葉輪葉片的曲面重構。該項研究,填補了公司在逆向設計領域的空白;另外,“某組合鉆工藝攻關”等技術攻關項目,通過技術攻關改進工藝規程和改變加工方法,解決了生產現場難題,使生產得以順利進行,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