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寶光滄州市群藝館
為群眾文化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淺談數字化群眾藝術館
肖寶光
滄州市群藝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文化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結合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將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和傳播手段應用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戰略選擇。
群藝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承擔著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實現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讓群眾文化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任務。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李宏指出:“文化館(站)早已成為文化共享工程向基層延伸服務的重要抓手,是數字文化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為了適應新形勢、新發展賦予的新任務,不斷創新群藝館的運行模式,提高群藝館的服務水平,滿足廣大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一種新型的群藝館服務方式——數字化群藝館也就破繭而出了。
數字化群藝館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群眾文化編排、創作、培訓、輔導、調研、免費開放等服務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文化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群眾文化環境。數字化群藝館具有以下特點:
1.網絡化:網絡化是一種趨勢,前期大規模基礎網絡的存在將在數字化群藝館建設中產生深遠的影響。數字化群藝館就是依托互聯網及相關網絡作為一種廣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比任何一種傳播方式都更快捷、更直觀、更有效、更便利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渠道,在電腦、有線電視以及手機等新興媒體終端獲得文化服務。
2.個性化:個性化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通過數字化群藝館這個平臺,人們可以將自己獨特的文化理念、文化需求等發布出去,也可以通過數字化群藝館平臺獲得所需的文化信息。可以說,個性化是信息技術所取得的最為偉大的成就之一,數字化群藝館為人民群眾個性化文化展示、交流開辟了廣闊的視野。
3.智能化:從技術的角度講,群藝館數字智能化就是文化服務的自動化,就是通過一系列智能技術使設備或者系統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從而能夠部分地代替人的傳統文化服務勞動,使群藝館有限的人力資源得到解放,從而投入到更高層次的文化服務工作中去。
數字化群藝館克服了傳統意義上群藝館單一性、滯后性、封閉性、低效率的不足,充分體現了現代化群藝館公益性、創新性、便利性的特點,實現了在線培訓服務、在線展覽服務、在線活動服務、遠程指導服務、區域聯動服務等服務方式。
為了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需要,2011年,財政部、文化部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那么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建設現代化、數字化的群眾藝術館呢?
1.推進數字化群藝館制度設計,實現科學規劃。開展專題調研,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制度設計和機制研究,實現科學規劃和全面可持續發展。積極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管理體制創新研究,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統籌兼顧、動態協調的原則,不斷完善管理格局,創新管理機制,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探索并創建科學的運行機制,推進建立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分工、協調與合作;構建縱橫聯合的區域聯動機制,加強協調合作,推動數字化群藝館建設的順利實施。
2.發展完善公共數字文化設施網絡,實現雙向互動。依托各級群藝館、文化館(站、室)、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公共圖書館公以及共電子閱覽室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發展完善數字化群藝館設施網絡;以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網絡和數字群藝館的虛擬網為基礎,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數字文化服務網,將各類數字資源,包括文化信息、調研報告、演出活動、公益講座、展覽展示、精品節目、優秀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等以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分發推送到基層,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資源的統一搜索和主動獲取;在提供文化資源服務的同時,采集人民群眾的個性化文化行為需求和文化數字資源使用信息,從而掌握群眾文化需求,引導文化資源投放和服務側重,形成雙向互動的良性循環,保障數字化群藝館的高效運行。
3.加強數字群藝館資源建設,實現共建共享。統籌規劃群藝館的數字文化資源建設,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拓展文化資源征集渠道,提高群藝館文化資源供給能力;建立群眾對數字化群藝館服務需求的反饋機制,突出精品,體現特色,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資源建設;注重建立各種資源之間的關聯,實現數字資源的深層揭示與知識組織,以文本、動畫、影像、音視頻、在線講座和在線展覽等多種手段展現優秀群眾文化資源,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構建各級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公共文化資源庫,在最大的范圍內形成有效的數字文化資源保障體系。
4.搭建統一的運行管理平臺,實現規范管理。采取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手段,確保數字群藝館體系的穩定運行和有效監管。實時采集各級各類終端的運行情況信息及群眾的個性化文化需求信息,實現對各級文化服務站點和重點個人用戶的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過統一管理、專業化培訓、標準化服務以及統一標識、樹立品牌形象等管理及推廣手段,擴大數字化群藝館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5.鼓勵開放合作的數字文化建設新局面,實現互利共贏。在資源建設、技術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與教育、科研、企業等系統文化建設項目的合作共建、互聯互通;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數字化群藝館文化資源庫建設,探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數字化群藝館建設,鼓勵社會力量開發和推廣弘揚民族精神、反映時代特點、積極向上、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數字文化產品;鼓勵社會力量以優惠條件參與數字化群藝館建設,通過與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和通訊運營商的合作,拓展數字化群藝館的服務渠道,同時擴大合作者的用戶群體,開創互利共贏的局面。
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數字化群藝館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數字化群藝館建設不是時尚流行風只會刮一陣兒,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改進、更新。數字化群藝館的建設需要考慮到當地的經濟承受能力、人力資源狀況,群眾文化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按部就班的完成,更需要廣大群文工作者為之付出艱辛的勞動。滄州市群藝館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就是考慮到各方面因素,分年度逐步進行數字化建設,2011年建立了自己的網站,2012、2013年購置多臺專業數碼攝像機和非線視頻編輯系統,2014年為各業務部室配備了專業數碼相機收集資料;今后還將建立群眾文化數據庫、數字化舞蹈排練廳、數字化聲樂排練廳、“百姓樂”數字化公益大講堂等等。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高速發展,數字化群藝館服務具有廣闊的設計前景和操作空間,將在日益發展的群眾文化服務體系中脫穎而出,發揮重要的、積極的作用。數字化群藝館的建立必將為我們的群文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我們在更廣闊的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