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巍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五中學
探索教學新手段讓生物課堂“活”起來
金 巍
河北省霸州市第十五中學
生物學習過程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多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讓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融人生物,樂于探索,展示自我,使生物課堂“活”起來。
初中生物;課堂活躍
在生物學教學中,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真正實現視聽的完美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呢?教學手段活起來是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催化劑”。
首先,教師要沖出課本的圈圈。雖然,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但卻不是唯一的憑借。只有教師首先不完全受課本的束縛,才能使學生不受課本的束縛。所以,如何科學、合理、靈活、正確地使用好教材,是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能力關鍵之一。教師只有在對教材掌握“熟”、對大綱的理解“透”的基礎上,才能對教學內容處理“細”,才能在教法上講究“活”,如可以在不偏離大綱的前提下,適當調整知識點順序、聯系現實生活、拓展教學內容、增強學習趣味性等等。
其次,讓學生沖出老師和課本的圈圈。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沖出老師和課本的圈圈,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他們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真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有一次,我講到有關“遺傳”的知識時,一位學生突然問我:智商不高的父母所生的孩子一定不聰明嗎?我虛心地承認自己一時回答不上來,并說“老師這下可給問倒了”,但并不因此責怪或謾罵他提出“與教學無關的怪問題”,而是表揚學生對這個問題提得好,并組織大家積極展開討論:是或者不是?如果是,為什么是?這里牽涉到幾門學科的知識,我們回去后各自認真查閱資料,或者上網查詢,或者請教他人,再發表看法吧。結果第三節課的時候,幾乎人人都贏了正確的答案,通過講解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試想,如果當時不理睬這位同學的提問,或責罵他提“怪問題”,那后果不僅是傷害了他的自尊、冷卻了他的學習熱情,還可能打擊了其他學生的提問勇氣,影響到日后的學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多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奇思妙想”,打破陳舊傳統,沖出條條框框,課堂氣氛才會活躍,教育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眾所周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路人,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一指導思想,千方百計創設好教學情境,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切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而應積極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搭臺”,讓學生“唱戲”:如以“活”目標帶“動”學生,以“活”導人啟“動”學生,以“活”內容調“動”學生,以“活”形式牽“動”學生,以“活”氛圍激“動”學生,以“活”方法引“動”學生,以“活”指導鼓“動”學生,以“活”作業推“動”學生等等,讓每一個學生都在生動活潑的環境中,大膽嘗試,充分鍛煉,張揚個性,發展能力。我在教學中時刻不忘為學生“搭臺”,即點撥相關知識點,讓學生自己推斷結論;給學生不同答案,讓他們展開辯論;設計若干問題,讓他們總結歸納;提供幾種思路,讓他們尋求不同解題方法等。盡量做到:“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多想一想;“解放學生的眼睛”,讓學生多看一看;“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多做一做;“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多說一說。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如讓他們組成各種興趣小組,帶著問題深入社會調查訪問、上網查.詢、動手實踐、交流辯論、上臺演示等,長期堅持效果肯定會不錯。
當然,教師“搭臺”的方法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大可以借助“趣味生物”、“智力開發”、“巧推妙證”等形式,讓學生全員參與——只要有助于活躍課堂,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開拓視野和調動思維的,都可以大膽嘗試。可以說,只有教學策略的“活”,才能激發學生學而有“新”,才能激發學生學而有“創”。總之,教師“搭臺”時要在“活”上下功夫,使學生全部“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動”,讓學生呼吸到自由的空氣,釋放出鮮活生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唱戲”的主角。只有這樣,教學活動才算成功。
學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勵、喝彩與掌聲。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當著大家的面多一些表揚、鼓勵與贊許,將會使全班學生都感到愉悅,學習氛圍也因之輕松,課堂教學也因之活躍,他們的人格也因之健康成長——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了自信。所以說,最殘酷的傷害是對一個人自信心的傷害,最大的幫助莫過于給人以能支撐起人生自信風帆的信任、掌聲和喝彩。有一句話說得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品質,擁有它是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正確對待學生的創新求異,多給學生創造“犯錯”的條件和機會。盡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們教師也要多點鼓勵與喝彩、少些批評與責罵,讓每一個學生“心靈的天空”永遠放晴,使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信,敢于嘗試,樂于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永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