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宗河北省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校
電工電子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張占宗
河北省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校
我國工業化進程加速、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導致人才需求結構多樣化、多層次化,這就為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大好時機,同時要求職業技術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發展前景及國內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可以推斷,對于高級技工學校來說技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知”即知識,指對培養對象的知識素質要求,包括文化基礎知識、現代科技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作為高級技工學校,職業教育必須以普通教育為基礎,并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未來的產業部門必將對所有從業者提出更新、更多的技術要求,不僅會要求工作定向的技術,也會要求能夠轉換的、一般的技術,因為這會有助于從業者在其職業生涯中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構成。現代教育體系的建構,應當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交融,前者必須以后者為基礎。無論從思想觀念上還是制度體系上,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都不應當涇渭分明、彼此隔絕。
作為技工學校的專業課教師,我也經常向學生提及文化基礎知識及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例如,我校電工電子專業的學生就不太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就此問題我曾向他們展開過討論。這個專業的學生將來有幾個去向:一部分要參加對口招生高等學校的考試;一部分要參加高職院校的選拔,一部分畢業后即就業。無論哪種去向,文化知識都必不可少。文化課知識是基礎知識,即使要求分數低學生不學也不成;就業的學生看似不需要文化課,其實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性的文化知識也很難勝任工作。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更不必說,如果僅會簡單的技能而沒有理論作指導,那所擁有的技能必定是膚淺的,而畢業生本人在本行業中也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技”即技能,指對培養對象的技術能力素質要求,包括本專業技術能力、工作能力、社會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是人才規格的核心。
世界許多知名企業對本企業員工的要求在“技能”方面尤為嚴格,著名的西門子公司在此方面成績斐然。一百多年來,西門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技術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核心競爭力日益加強,西門子產品在世界市場上讓人產生信賴感。西門子認為企業需要的人員應具備三種能力:一是專業能力,二是企業行為能力,三是社會行為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三項能力才能干好工作,才是企業的合格人才。這對于雇員,包括工人,甚至經理都是如此要求的,當然對經理要求更高些、更多些。其實,在德國,不僅僅西門子公司,任何人在進入崗位前都要獲得資格認證并參加工種考試。不同工種有不同的資格認證,無論是技術工人、醫生、律師、還是廚師、服務人員都要拿到該行業的資格認證,這是參加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
國內的許多企業及行業也對本企業或本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出嚴格的技能要求,許多行業也要求進行職業技術資格鑒定,各職業技術學校也積極予以配合。如技工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即進行“電工”、“焊工”、“車工”、“計算機文字錄入員”等不同專業的技能鑒定。需要說明的是,技工學校不但要重視本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還應加強學生工作能力、社會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意”指的是態度和情感,即對培養人才的心理素質要求。普羅泰哥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每個教育者,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受教育者是人,而不是物,人具有人的類的物性——人性,即人在與外物的關系中所顯示的區別于外物的那些特性。思想、感情、個性、精神世界等就是人的物性,它完全不同于物性。教育人類學家茨達齊也認為:“正在為職業作準備的青年人不僅必須獲得職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必須學得專門的職業‘道德’,即立場和態度,應當形成那種有望獲得未來職業地位和對他有利的個性特征。”因此,職業教育本身絕不是一種無意義的訓練,應當更加強調對學生自身個體特性的審視,不僅要為學生立足于社會而培養其職業能力,更要使其在確立人生奮斗目標的過程中發現生命對這個世界的價值與意義。
實用主義職業技術教育者主張,職業技術教育應當以傳授給學生實用技能為最高目的,因此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開展職業技術培訓,滿足學生的生計需要;人文主義技術教育者則對受教育者的文化精神世界表現出深刻的關注,要求職業技術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格素養。現代社會對“人的能力”的重視首先體現在對教育者培養理念的變化方面。從廿世紀六十年代的“知識本位”,到六七十年代的“能力本位”,轉向了八十年代以來的“人格本位”,開始注意教育者個性與人格的培養,重視“自我教育”、“自我實現”能力的培養,強調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有機融合。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技工學校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使其具備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人與自身關系的正確態度,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求善,培養其健全的人格,使其樹立造福人類的崇高理想,使學生在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科學素養的基礎上,成為具有開拓進取的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不僅會做事、會創新,而且會做人。那將是職業教育的最高境界,那也是我們每一個職業技術教育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