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飛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
高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鄒曉飛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的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在許多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它彌補了許多傳統教學的的不足。
高中生物;教學;多媒體
通過調查分析和查找資料,我們將對多媒體及其組合應用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可對不同的課堂進行對比探討,更有利于日后的生物教學。同時對不同的多媒體技術的對比,結合生物教學的特點,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1.模擬自然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生物與進化》一章時,與《生物》教科書配套的“樺尺蛾”的視頻案例,全長3分鐘。內容簡介如下:
英國有一個小山村,再村外的樹林里棲息著兩種樺尺蛾,一種淺色,一種深色,樹林里的小鳥以樺尺蛾為食。幾十年后,這個小山村變成了工業城市,工廠排放的黑煙漸漸把樹干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煙的污染,淺色的樺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樹干上,目標顯著容易被鳥類發現而不易生存下來;深色的樺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樹干上,體色與周圍環境比較一致,不易被鳥類發現而生存下來。這就是工業污染區深色樺尺蛾占多數的原因。
通過這個視頻的案例,可以讓學生親臨其境,更深的理解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更深的理解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2.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特點,突破難點。
在生物教學中有動態、抽象、細微的生理知識。如血液的流動、神經的傳導、食物的消化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重點.但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再如講解神經沖動的傳導,過去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講授,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強調了重點,但缺陷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如果應用教學錄像片演示其過程,就能真實、藝術地再現神經沖動傳導的過程,使其具體形象,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在放映時,通過暫停放映,教師解釋,或邊放映、邊解釋的方法,把兩種教學媒體有機結合。這樣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又得到老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容易接受。
1.實現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緊密結合。
(1)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在內容上實現“無縫連接”。對于那些用傳統方法不便展示的生物過程輔之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2)在時間上實現無縫連接。課件的內容要便于多媒體過渡,比如黑板和顯示屏的過渡。在制作或者選用課件以及編寫教案時,要設計過渡內容。使用時要把握好切入時機,不要因為切換時機不要因為切換時間過長而“冷場”。要準確把握這些時間的長短及其相關因素,做到心中有數,實現時間上的“無縫連接”。
(3)在空間上實現無縫連接。在硬件設施上,必須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與黑板及其他媒體的有機結合,合理安排其空間位置,學生的視線跨度要盡量小,操作要方便,切換要迅速和自然,且視聽效果好。
2.課件內容要詳略得當。
課件視覺效果好,而且字體是采用標準字體,再配以不同的顏色,學生看起來非常的清晰、舒服。關鍵在于其內容:內容太詳盡了不行,那與直接展教案無益,會使學生忙于記筆記;內容太簡單了也不行,一些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就無法展示給學生看。所以在制作課件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在保證課程內容的基本章節結構完整的前提下,對一些重點內容、難點內容盡量多作一些說明,或多采用一些圖像(圖表)的形式來給學生進行演示,而對一些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則只作簡單說明,或只列出要點。
1.動態教學過程被“電子化”,教學主題被沖淡。
教學是一門藝術,引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則是藝術中的藝術。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接受能力、課堂氣氛等因素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選擇那些傳統的教學手段不便處理的內容進行嘗試,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2.課件切入時機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學生注意力。
將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要掌握好時機,而且課件與教師的教學語言的銜接、媒體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實際效果。有些課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聲”;而有的使用者沒有從光照變化、音響效果、視覺效果以及課堂氣氛等多方面考慮課件的切入時機和方式.而是進行簡單的切換,其結果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學任務。
3.信息量過大,滯留時間短,不利于記憶。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減少了教師的繪圖、板書、畫圖表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學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識需要有一定的時間跨度,過快地變換屏幕內容,將使學生丟失教學信息,不利于學生記憶知識,提高認識水平。有的課件制作者為了使課件操作簡便,將課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師只要按鍵或鼠標,課件就會順利“放映”。這種課件很難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靈活調度,導致教學信息一晃而過,起不到應有的輔助作用。
教師必須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以適應多媒體教學的要求。就能使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讓學生的學習進行得更輕松,讓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得更精彩,讓現代教育和創新教學的新理念更好地應用于每一次的教學中,最終實現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