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恒河北省深州市前么頭學區(qū)
全面把握網絡時代特點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劉志恒
河北省深州市前么頭學區(qū)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人們生產生活施加著日益深刻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遇到了新的課題和挑戰(zhàn),筆者試圖就此展開分析和探討。
學生;品德教育;網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網絡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的青少年,更是網絡的主要參與者。如何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利用網絡開展多種形式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新的課題和挑戰(zhàn)。
在網絡已經普及的今天,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具有以下特點:
(1)網絡的互動性和全球性導致信息的共享和傳播出現極大的隨意性和不可控性,缺少甄別力的青少年極易受到不良影響。“網癮少年”、“網絡暴力”等都是這些不良影響的體現。網絡的發(fā)展已經削弱了其他傳媒的導向功能,并且,作為對新興媒體的控制和引導,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對網絡進行調整。但是,網絡報道的許多內容貌似客觀、公正,向眾多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展示著新奇、誘人、甚至荒誕的信息。因網絡的互動性和快速性,這些信息被快速而全面地傳播開來,并與影視、廣播、報紙等舊有的主流傳媒爭奪市場。對于在“應試”和“正面”的思想教育中長大、習慣于接受現成觀點和結論的青少年來說,網絡上傳播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而且,這種網絡傳播因為具備更大的選擇性和更強的趣味性,“課堂教學”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功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
(2)網絡的社會性和隱蔽性,導致人們難以察覺網絡對人們的影響,導致其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沖突難以顯現。青少年對新事物和新觀點比較敏感,并經常有意探索所感興趣、對感官刺激比較強的信息,網上所充斥的各種信息卻往往與現實世界有很大的反差,網絡上真實的虛擬世界和現實中的真實世界容易導致青少年強烈的心理沖突。如果部分學生缺乏自制力和辨別是非能力,會對他們的思想領域產生巨大的沖擊,甚至影響他們的健康及學業(yè)發(fā)展。
因為網絡的普及以及多種文化的沖擊,當前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海量的網絡信息獲取容易,甄別困難,尤其對于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來說。預防“網絡毒品”危害,就必須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網絡信息傳播迅速、內容龐雜,即使是成年人甄別起來仍顯吃力,更何況經驗閱歷都尚未積累起來的青少年。尤其是眾多的社會負面消息的傳播,更容易使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基礎不牢,甚至發(fā)生畸變。而且,網絡上的眾多色情信息以及新近發(fā)生的“艷照門”、“脫衣門”等事件,極易使青少年思想發(fā)生變動。
(2)應對各種文化的侵襲,我們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青少年最容易接受不同的思想流派,甚至是西方文化的糟粕,因為其的與眾不同,更容易被喜歡特立獨行的青少年所喜愛。只有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教授青少年去偽存真,辨別西方糟粕文化,才能有效避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發(fā)生偏移。
(1)以心理誘導為中介,加強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網絡的交流方式已經被廣大青少年所接受、認可,有數據顯示,青少年是上網時間最長的人群之一。利用網絡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起到的效果必將事半功倍。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尤其是小學生具有涉世不深,鑒別力、自控力不強的特點,但同時他們還具有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旺盛的特征。如果從心理角度出發(fā),利用網絡的信息平臺,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會起到不錯的效果。篩選出網絡上具有教育意義的時事,具有時代特征的人物,在互聯(lián)網上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及時將最新最具有教育意義的人物和故事發(fā)到交流平臺上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除此之外,教師要開發(fā)多種渠道。博客、論壇等互動空間,QQ、MSN等即時交流,都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工具和方式。尤其是博客和論壇,更是因為方便學生隱秘地提出問題并得到解決,并且這種解決方式可以被其他師生借鑒而備受學校師生們喜愛。學校可以組織力量形成自己的博客、論壇圈子,互相研討,共同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
(2)發(fā)揮校園網的功能。利用網絡加強青少年品德教育,學校是關鍵。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正確獲取知識,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闊視野,節(jié)約學習時間。目前,學校大多已經建立起了校際局域網、開放網絡教室等網絡硬件,可向學生開放校園網絡天地,并利用更多的時間讓師生共同了解網絡知識,遵守網絡道德,學習網絡法規(guī),結合教育教學積極上網、文明上網。
(3)建立家長聯(lián)系制度。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視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今,很多父母是青少年網絡經驗的直接影響者。父母對網絡的看法,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健康成長。有些家長盲目抵制網絡,強制孩子不要接觸網絡,結果適得其反。因此,學校要建立和家長聯(lián)系制度,教師作為中間人,多和家長進行溝通改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莫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用平等的態(tài)度和孩子交流。
基礎教育不能與時代脫節(jié),因為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網絡觀,能夠合理地安排上網時間,正確地處理好上網與學習、上網與生活的關系。學校要趨利避害,建立科學的合理的校園網,要經受住網絡時代的挑戰(zhàn),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網絡的正面作用,給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上網環(huán)境。
[1]趙錦權.體驗性教育理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