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玲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一小學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第1課時)
王鳳玲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一小學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材,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主要講了1994年洛杉磯大地震過后,一位父親為了心中那個愛的信念——“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在一片廢墟中,冒死不懈,歷經艱辛地施救;兒子在黑暗與危險中鼓勵小伙伴等候生命的轉機。父與子用真誠的承諾書寫了一曲生命的傳奇!
細細研讀,文本的脈路清晰可見。一條主線:父與子始終信守諾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兩個板塊:父親的了不起;兒子的了不起。通過學生讀、思、說、寫等相關的語言文字訓練,感悟父子間的真情,體會這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帶給我們的震撼。
綜觀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整體感知,探討父親的了不起;第2課時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探討兒子的了不起。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組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了第1課時目標:
(1)正確讀寫、理解“廢墟、爆炸、瓦礫、砸”等詞語。
(2)領悟作者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的偉大力量。
其中,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的偉大力量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
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文本,讀中品情悟情;注意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填補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親的了不起。
本課時設計了四個環節進行對話。
第一個環節:導讀引入,渲染情感
課始,以單元導讀中的那幅溫情的油畫《貝殼》導入,與學生欣賞、交流畫意,并簡介油畫作者布格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最擅長用作品來歌頌母愛的畫家。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切中了本單元的主題-感受父母之愛,然后順理成章地由母愛導入新課中深沉父愛的學習,樸實又出人意表,而且凸顯了從單元整組的高度進入新課學習的特色。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在初讀課文時,學生不僅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還要邊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有目的地讀,有針對性地讀,這樣的初讀設計才是有實效的。
(2)適時適度地進行了資源拓展,播放洛杉磯大地震后慘狀的圖片,一來可以把學生很快地帶入文本的情境,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廢墟、爆炸、瓦礫”這幾個地震后留在我們腦海中的詞語。然后順理成章引入第2個問題:就在這樣的一場大地震中,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把事情說完整,并教給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這樣,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把握了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基調。
(3)讓學生快速瀏覽文本,找出提領全文的關鍵句,直奔中心,明確目標。教師隨機板書: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這節課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靜心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并作上批注。(以一個中心問題導讀全篇,注重學生自讀自悟;同時默讀有利于學生靜思,讀而思,思而讀,這種能力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尤其重要,其次是養成讀書做批注的習慣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個環節:研讀悟情,走近父親
(1)父親語言的品讀。這部分的內容以父親與其他父親、消防隊長、警察的對話為主。先讓學生找找都有哪些人勸了他?是怎樣勸的?然后引出父親的三句回話:“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看似簡單重復的回答,其實有著不同的含義。“父親說這三句話時,心情是一樣的嗎?”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由懇求到焦急直至有點崩潰的心情變化。接著進行排比式的導讀,串聯起三句回話,讓學生進入到了這位父親的情感狀態中,急父親所急,擔心著父親的擔心。
(2)父親內心的品讀。當學生談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這個句子時,引導學生抓關鍵詞的方法學習。仔細讀讀句子,有哪個詞語特別打動你?引導學生先將目光定格在“挖”字上,透過這個字能體會到什么?學生在品味咀嚼中悟出:一個挖字就有豐富的內涵,一個挖字突出了父親的勞累和堅持。
接著定格“時間詞語”,猜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父親挖了36小時,而是這樣羅列時間的進程?這個問題不僅從理解內容的角度提問,而且是從學習表達的角度提問,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寫得好在哪兒,也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父親形象的品讀。如果說前兩個畫面的教學是濃抹重彩,那么這個畫面的教學就是輕描淡寫了。36小時以后看到的是這樣一位父親——讀形象的句子(他滿臉灰塵,……)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再讀句子,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永遠定格在我們的心中——三讀句子,情到深處自然濃,此時,再多的設計已是多余的,簡單地通過電影剪輯般的引讀、渲染,一位偉大的、了不起的父親形象在學生的心上扎下了根。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資源運用的適度、適時對一節課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讀懂了父親的內心,樹立了偉大父親形象之后,適時播放汶川大地震中偉大的父親、母親的形象、語言、動作的畫面,并配上催人淚下的文字敘述,學生在美好的情感體驗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動情點被激發了,然后有感而發,為苦苦救子的父親書寫內心的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