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萱 鄒麗君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電子商務在城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得城市經濟急速上升、生產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等等。本文先從農村電商的相關理論入手,在對電子商務和農村電商定義以及發展我國農村電商的重要意義了解之后,接著分析了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總結出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針對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振興;
一、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我國學者張海波在《電子商務叩開農村市場大門》中提到農村電商是指農民、農業企業以及消費者之間借助互聯網進行產品交易,它為其提供虛擬化的交易場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劉立新則認為農村電商是借助科技與信息技術來轉變經濟活動與經營方式的一種電子工具。
二、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電商意識較為薄弱
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電商意識薄弱現象較為明顯。一方面,我國農村人口數量較多,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民收入少、負擔重,難以支付高額的教育費用來提升自身的文化教育水平,導致思想觀念傳統落后,不太愿意接受或完全信任農村電商帶來的新消費方式。另一方面,很多農民喜歡當面交易,一是可以看到實物,二是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他們并不認可這種網上交易、支付的新型模式,認為風險較大、不安全。最后,很多農戶受傳統老式的生產和管理方法影響,認為自己就能完成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不需要改變。
(二)缺乏完善的物流體系
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處于山區或丘陵地帶,受自然地形條件的限制,交通落后,運輸道路不通暢,再加上農村地廣人稀,村戶分布不均,無形中增加了物流運輸的成本,很多物流公司考慮到這個問題,自然會減少對其投資設點和物流配送。另一方面,由于投資建設物流運輸網絡的主體大多為民間的資本家和大企業,大多投資主體因農村的自身條件而不愿向其投資建設物流運輸網絡,導致農村交通線路較少且分散,基礎設施落后,運輸網絡結構也不完整,使得農村地區的物流運輸網絡整體效益發揮大受影響。
(三)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來看,農村電商法律法規普遍存在不健全的問題。一方面,政府針對特色農產品原產地的保護法律較少,導致當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因缺乏原產地法律的保護與認定而出現大量冒牌產品,這些產品看似一樣,但并非來源于正宗的原產地,使得在農村電商平臺上消費的顧客體驗感降低,受到欺騙,并認為農村電商交易環境缺乏誠信、不安全。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農村電商平臺數量日益劇增,在其中不乏有一些不合法規的平臺,這些平臺因為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督與限制,對那些想要在農村電商平臺上申請經營權但又缺乏對不法平臺的鑒別能力的農民進行欺騙,讓他們在平臺注冊時因程序不合法而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坑其注冊經營費,致使他們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四)政府職能缺位
就目前來看,我國政府尚存在職能缺位這一問題。一方面,地方政府沒有很好地對農村電商進行積極宣傳,使當地農民對農村電商認識不夠,讓農民在整個農村電商的發展過程中僅憑自己的認知去經營農產品、去網站瀏覽購買產品,導致很多農民雖在農村電商平臺售賣農產品,但因為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經營它、銷售它而成果不佳,進而出現虧本現象以及消費者購買到假冒產品或是事物與圖片不相符的劣質產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農村電商服務站的發展布局缺乏統籌協調,各實施、布局主體之間缺乏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導致在推進農村電商入駐的過程中出現“一村多站”或是“多村一站”的現象,造成資源分散、成本浪費以及收益降低。
三、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強化農村電商意識
農村居民應該打破自身固有的傳統思想觀念與消費經營方式,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的宣傳,參與基礎電商知識普及教育,嘗試去接受并信任農村電商。調動政府相關部門開展宣講及培訓活動,對農戶進行手把手教學,包括電商應用APP的下載和使用、網銀的開通和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或渠道,讓更多農戶加入到農村電商發展隊伍[11]。
(二)加強物流體系建設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出臺一些對物流企業入駐農村的優惠政策以及稅收減少政策,并積極鼓勵、支持物流企業下鄉。然后這些入駐的物流企業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去加設農村代購服務,建立更多的農村服務站點,將物流范圍延伸至農村,增加物流運輸所需設備,減少物流運輸成本和商品損失成本。其次,政府應加大力度去引導各大投資主體將物流運輸網絡從城市向農村輻射,合理構建并完善農村物流運輸網絡的整體性,為各地農村電商發展提供結構合理化、完整化的物流運輸環境。
(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政府要出臺一些針對各個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原產地保護的法律與產品認證規定,保護原產地農產品的特色名譽不受其他地方侵犯,保障農村電商平臺上銷售的產品來源正宗。同時,各大農村電商平臺也應肩負起自己的職責,對要上線的農產品進行嚴格化篩選和監督,與政府一起致力防止大量冒牌產品出現在市場,共同營造一個安全誠信的交易環境。其次,市場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電商平臺的監督與管理,制定相關注冊登記的制度,完善入駐資格法律,提升限制條件,嚴格對入駐平臺進行規范,提高入駐農村電商市場的門檻,讓第三方對其進行審核,審核通過方可入駐,讓參與農村電商隊伍的農戶得到合法權益上的保障,減少欺騙。
(四)完善政府職能
首先,地方政府要起到積極宣傳和引導的作用,以身作則,成為農村電商的示范者,積極使用各種手段去宣傳農村電商的使用方法以及發展的好處。其次,地方政府應該多到實地深入考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缺少或是多建農村電商服務站的地方分別進行統計,做好計劃后在原有的基礎上重新合理規劃布局,把每一點都落實到實際作用之處,在避免出現重復建設現象的同時保障各地都有農村電商服務站。最后,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力度,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電商發展程度去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
參考文獻
[1]焦麗佳.呼倫貝爾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8.
[2]吳孟學.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7.
[3]張冬月.L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大學,2019.
[4]賈文藝.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J].輕工科技,2020,36(10):108-109+141.
[5]張金樂.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