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廷華河北省邢臺市第六中學
數學教師要進行教學觀念實質性的變革
翟廷華
河北省邢臺市第六中學
新一輪中學數學課程改革實驗即將在全國展開,課程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情況表明:課改的成敗取決于實施的情況。新標準、新教材所帶來的新思想、新觀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師的腦海和行動中,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參與,課程改革才能順利實施。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沒有教師的教學觀念實質性的變革,那么課堂教學只能是一種外在的、形式的變化,只不過是“穿新鞋走老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必須建立新的教學思路、教學觀念,構建相應的教育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才能確保改革的成功。
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數學教學應“以人的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僅僅是一種手段,當然也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一種手段,是通過數學教學促進人的一般發展。突出“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數學教育觀,體現數學教育與國民素質、人的理性思維、自我情感發展、解決問題能力的新關系,體現出平等教育、終身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新觀點。
“關注學生的發展”,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體驗。讓他們了解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可以用數學知識和各種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決周圍的數學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探索數學問題的不同方式。
“關注學生的發展”,還體現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通過創設好的問題情景,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的任務,并構建他們自己認可的意義。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身的探索、發現與創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
談到學習,我們自然會想到司空見慣的現象:老師先出示例題,然后學生討論,接下來老師講解,最后再讓學生做一些練習。很多的情況下,是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學生的某種技能,這種學習我們稱之為“操練式學習”,其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學生頭腦中某種聯結的形成,通過反復練習形成某種技能。這種操練式學習的弊端是容易導致學生機械記憶、簡單模仿,不在思維上下功夫;導致學生感覺數學枯燥乏味,厭煩數學,結果是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建構主義心理學則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學生用自己的觀點解讀教材內容,從而在自己頭腦中建構一個概念,一個新的概念。學生的學習是自己建構的過程,這種學習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學習過程。這種學習我們稱之為“探索式學習”。研究表明,探索式學習對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維——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的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理解性的學習,即探索式學習。當然數學學習中適當的練習還是必要和重要的,我們并不是不要練習,而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就是“有效的學習”的含義。
有效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的進行。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范圍和難度,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激發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的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并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教學中不應該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要體現知識發展的階段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要過早地將概念“符號化”,要延長知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經歷“非正式定義”階段;教學中不追求“統一化”和“最佳化”,而應當致力于“多樣化”、“合理化”,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
由于不同地區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發展水平不同,全國統一教材只可能提供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按適合各地區一般學生的情況來編寫,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內容都能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適合每一個班的學生。甚至由于編寫時間的倉促,教材的編寫內容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按建構主義理論來說,教材只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條線索,并非教學活動的圣經。所以,對教材的處理,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深入鉆研《標準》、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學的對教材進行刪減、增補、重組等。做到“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的我們就參考使用,不符合學生具體情況的我們就可以完善或修改,甚至自己設計”。
應認真研究課堂活動和學生狀況:這堂課有哪些數學活動可以安排?怎樣組織數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怎樣與學生互動?活動中怎樣進行評價和調控?哪些活動可以通過課件展開?哪些活動要借助其他媒體和工具進行?另外,學生在探索和“做數學”的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哪些?可能的發現有哪些?如何引導和評價?這些問題也是備課時不能忽視的環節。
以上幾點想法是結合課程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所進行的一些初步思考,還有待在操作層面上和實踐探索中進一步研究,希望廣大實驗教師和課程改革的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驗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