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玉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幼兒園
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與意義
石 玉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幼兒園
本文論述了音樂對3-6歲左右的兒童的影響和教育意義,對一些細節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解讀,旨在對同仁教學有所裨益。宋人獻曝,率爾操觚,敬請匡誤扶正。
幼兒;音樂教育;表現音樂;音樂情趣;音樂審美
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尤其是3-6歲藝術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即讓幼兒在音樂的教育中體驗審美、享受快樂、自我表現和大膽創造。因此,音樂是一種社會生活的審美性的主觀反映。所謂的審美,是指“主體對客體審美特征的審辯、感受、體驗、判斷、評價和能動創造,體現了主客體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審美關系。幼兒音樂教育必須以審美與快樂為核心,用美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的音響和音樂中蘊含的美,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方式表現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從中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同時,還應讓幼兒感受到快樂,在快樂中主動探索音樂、大膽創造音樂,滿足幼兒活動和交往的需要,獲得應有的自我愉悅與審美享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學前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發展較為緩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有時欣賞音樂和小朋友們的創造性表現還不夠明顯,所以常常是兒童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伴隨一些有意思的、可愛的動作等一些創造性的表現,隨時表達兒童對所欣賞的音樂的理解創造。所以幼兒教師要會有意識地利用創造性表現活動來促進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如,在一次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要求兒童畫兩幅圖畫分別用來表達聽了《搖籃曲》和《伏爾加船夫曲》之后的感受,-位男孩為《伏爾加船夫曲》畫了一個送葬的場面,并解釋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死了”,而為《搖籃曲》畫了一個婦女在家里對著一幅遺像哭泣的場面,解釋說“這是一個不偉大的人死了”。小朋友們還能有不同的語調為所聽的音樂配上一句話,還可以表演較為恰當的舞蹈動作等。
一切藝術都來自于生活,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是詩意的表達,音樂是靈魂的律動,是抒發思想感情的器具,是心靈的弦歌,是反映現實的最綺麗的藝術。生活中沒有音樂,其空洞無味可想而知,音樂給生活帶來了美和愉悅,讓人們的靈魂變得高尚;音樂能夠提升人的智慧,讓大腦的細胞充分活躍,能夠激發思維、增強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人的心情變得開朗,讓憂郁的人變得活潑,讓遲鈍的人變得敏捷;音樂能夠給人美的享受,讓人的心情輕松愉快,激發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音樂有這么多的功能,他的益處萬言難盡,如果讓兒童從小能夠認真地學習音樂,掌握住音樂的真諦,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必然打造出身心健全的新一代。讓孩子們認識到音樂的價值,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興趣是成功路上的坦途。學習任何知識,如果學習者沒有興趣,困難可想而知。在教學當中,只有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投其所好,加以引導,才能夠個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孩子們的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喜歡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教師就適時在音樂教育活動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大加引領,這屬于音樂德育的一部分,讓孩子們增強了為人處世的能力,讓他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
1.教學方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會讓孩子們感覺到枯燥,因為幼兒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不能夠長時間地保持一種狀態,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低,教學中要迎合他們的這種特點,注意采取動靜交替教學,打造出一種情景交融、其樂陶陶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感覺到不是在學習知識,不是在承受壓力,不是在完成任務,而是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做游戲、體驗快樂。接觸音樂、感受音樂、傾聽音樂、融入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駕馭音樂的全歷程。中班音樂課體驗“走路”中,利用朗讀兒歌的方式,加上用敲擊器械模擬各種動物如雞鴨象鹿的腳步聲,使得幼兒并不是很費力的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在“打電話”音樂活動實踐時,讓孩子們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手段,一部分學生“打電話”,另外一部分學生“聽電話”,角色分明,道具醒目,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歌唱技巧。
2.教學的音樂內容錯落有致,提升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不同的音樂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傾聽和學習的效果,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要針對幼兒的興趣,選擇他們能夠接收和理解的作品,選擇他們比較喜歡、比較熟悉的內容,以激發他們對于音樂的熱情。
教學過程當中,學習《小燕子》這首歌,在教學之前,了解到有好多學生早就了解這首歌曲,一般都是媽媽給他們演唱的,但是真正能夠從頭到尾唱下來的沒有幾個人;這首歌曲孩子們都比較喜歡,我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帶領學生模仿這小燕子的動作,在空中慢慢滑過,孩子們模仿得特別認真,表演的惟妙惟肖,課堂上熱情高漲。演唱《兩只小蜜蜂》的時候,告訴他們蜜蜂兒都有什么優點,孩子們立刻跟著音樂,做出了蜜蜂的動作,他們專注的神情,認真地表演,每個人都能夠完全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性質的理解和表現。反過來說,我給孩子們彈奏柴可夫斯基的悲愴,結果孩子們一片茫然,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能“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健體”,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教育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揮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教育的作用,為祖國培養跨世紀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