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中心小學
讓學生在反思中學習數學
陳海燕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中心小學
荷蘭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通過反思才能使現實世界數學化。”《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中也強調:讓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積極的反思,對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不斷反思,才能激活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反思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反思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習慣。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認為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都要注意為學生創設反思的氛圍,給學生提供反思的時間和空間。
數學新授課通常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以及教學內容的實際,從引入課題開始,教師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課題,讓學生主動尋求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學習目標。如:教學《認識長方形》一課,出示課題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反思: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你知道長方形的哪些知識?你認為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掌握長方形的哪些知識?開始時,學生的聯想可能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師應慢慢地引導他們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聯想。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通過讓學生反思以前所學的類似的內容、類似的情境、類似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遷移到新課當中,就能達到融會貫通。最典型的例子是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后,掌握了用拼、移、轉化的方法去思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后續的《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反思上節課的探究過程,學生就能在回顧中遷移,在反思中猜想,就能掌握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在學習中深刻體會到反思的優勢所在,并樂于在今后的學習中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探究欲望,設計一些可以引發學生疑問的反思性探究情境,讓學生在不斷的認知沖突中,真正去探索、去創新,這樣不僅使學生養成反思的意識,還可以讓學生思維變得更嚴密更開闊。
例如,在《搭積木》一課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先選擇自己喜歡的積木,然后提出要求:動手搭一搭、推一推,比一比誰的積木搭得高、搭得穩,誰的積木推得遠。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發現長方體容易搭,球不容易搭。我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長方體容易搭,而球不容易搭?有的學生說:長方體有6個平平的面,所以容易搭,而球沒有平平的面,只能搭在一點上,不容易搭。從學生的發言中不難看出他們已經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本質,即長方體和球的特征,深化了數學的內涵,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思維策略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總結。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啟發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力圖從解決問題中找出新的普遍適用的東西,以現在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幫助后來問題的解決,并加以引申、推廣。這也是訓練學生反思方法、養成學生反思習慣的重要手段。
例如,學完《長方形的面積》后,教學“鋪地面”一課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探討購買瓷磚方案,再現方案的獲取過程,將思維過程呈現給所有學生,隨后大家一起來質疑反思購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及時反思為什么這個方法最合理,如同重錘敲打,學生就會對剛才的探索過程進行積極的回顧、分析、反思,學生在反思中將所學的知識得到內化,從而實現方法的最優化,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給出錯的學生“發言權”,引導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討論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在教學中我經常目的地設計一些學生易犯而又意識不到的錯誤方法和結論,展示錯誤,使學生的思維產生錯與對之間的交叉沖突和懸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找出致錯原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反思的習慣。
在一節課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把同一個知識塊諸多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可引導學生自我提問:我知道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是什么?這節課我哪些知識點學習得比較好?哪些知識點還掌握得不夠好?還有什么疑問等等。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反思中提出的問題,還可以引導:“今天學的XX知識以前學過(見過)嗎?”“今天學的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如果學生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指導他們可以通過問老師、問同學、看書或上網查閱等方式,問清楚,查明白,還可以告訴學生“今天學的知識在以后學習XX時候就要用到”,為后續學習打下伏筆。
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只有通過長此以往的培養和訓練,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化、條理化、深刻化,并具有批判性,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就會起點高、思路廣,對數學本質的理解才會由量的積累發展到質的飛躍,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陣地,致力于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重視引導和激勵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主動反思,讓反思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