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玉河北省高邑縣職工子弟學校
談數學教學中對生活素材的挖掘
楊冬玉
河北省高邑縣職工子弟學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再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我利用多媒體引進一段動畫:小明在操場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場的什么?如果在操場中間鋪上草坪,要求鋪多大,又是指操場的什么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的“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動畫片斷來自于學生的生活,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所以他們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學習新知的情境中來。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借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況作演示,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自由尋找,過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學生們興致勃勃,個個洋溢著笑容開始了自己的演出。通過這次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
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并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比如,我在教學二年級統計時,正好遇上第29屆奧運會即將在中國舉行,于是,我在課前準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統計,每組可以選擇或者自己設計喜歡的統計方法,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興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金、銀、銅三種獎牌分別用黃色、銀灰色、橘色來統計;有的則是用不同的圖案來表示三種獎牌;有的更加會動腦筋,將幾年中的金牌數表示在方格紙上,并用線連起來,得出金牌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這是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做題,而是在游戲活動中解決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同時還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進一步開發,也讓學生從中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諸如:糊紙盒、裝配機器等等。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而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并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