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書廣河北省館陶縣陶山中學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姚書廣
河北省館陶縣陶山中學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基礎學科,能夠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物理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較強,在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針對初中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處理好課堂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用下述幾種教學方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法;初中物理;課堂;科學運用
初中物理的教學法有很多,面對眾多的教學方法,選擇哪些方法對自己當前的教學情境來說是最恰當的呢?怎樣使這些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用呢?這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更是藝術問題。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對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可以選用的一些教學法,提出自己淺薄的見解與同行探討,此乃拋磚引玉之舉。
講究方法,注重實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老師講課要注重方法的實用性,使學生盡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類比法是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懂的概念、規律和方法。不少學生對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確(如場強、電容、電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數學形式,忽視了物理意義。怎么辦呢?我想絕大部分學生對初中物理中的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比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義的,我們就以此為例,進行類比,以加深其理解。
例如在上《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這節課時,根據課程按排內容和課標的要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教學流程讓學生自主探究:①創設情景,誘發提問。即先在示教線路板上連接一個有兩只燈泡串聯的電路,使燈泡發亮,讓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然后提出問題:我們前面學習了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是處處相等,而串聯電路中的電壓是否也處處相等呢?②啟發學生針對疑問,大膽猜想,鼓勵各實驗小組多提出不同意見;③各小組對提出來的猜想和假設進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記錄數據;⑤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出規律;⑥各小組評估探究過程中的得失;⑦交流體會,拓展實驗,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規律的基礎上,布置各小組回去制定探究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的實驗設計。采用這種的教學設計能把學生置于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得到有效的鍛煉,可以說能很好地完成課標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可知道主要選用了科學探究法,同時也用到了啟發法、實驗法、歸納法、討論法等,這些教學法在這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運用,共同完成了各項教學目標。因此,在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法,所選教法是否有機的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去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是評價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評價一位教師選用教學法藝術水評高低的重要標志。
又如在上《眼睛和眼鏡》這節課時,根據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新課標理念要求,可以把眼睛與照相機做比較進行教學。因為眼睛從結構上看,非常類似于照相機(或者說類似于攝像機),而照相機成像原理前面學生已經很熟悉了,所以眼睛的教學過程可以主要采用類比法,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底片。在教學過程中輔助用教學課件講解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起來較容易,印象也深刻。可見這節課除了用類比法教學外,還用到了講授法、啟發法、觀察法等等,這些教學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例如在上《光的折射》這一課時,因為學生前面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和了解,所以本節課可以考慮采用演示實驗法。教師把光的折射現象通過實驗演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推理,最后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共同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這里把演示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法和歸納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運用,讓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現了教與學高度統一。
當然對于這節課,不一定采用以上的教學法,如果學校實驗器材充足,學生基礎比較好的話,也可以采用以探究法為主的教法。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光的折射現象進行實驗探究,然后通過收集材料,進行分折和歸納,最后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出來。可見對于同一內容的的教學,選用那種教法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根據具體的環境、條件和情景而選用,有時即使是各種情況都相同,而不同的授課教師在選用教學法時也會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因此,教學中的教法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沒有什么固有規律可循,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好好去把握。
初中物理教學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條件和情景有不同的配搭運用模式,在這里不可能一一言盡。例如在教學中常用到的還有閱讀法、練習法、發現法、談話法等等,它們各有優勢和特點,應用時條件和范圍也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不是孤立出現,而是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相輔相成,交互混雜在一起運用。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可采用科學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啟發法;為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觀察法;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可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法、發現法;為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學生技能,可采用實驗法、練習法等。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師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選擇出最恰當的教學法,創造性的加以運用,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