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明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下臺子小學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方法淺析
李占明
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下臺子小學
作為數學新課程標準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談幾點認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呢?(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的有機結合,相對于其它一些學科而言,顯得單調、粗糙。然而,數學本身蘊含著特殊的美,只不過沒有被一些老師重視而未被發掘,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內容置于情境之中。來自生活的情境生動有趣,美妙無窮,必然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設計了購物活動,當“小小文具店”的場景伴隨著音樂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學生興趣盎然,立即主動讀出橡皮、卷筆刀、直尺等物品的價格。在購物時,學生對照價格選擇相應的人民幣,與“營業員”交換實物,似乎此時真的進入商場購物,積極性很高。這種源于生活情景的學習,自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主動參與認知的全過程。鐘啟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認識論中,認知帶有極其具體的性質。它強調認識活動不是單純地積累抽象的邏輯操作與概念性知識,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生活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
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探索知識形成過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現其本質的內在聯系,從而獲得知識,并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復習與整理一課時,老師出示兩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么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里倒水。接著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里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著,老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里該怎么倒水呢?”由此復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后,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里倒水,問:“這時魚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么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系。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系?”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梢該P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教師再對這些學生鼓勵,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顒涌梢栽诮處煹膮⑴c和指導下由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在數學課上,學習目標讓學生發現,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夠不拘泥于書本,不依常規,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