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環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四小學
小學英語有效課堂與評價
趙玉環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四小學
有效的課堂,首先當然離不開教師課前的精心備課。現在我們都提倡備課不只是備內容,還要備學生。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度,要盡量貼近學生,貼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才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教師有時候為了原理的鞏固,習慣用一些實例,這些實例的選擇要精心準備,有的問題一旦超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的事例再好,也要拋棄掉,否則效果事與愿違。備好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學知識,從理論的高度擺正教學的心態。沒有哪位老師不想讓自己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力強過他人。可是如果不問學生基礎與能力的現狀,任意擴充教學內容,拔高能力要求,往往事與愿違,而且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目標都達不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高年級的小學生,一節課接受單詞的能力最多就8個,課外的新單詞多一兩個來輔助閱讀,也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為了讓學生擴充知識面,毫無限制地增加課外知識和新詞匯,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學生將會對英語學習進一步產生畏難情緒,為繼續學習增加了阻力。反之,如果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教師卻任意降低難度和要求,這無疑是浪費學生大好時光,“無異于謀財害命”。所以,備課時必須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教學基本原則。
2.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把握學生心理特點。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復雜而多變的。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身心發展規律,掌握其年齡階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此外,班級如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盡管性格可以培養,但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集體對新知興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戰的可能性和對困難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教師的預想值。這就是常說的要讓學生“跳一跳,拿得到”。
1.重視知識的引入。一堂課的引入如同一個故事的開頭,教師要營造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中開始知識和能力的滲透,學生才不會從心底抵抗教學的進程——事實上很多學生學習效果的不理想都歸因于這種有意或無意排斥知識的滲透,比如打瞌睡、說與教學無關的話等。
2.把握知識發生、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學生的參與,要放手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在發現中獲得滿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尊與自信。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方式或場境,并采用相應技術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揮才能的環境。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或性格特征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在教學教程中適時加入一些興奮點,從而避免他們產生學習疲勞。
3.重視課堂小結的準備。由于記憶與遺忘始終相伴,并且不同學生的記憶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堂小結決不能草率應付了事,要想法讓學生回顧與整理自己的思路。
4.精選練習題,重視學生能力發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不搞題海戰術。通過精選,讓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能從中提示某種規律或概括出方法的,能縱向或橫向擴展、具備一題多解功能的題材目成為學生手中應用和鞏固知識的平臺,讓學生能在作業的同時既用新知又能復習舊識就更好了。同時,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作業要求也應有區別,要讓學生既有動力又有信心完成。
1.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他們處在接受語言訓練最佳的年齡階段,故學得也快,有很強的模仿力。但這種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隨著知識水平與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識滿足不了心理要求,它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就會引起學習外語的情緒變化。一方面,一些學生探秘心理更強,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漸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語難學、英語無用的錯誤想法。為此,在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要不斷加以調整,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教師課堂中的評價,要促使學生有參與的需要,有表現的欲望。不要壓抑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通過活化教材,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設計符合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知識水平及表現能力的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兒童的智力差異因素,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接受能力好、表現欲強、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同樣要加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在活動中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首先,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至于在以某種技能為主的活動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動,教師就不宜占過多時間面面俱到都加以評價。如聽力活動課出現讀的練習、寫的練習,就無需對讀、寫一一加以評價。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會使學生迷惑,不知該堂課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定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使評價起到畫龍點睛作用。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的形式主義的現象產生。
4.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總結。評價反饋的目的就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饋的信息量大,客觀性強。教師及時將課堂評價信息進行反饋總結,并對其進行理論升華,然后再指導今后的教學,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反饋總結方式可采用寫課堂教學小結,讓學生填寫調查表或與學生交談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