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晶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突出了學生主體,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等學習方式,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對于如何把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和英語教學有機結合的研究便有了新的認識。那么,如何在動態生成性的課堂中突出學生發展這個根本,有效地利用動態生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體會:
一、把握目標與生成的辯證關系,注意課堂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和課堂動態生成是相輔相成的,是辯證統一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為了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完整性,而動態生成則展示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靈動性。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既要考慮到英語學習的特點,把握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從而引發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使得課堂教學中目標的完成和動態生成完美結合,在完成認知目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Halloween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在10月31日如何過萬圣節這一文化背景,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出Childrens Day”,“Teachers Day”,“National Day”,“Christmas Day”,這幾個節日,并問學生:Which are for Chinese? Which are for foreign? 學生頓時活躍起來,紛紛提出相應的問題,展開討論,我又聯系實際追問:“National Day is coming.Are you happy? ”在得到學生的肯定回答后,我接著引出這節課的主題,這樣既突破了教材的界限,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彌補了教材的缺陷,又使課堂富于時代氣息和現代氣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科學的目標,又留出大片空白讓學生去探究,去表現,激發學生的思維,充分把目標設計和動態生成結合起來。
二、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要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構建新型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中全方位交流各種信息,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個性,有效的發揮學生的認知、想象潛能,點燃其主動參與學習的激情。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等,鼓勵課堂上出現的不同的聲音,甚至可以鼓勵爭論,來激發學生深入的思考。經過多次的訓練后,學生習慣了勇于表達自己,雖然有時候他們只是出于表現自己的目的,但是這種好表現往往就成了課堂上動態生成的最好契機。
在學到Colour(顏色)的一節英語課上。上課伊始,一個孩子舉起了小手,問我能不能給他一支粉筆。雖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但還是滿足了他的要求。只見這孩子舉起粉筆,對著全班同學大聲問:Look, whats this?這個舉動讓我愣住了,也把坐在下面的同學難住了。我靈機一動,問道:“Would you tell us?”小男孩得意地說:“This is chalk。”原來這孩子不知道從哪里學到了粉筆這個單詞,想要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下,“Yes, Its a piece of chalk。”我趕緊接過話茬,并把“粉筆”這個單詞寫在黑板上教學生認讀,然后從粉筆盒里拿出各種顏色的粉筆引入正題:Look, so many chalks. So many colours !…這個孩子的一番表演讓我這堂課的導入環節水到渠成。正是平時的師生間的民主,才會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也在客觀上給老師創造了動態生成的契機。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了民主,就會有自由,就會有這樣大膽的表現,也就能使得類似的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充滿了整個課堂,開放的英語課堂孕育的這些動態教育的財富。只要善于捕捉,然后努力去扶植它,栽培它,就能讓課堂教學展現靈動、真實的一面,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活力。
三、利用學習與生活的統一關系,回歸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靈動性
課堂學習應該是生活的再現,情境性是小學英語生成性教學的顯著特征。動態生成有的來自學生認識活動的意外因子,有的是學生認識水平不一產生的質疑,有的甚至是開小差的學生的答非所問。這些意外因素如果經過教師的課堂智慧的加工整理后,往往會成為一種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使課堂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從而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這些亮點往往是學生學習靈感的頓悟、學習機智的萌發。教師必須用心傾聽、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畫龍點晴之筆。在活動課時,我們做過一個游戲,一個孩子上臺背對臺下,聽臺下的部分孩子說“Im a boy.”或“ Im ?a ?girl.”根據所聽來判斷有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培養學生注意傾聽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回答How many的問句。游戲剛開始時,在老師的掌控下一切進行得挺順利,孩子們對這個游戲興趣盎然。當又一輪聽話辨問答開始時,臺下一個“小調皮”忽然展開雙手做出飛翔的動作,還笑嘻嘻地說:“Im a bird.”這個不一樣的聲音引起了大家的哄笑。“Great!”我情不自禁地贊揚他。這樣一來,我除了讓臺上的學生回答:How many boys? How many girls? 我還讓學生回答:How many birds?這樣順水推舟,臺下學生的“奇思妙想”也不斷被激發,不時有同學有新的想法產生。這樣及時把握到的動態生成信息,巧妙利用,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得這節課取得了意外的效果。由此可見,對課堂上發生的意外,教師要善于把握,智慧處理,既使預設的教學目標巧妙落實、完善,教學策略借助動態生成得以完美完成,而課堂教學效果也因意外而精彩。
總之,教師善于捕捉和巧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改進學習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昆山市新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