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亮
(曲靖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自云南白藥集團發行云南省第一支上市股票后,從1993—2015年,云南省共計有30家國內公司上市,其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18家,剩下12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這30家上市公司中不乏云南白藥、太平洋證券等全國知名企業。但是較之其他地區上市公司而言,云南省上市公司依然有著明顯的缺陷,如過多受限于云南省本身的資源條件、分布較為集中、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偏少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云南省全省經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在云南省全部的30家上市企業中,有22家公司注冊地點是昆明市,也就是說,超過66.7%的上市公司集中在云南省會昆明市,而在云南省全部的16個州市中,有9個至今還沒有1家上市公司。這反映了云南省省域經濟發展失衡的現狀。這種分布的不均勻性嚴重阻礙了云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
整個云南全境,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錫、銅、鉛、鋅等30種礦產儲藏量位居全國前3名,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基地。與礦產資源優勢相對應,云南省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的產值在云南省工業總產值中占據了半壁江山,在30家上市公司中,礦產資源類有11家。具體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云南省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資產規模大,營業收入總量高,但總體創造的凈利潤卻是虧損將近35億元,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3.25%。這類上市公司占用了大量的資源,帶來了大量的污染,也分散了管理層大量的精力,但卻難以創造良好的效益,不能代表云南省工業的發展方向。同是資源型企業,利用旅游資源的云南旅游、麗江旅游等是綠色休閑產業,是第三產業,代表了云南省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可惜數量很少,規模也不大,短期內在云南經濟中還難以扮演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除煙草制造業外,這些礦產優勢資源轉化的實際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綁架了云南經濟,影響了云南省其他行業(諸如電子信息產業、互聯網游戲產業、高科技產業、電子機械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所謂的“資源詛咒”現象,即良好的資源稟賦反而阻礙了當地的經濟健康增長。
在云南省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資本堪稱雄厚,幾乎全部上市公司均具有國家資本背景,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甚至直接由國有企業重組改制而來。以云南白藥集團為例,云南白藥集團在重組改制以前為云南白藥廠,而云南白藥在1993年上市后,其主要股東為云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它的實際股權持有人為云南省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云南白藥集團的日常運營和重大事項均由國家相關部門進行決定,是我國國有資產上市籌資的典型案例。除此之外,并非屬于國有企業的太平洋集團,其實際股權持有人分別是華寶投資、申能、上海煙草公司集團,其中華寶投資為寶鋼旗下全資子公司,而申能則是國家獨資企業,至于上海煙草也屬于國有資產,故而太平洋集團依然屬于國有資產范疇。2007年,綠大地(今云投生態)作為云南省第一家民營上市公司成功上市,至此才宣告了云南省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獨占的局勢,而后綠大地陷入造假訴訟之中,此后的發展并不理想。
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治理不足、投資效率低、發展緩慢等問題,這和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有著很大的關系。為了維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國有企業在股權上往往采用了國家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的股權設置模式。這種股權結構下,政府容易對上市公司起到干預作用,以致上市公司的決策和目標往往不是為了公司本身的發展,而是傾向于為了實現地方政府的政績目標,大大限制了上市公司自身的發展。企業投資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股東和債權人給予監督內部人、保護自身產權利益的制度安排的有效性,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薪酬水平的直接管制、國有銀行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激勵的缺失,極大弱化了國有上市公司的治理功能,影響了公司的正常投資,造成投資效率低的后果。

表1 云南省礦產資源類上市公司一覽表
一個省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國內上市公司的發展正處于如日中天的狀態,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有將近3 000家的公司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并且增長速度還在不斷提升。然而在這近3 000家上市公司中,云南省本土的僅有30家,近8年只增加了5家。換算下來,云南省的上市公司數量只占全國總數的1.1%。從表2可以看出,東南沿海7省市平均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20家,中部6省達到了63家,即便同處西部的四川省,上市公司數量也達到了94家。這對于占地面積為整個國土4.1%,人口總量為全國3.4%,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充足的礦產資源的“彩云之南”來說是極不合理的。

表2 截至2014年6月底國內上市公司數量明細
一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無論對于企業的經營者還是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準。對于經營者來說,盈利能力反映出公司的生存發展前景,是投資者是否購買該公司股票的重要決策依據。
在云南的30家上市公司中,擁有穩定且相對較高的盈利能力的并不多,除了云南白藥(000538)、麗江旅游(002033)、馳宏鋅鍺(600497)等企業在近幾年來表現穩定、盈利能力普遍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以外,大多數云南省上市公司的狀況并不容樂觀。其原因,首先,云南省屬于西南邊疆省市,在相對落后的經濟發展環境下,居民投資意識不高,融資困難,非系統風險較大;其次,公司本身抗風險能力較低,在系統風險下,會比其他同行業公司承擔更多風險,造成的影響也更大。
以云南銅業(000878)為例,云南銅業2015年3月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了122.1億元,遠遠超過了同行業29.1億元的平均值,更是達到了全國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第五位的高度。但是低價多銷的結果使得主營業務利潤率僅僅只有2.6%,而全國有色金屬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的平均值則高達12.1%,將近高了10個百分點。最終,2015年3月,云南銅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為0.09%,凈利潤為0.1億元,僅比全國平均值高0.02億元,排到了全國72家有色金屬行業公司的31位;股票方面,每股凈收益接近0元[1]。
云南省內上市公司的一些特征深刻反映了云南省內企業和資本發展的不平衡性,為了促進云南上市公司發展和其他企業融資上市,本文針對性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以期望能夠改善當前的局面。
為了健康而全面地提升云南省整體經濟發展,保證云南省產業的分布均勻,提高云南省內企業競爭力,促進其他非優勢行業企業的進步發展,云南省市政府必須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在政策上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加大其他非優勢行業的投入力度,積極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研力度的投入,促進這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幫助實現這些企業的成功上市或已上市企業的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加大“高新清”行業投入力度。科技是最大的生產力,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帶頭作用的不再只是像農業、工業這樣的基礎產業,“高科技、新型、清潔”的產業在市場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如新型機械、新能源開發、電子產品、軟件開發、互聯網、旅游等,其中旅游為云南省本身的優勢產業,應予以重點發展。然后,政府應起帶頭作用,著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多個項目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加大對這些行業的關注和投入,鼓勵和幫助相關企業的研發,提供優惠和補貼政策,投入一定資金以分攤研究開發費用,以求這些“高新清”行業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規模發展起來。而這些新興行業發展起來后,其新銳的技術和先進的商品也將帶動農業、工業這些傳統行業的生產數字化、網絡化。云南省的傳統產業將迎來一次巨大的革命,而傳統產業的發展又能給“高新清”行業以更多的資源,新舊兩種產業形成一個共同發展的圓環,帶動市場整體的發展。
民間資本是我國重要的資本組成形式,它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完善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均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了促進民間資本的發展,構建良好的資本競爭平臺,努力發揮民間資本在地區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政府應該大力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引導民間資本發展,為此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確保公平公正,構建公平競爭平臺
在當前市場機制下,民間資本(私有資本)難以與國有資本抗衡的原因在于國有資產官方背景的便利性,這種便利性幫助國有資產在競爭過程中占據著有利的地位,信息優勢、資源優勢等優勢的巨大差距下,民間資本往往不戰而潰。為了促進民間資本發展,公平公正的競爭平臺和競爭機制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為此,政府需要加大對民間資本企業的關注,一方面簡政放權,一方面又要增強指導、服務力度,完善信用制度,做到一視同仁、不偏袒、不排擠、不壟斷,創造出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2.國有資本適度退出現有市場,轉入新興產業或優勢產業
在云南省上市公司現有市場中,國有資本占據了過多的比例,而隨著市場整體的發展,國有資本的弊端也逐漸顯現,效率低,盈利少,發展緩慢,而靈活性高的私有資本的發展空間也被制約,在這個環境下難以發揮優勢。因此,筆者認為國有資本應該適度退出現有市場,讓鮮活的私有資本注入進來,給與市場活力的同時促進私有資本的發展。同時,將國有資本轉入本土尚未觸及的新興產業,作為領頭軍開辟出新的市場,激勵私有資本的參與,讓私有資本有更大的拓展空間;轉入能讓國有資本發揮自有優勢的產業,促進市場本體發展,國有和私有相輔相成、各司其職,讓云南上市公司市場發展壯大。
如今云南省僅有30家上市公司,所占僅全國1.1%左右,如何有效增加全省上市公司數量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學習借鑒其他省市,將上市公司數量向周邊地區擴增
以同處西南地區的四川省為例,由于西北方向阿壩、甘孜兩州發展相對落后,其上市公司的分布是以省會成都為中心,向東南、東北方向有層次遞減的,這體現了四川省在發展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上,使用的戰略和歷程是以省會城市的發展為起點,逐步推動周邊城市各企業的發展,慢慢使各州市上市公司普及壯大,實現省內經濟的均衡發展,創造一個穩定、健康的發展環境。如今云南省會昆明市已經有22家上市公司,就數量比例上來說,昆明市內上市公司已經完全飽和,云南省可以效仿四川省的發展,加大對云南省周邊地區中小企業的幫助和重視,增加優惠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逐漸將發展重心向全省范圍擴大,以昆明市為中心,形成百花齊放的大好格局。
2.發展未上市優勢產業,以點帶面推動全省上市公司增加
在云南省內,其優勢產業除了中醫藥行業、金屬冶煉行業、林業和旅游業外,運輸業、橡膠產業、農業、煙草業和傳統茶葉也是云南省傳統優勢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截至2014年底,這些優勢產業中卻沒有任何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上市公司。眾所周知,云南是我國最大的茶葉加工省份,云南省的普洱茶享譽世界,除了普洱茶外,云南省還有滇紅、滇綠、南糯白毫等眾多名茶;另外云南農業乃是云南省全省經濟貢獻最大的支柱性行業之一,也因為種種原因至今沒有任何一家農業相關企業成功上市。因而,云南省應該利用本身產業資源的優勢和地域文化特色,通過政府的扶持和鼓勵,以州市為單位,調整發展重心,發展各自的優勢產業,各地區發揮本土優勢,以點向面,創造一個有云南本土特色的上市公司發展戰略,實現云南省整個板塊的企業同步、陸續上市,在增加全省上市公司數量的同時解決地域分布集中的問題。
要想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必須建立其核心競爭力。這除了需要企業自身加大創新和研發力度外,還需要政府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大力投入交通建設,建立快捷的立體交通網絡
古往今來,交通和經濟一直都是互相依存、相互扶持的關系,一個地區的發達離不開它快速暢通并具有一定規模的交通網絡,絕大多數行業都離不開交通作為其進行商業運作的載體。為此,云南省需要完善自己既有的交通網絡。云南省可以通過加強與西藏、四川、貴州、廣西等鄰近省市的合作,本著一體化共發展的原則,共同加快道路對接的進程,優化、增設、改造鐵路、高速公路,同時強化省內交通線路,做到“最短、最快、最簡”,加大道路養護力度,增加建設高速鐵路投入,讓陸路交通更加方便暢通;加強對空路運輸的重視,增建機場,增設航班,下調機票價格和運費,提高航空交通的效率并使其優勢最大化;同時,利用云南省與南亞諸國水運交通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水運交通,增設河港,將水運發展成邊境貿易的樞紐。從航空、公路、鐵路、水運四個方面找到重心,水陸空交通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互相補足,創建一個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促進云南省整體經濟發展,提高云南省企業整體核心競爭力。
2.利用東南亞橋頭堡地位,穩固發展國際貿易
金融危機之后,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與次新經濟體的東盟成為承接西方產業轉移的主戰場[2]。2010年1月,為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正式確立了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關系,體現了我國與東南亞諸國攜手發展、合作雙贏的共同展望。云南省地處西南邊疆,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處于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間陸上貿易的交匯地帶,隨著“橋頭堡戰略”的提出,云南省在中國與東盟貿易中的地位也日趨明顯。云南省應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的聯系與合作,互相協調,投入人力和資金,改善國際交通網絡,增設擴建貿易路線,推出邊境貿易優惠政策,利用自身和東盟國家同屬新興經濟體的共同點,取長補短,攜手發展,加大特色產業的對外輸出,大力引入東南亞優勢產業,在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步伐的同時,將云南省打造成一個面向東盟的國際貿易中心[3]。隨著國際貿易中心的成型,云南省在邊境貿易上的戰略地位將得到凸顯,會有更多人注意到這片投資和發展的新區域,將有更多資金涌入這片市場,境內上市公司乃至非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將顯著提高。
[1]楊承英,趙越.云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統計分析[J].時代金融,2010,(7):91-93.
[2]范珍,聶強.面向東南亞橋頭堡建設中區域經濟一體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5):160-164.
[3]何其多.論橋頭堡發展戰略下建設云南區域性國際中心[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