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洋+呂文兵



1982年,滕州市莊里西村滕國貴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銅編鐘,該套編鐘共13件,其中編镈4件、鈕鐘9件,現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館(見圖1)。
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我國從周至清末,對樂器統稱八音。按樂器的質地來分類,可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編鐘屬金類。金類樂器中以鐘為貴,在古代青銅編鐘是與鼎、簋并列的禮樂重器,被視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滕州市博物館藏的這套編鐘的4件編镩制作精細,腔體厚實,造型一致,大小遞減,通高34至30厘米。舞平,上植雙龍吞蛇形繁鈕,合瓦形腔體,銑棱略弧,于口平齊,有內唇。以高棱框隔枚、篆、鉦區,舞、篆飾龍紋,鼓部飾由龍紋組成的獸面紋。鐘體有螺旋鈕扣狀枚,共2面,每面2區,每區3行3列共9枚。镈鐘的內部有調音磨銼痕跡。
9件鈕鐘的造型一致,大小相次,高8.9至8厘米。舞平,上植方形環鈕,合瓦形腔體,銑棱斜直,于口弧曲上凹,有內唇。以繩索紋框隔枚、篆、鉦區,舞飾勾連卷云紋,鼓部、篆間飾交龍紋。篆帶上、下及兩篆間各有渦紋鐘乳突起,每區3層9枚,正背4區共有36枚。鐘體內部有磨銼痕跡,但數量不一。
在每件镩正面的右銑、鉦間及左銑有鑄銘。銘文按原行款書寫如下:
住正孟崴十月庚午
日古朕皇
祖悼公嚴冀天命哀(圖2)
命鰥寡用克肇謹(先)
王明祀朕
吝考懿吊亦帥刑瀌(圖3)
則公正惠卑乍司
馬于滕=
羊非敢 楙乍宗(圖4)
彝用享于皇祖吝考
用旂吉休
唆楙子孫萬年是保(圖5)
四镈文字相連讀,成為完整的一篇銘文。全銘共81字(重文1),釋寫如下:
隹(唯)正孟歲十月庚午,日古朕皇祖悼公,嚴龔(恭)天命,哀命鰥寡,用克肇謹(先)王明祀。朕吝(文)考懿吊(叔),亦帥刑(型)灋(法)則,(先)公正惪(德),卑(俾)乍(作)司馬于滕。=(煢煢)羊非敢(惰)(嗣?祠?),楙(茂)乍宗彝,用享于皇祖吝(文)考,用菥(祈)吉休唆(允)楙(茂),子孫萬年是保。
銘文大意是:先追述器主皇祖悼公、文考懿叔的事跡,其祖悼公敬畏天命,哀恤鰥寡,謹敬先王明祀;其文考懿叔向悼公學習效法,其先公即悼公自正其德,讓懿叔擔任滕縣司馬;器主羊在成為懿叔的繼承人之后,表示自己不敢惰怠祭祀,因此做了這套編鐘,以祭祀其皇祖文考,并祈求祝愿吉祥美好繁多盛大,子孫永保。
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秋,七月,癸巳,滕子寧卒。冬,葬滕悼公?!比翥懳摹盎首娴抗敝暗俊弊蛛`定無誤,則很可能就是滕悼公寧,《左傳》昭公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滕悼公寧繼滕成公原立,據《春秋》經,自昭公三年以至昭公二十八年,滕悼公四次參與會盟(魯昭公四年,會于申;十三年,會于平丘;二十五年,會于黃父;二十七年,會于扈),這大概就是镈銘所謂“肇謹先王明祀”的具體內容。滕是姬姓封國,所謂“先王”不會是滕之自稱,應該是指周王,“先王明祀”是泛指同盟諸侯國。銘文提到的懿叔是滕悼公之子,他在悼公之時已為滕司馬,存在時間約在魯昭公、魯定公之時;器主羊是滕悼公之孫,大概是相當于魯定公、哀公之世的人物,當春秋最晚期。由此可以推斷這套編鐘的時代應是春秋晚期。
莊里西村出土的4件镩鐘、9件鈕鐘,與山西潞城潞河M7出土的4件镈鐘、8件鈕鐘(另有16件甬鐘,分為兩組),在形制上均甚相似,都是兩銑稍向外弧。山西潞河M7是戰國早期墓葬,所出器物的年代或者早于墓葬,因此與滕州出土的這套镈鐘、鈕鐘可能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這套編鐘的出土震動了考古界和音樂界。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曾對該套樂器進行了測音分析,結果顯示編鐘音色清脆、悠揚、穿透力強。镈鐘為低音,鈕鐘為中、高音區,承擔旋律演奏的任務,為當時用于演奏的實用樂器。這套編鐘曾代表中國精品文物,在2003年至2004年的“中國文化年”赴法國展出。
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樂團專程來到滕州,使用這套編鐘演奏了《師襄弄磬》《幽蘭》等樂曲并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所演奏的樂曲清耳悅心,余音繞梁,鐘聲悠揚,磬音清越,盡顯“近之則鐘聲亮,遠之則磬聲彰”。至此,被埋入地下沉寂了2000多年的古樂器終于重新發出了悅耳的聲音,這金聲玉振千古佳音,方顯滕州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