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祖啟
摘要:簡述了現代企業管理對規模化豬場的重要意義,同時闡明了現代企業管理對規模化豬場經濟效益的影響,為規模化豬場的經營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規模化豬場;現代企業管理;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2-0051-02
優良的經營管理能為養殖企業的成功與盈利保駕護航,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養殖場從業人員頻頻跳槽,給養殖企業的發展造成較大的壓力。飼養員工的穩定問題成了國內養殖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需真正做到企業化管理,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 實行企業化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很多靠家庭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的民營養殖場隨著養殖的擴大、員工的增加,出現效益差甚至虧損現象,剖其原因就是未徹底實行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壯大后的養殖企業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家庭式養殖如何“革命”?民營養殖企業的創業初期大都依靠家族成員一起打拼,逐步發展壯大。但發展的趨勢告訴我們,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淡化家族制,否則就無法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也無法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的環境。
企業要發展就得告別家族化管理,實行現代化制度,這一時期要解決的問題有:①淡化家庭制,將權力下放;②解決功勞問題,把其放在次要位置,不要給技術管理人員留下負擔;③加強組織建設制度管理,引入現代化企業制度;④合理調整人員結構,培養青年骨干,讓技術管理人員輕裝上陣。
2 勞動力的管理
良好的雇員關系對提高生產、增加經濟效益有重大的意義,有效地處理員工之間的關系問題是保證飼養工作平穩、高效的基石。
(1)由于規模化豬場的高密度養殖,其工作程序復雜性提高,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較高,培養員工首先要培養其對畜牧行業的熱愛,再培養專業技能。培訓包括技術人員的親手示范、場外專家講課以及飼養場內的定期課程培訓,員工對自己的工作了解得越多,養殖效率就越高,對自己的信心就越大,工作起來越輕松。技術管理人員通過技能示范,既有培訓作用,又對保持相互尊重有益處,為職工和管理者之間良好的工作關系提供了條件。
(2)努力給員工提供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在計劃日常的飼養工作時要對一些必要的因素加以考慮。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工作就會被耽誤,效率就會降低,最終將導致利潤損失。如果飼養員的勞動集約化工作時間過長、壓力過大,就有可能導致個人的工作過度和對工作的厭惡。勞動力被認為是養豬業中效益的關鍵因素,處理不當,意外損害的風險也就會加大。
(3)合理統一化的制度管理可以提高工人的積極性。職工的報酬根據工作崗位的不同而不同,人們常忽略飼養員對總體經濟效益的貢獻,而不給予獎勵,管理者要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對飼養員的貢獻表示認可。飼養員應得到與其勞動強度和責任大小相稱的薪水,并應連同個人表現進行定期檢查。獎金可作為整個報酬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工作崗位以及對工作的勝任程度,可按年度、半年度或按月發放。獎金是職工努力工作的一個反映,可與制度目標掛鉤,也可由管 理者評定,后一種類型的獎金通常在年底發放,作為對全年工作的獎勵。獎金與生產指標掛鉤最具成效,也得與現實可行的生產目標相關,如母豬年分娩率、窩產仔豬數、成活率、出欄時間、飼料報酬和對飼料藥物、水電浪費的控制、大環境衛生等,但不要夸大獎金在報酬的重要性,它不是正常工資的替代品,必須考慮本地勞工的薪資水平與場內的實際情況,如發生了自然災害、疾病及不可控制的事件,應保證職工的工資和員工的福利,也是對員工有實效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策略。
3 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因素
(1)管理是第一位的,有一個真正懂得豬場正規化管理的場長是辦好豬場的前提條件,尤其是規模化豬場。管理包括對養殖人員的管理與對豬的飼養管理。只有做到科學管理,提高母豬的年產胎數、胎均活產仔數,提高豬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才能降低飼料消耗。
(2)豬舍的大、小環境。大環境包括養豬行業的形勢、政策、市場等;小環境包括豬舍豬場周圍的環境。豬糧比價是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市場因素,業內人士習慣上把活豬(毛豬)的價格與玉米價格的比稱為豬糧比價,盈虧臨界點約為6:1。
(3)科學配方。飼料是養豬業的關鍵,占整個生產成本的60%~80%,怎樣合理利用飼料、降低飼料成本,對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一般的豬場,仔豬用全價料、其他豬用4%左右的預混料或10%~40%的濃縮料比較合適。
(4) 品種選擇至關重要。目前大多數豬場采用的是杜長大三元雜交豬。截止目前,基礎母豬500頭、年出欄10 000頭以上的豬場,全國有2 000余個,90%以上是杜長大。充分利用雜種優勢,飼養瘦肉型雜交豬,從而提高料肉比、提高酮體瘦肉率、提高出欄豬的售價。
(5)疫病控制是豬場的生命線。很多養殖從業者把豬場的經濟效益不好的責任推給疫病流行。其實豬病問題歸根結底是飼養管理問題,飼養管理搞得好的豬場病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