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政水資源管理
【水行政立法】2014年,省水利廳配合省人大法工委、省政府法制辦公室做好《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調研工作,該辦法2014年9月26日河南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于審議通過,自2014年12月1起施行;配合省政府法制辦公室做好《河南省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和《河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工作,兩個辦法已正式列入省政府法制辦2015年度立法計劃。
【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2014年,省水利廳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了省水利廳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其中,《河南省水利廳關于擴大部分縣 (市)管理權限的通知》等54件規范性文件繼續有效,《河南省水利廳關于印發〈河南省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等23件規范性文件將予以修改,《河南省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勘察設計審查審批管理暫行辦法 (試行)》等10件規范性文件予以廢止,《河南省水利廳關于加強全省小水電機組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2件規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同時,繼續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組織開展了河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查處水事違法案件。
【水事糾紛調處】2014年,省水利廳配合海委做好河南安陽林州與山西發生的水事矛盾糾紛協調處理工作;配合長江委加強對信陽羅山與湖北大悟九里 (界牌)水庫水事糾紛處理的監督檢查。全年下達水事糾紛補助經費400萬元,對全省26處急需解決的水事糾紛采取工程措施進行綜合治理,有效地緩解了省際、市際邊界地區的水事糾紛矛盾。2014年,全省共發生水事糾紛80件,其中,省際4件、省內76件,已處理79件,其中,省際4件、省內75件,調處率為98.7%。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014年,全省18個省轄市相繼以當地政府文件正式制定出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在全省首次構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制度體系。同時,在沙潁河流域部署開展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試點。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 (市)全部完成了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能力“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的分解落實任務,在全省首次確立了覆蓋到各市縣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主要指標控制體系。首次開展了全省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水利廳會同與省發展改革委、工信廳等9個廳局組成5個考核小組,通過聽取匯報、資料核查、重點抽查、現場檢查等方式對18個省轄市2013年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目標完成情況、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首次年度考核,并對10個省直管縣 (市)的水資源管理工作進行了督促檢查。各考核小組依據81項評分標準,對考核評分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和技術復核,形成了全省水資源考核成果,并報省政府進行了公告。
【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2014年,省水利廳組織開展了第二批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繼鄭州、洛陽、許昌成為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之后,2014年焦作、南陽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試點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組織開展了第二批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繼安陽、鶴壁2市之后,2014年全省確定駐馬店市、新鄉市、汝州市、禹州市、鄢陵縣、蘭考縣、固始縣等7個市 (縣)為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省級水生態試點已達9個市 (縣)。組織開展了“水美鄉村”創建工作,從2014年開始,全省每年創建一批“水美鄉村”,到2020年力爭在全省建成100個以上的省級“水美鄉村”和一批市級、縣級“水美鄉村”。
【水權試點工作】2014年,省水利廳根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行初期分配水量的節余情況,組織開展了水權試點工作,并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區域之間水量交易為重點,編制完成了《河南省水權試點方案》,研究起草了南水北調水量分配等相關配套政策。經過各級部門的努力,河南省成為全國7個水權試點省份之一,2014年12月25日《河南省水權試點方案》在全國第一個順利通過了水利部和省政府聯合審批,《河南省南水北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以省政府文件正式印發實行,《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辦法》已列入省政府立法計劃,《河南省南水北調水量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已完成了意見征求任務。水權試點工作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水權試點作為全省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門成立了省水利廳牽頭負責的水權試點工作專題小組。
【水資源基礎工作】2014年,全省共審批和發放取水許可證2552套,許可取水量108437.4萬立方米;注銷和吊銷取水許可證630個,取消許可水量31578.36萬立方米;年終有效取水許可證保有量11013個,許可取水總量495642萬立方米。全省水資源費征收額達到6.61億元,其中省本級4934萬元。
完成評審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15份,內容涉及引黃調蓄、工業用水、城市供水工程以及水利水電工程等。通過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從源頭上淘汰、禁止高耗水、低效益、高污染產業,促使建設項目采用先進的節水工藝、技術和用水定額,減少了廢污水的排放,并充分利用中水、礦井疏干水等其他非常規水源,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粗放用水的生產模式,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編制完成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區評價報告》,組織開展了地下水超采區復核工作,首次劃定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圍,并報省政府批準公布。編制完成《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方案》,以省水利廳、省發改委、財政廳、住建廳和南水北調辦5個部門的聯合文件印發執行。
完成了主要河庫水量分配初步成果,對全省黃河用水指標進行梳理分析,初步調劑引黃指標5.27億立方米,為推動小浪底北岸灌區、趙口灌區二期、西霞院灌區、小浪底南岸灌區前期工作提供了水量指標保障;部署開展了黃河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工作,完成了全省黃河供水區水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調查評價,為進一步優化配置黃河水資源奠定了基礎;配合水利部和四大流域完成了漢江、淮河、濁漳河等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的審查修改工作;協助完成《河南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白沙水庫水資源配置規劃》審查任務;參與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補充規劃》《南水北調中線海河流域受水區需水預測與水資源配置初步成果》《河口村水庫水量分配》《引江濟淮工程水資源工程水資源及配置成果》審查及意見反饋工作。
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完成了《河南省用水定額》第3次修訂任務,經省技術監督部門審定后已向社會正式公布。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其他用水大戶實行計劃管理,計劃管理用戶數達到1.9萬戶、計劃管理水量13.3億立方米 (不包括四大流域管理的取用水戶)。開展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繼鄭州、洛陽、濟源、安陽之后,平頂山市通過水利部組織的第四批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評估驗收,使全省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達到了5個。
構建水功能區水質監測的責任體系,制定印發了《河南省水功能區管理辦法》《河南省水功能區水質監測管理辦法》《河南省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將納入國家考核的重點水功能區的水質監測工作分解落實到各有關市縣水利局,明確了各級水利部門在水質監測和數據上報、應急事件處置等方面的責任,由省水文局一家承擔變為水功能區所在地各級水利部門共同承擔。同時,將部分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頻次由一年6次提高到一年12次,482個水功能區的水質監測覆蓋率達到了100%。164個重點水功能區的水質達標率由43.8%提高到了51%以上。
完成水資源監控項目投資6547萬元,啟動項目建設投資1642萬元,完成布設安裝任務的取用水戶在線監測點753個,啟動場地勘察任務的監測點500個,完成了7個省級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能力年度建設任務,完成了省市縣三級水資源管理應用系統定制與部署任務,完成了省級信息與中央標準數據庫的對接及數據貫通任務,成為全國能夠實現水資源監控信息互聯互通的4個省份之一。
完成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定設備購置與數據監測分析工作。編發了年度《河南省水資源公報》《河南省水資源管理年報》《河南省水功能區水資源質量狀況通報》《河南省淮河水系污染聯防水質簡報》。
(李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