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渾水庫
【防汛抗旱】2014年,陸渾水庫最高庫水位313.76米,最低庫水位303米。最大入庫流量945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庫流量39.2立方米每秒,來水量4.17億立方米,用水量2.8億立方米。春季雖然降水較多,但沒有降流,造成水庫來水較少。
做好防汛各項準備工作,組織防汛動員,召開防汛抗旱工作會議;搞好汛前檢查,落實防汛責任制,將防汛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崗,責任到人;抓好防汛料物落實,按照定額要求及時補充、備好備足防汛料物;修訂完善防汛預案、方案等技術性文件,成立了防汛搶險隊,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
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完善抗旱預案和供水計劃,關注灌區旱情發展,掌握灌區雨情、墑情變化,統籌兼顧農業供水和非農業供水。夏季,河南省發生嚴重旱災,面對旱情,妥善處理節水改造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與水庫自身因干旱來水嚴重偏少導致水位偏低等困難,加強用水管理調度,做好灌區抗旱用水服務工作,全年抗旱用水達1.13億立方米,灌溉農田6萬公頃次。6月7日—8月15日,水庫放水近1億立方米,灌溉農田4.33萬公頃次,解決了灌區群眾的用水需求,緩解了灌區旱情,為灌區社會安定和農業豐收作出了貢獻,受到省水利廳、洛陽市及灌區群眾的好評。
【工程管理】2014年加強水庫工程組織管理、安全管理、運行管理和經濟管理,水庫維修養護工程完成投資679.17萬元;完善、落實工程巡查制度,健全各類檢查臺賬,提升管理水平;加強職工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加大庫區和灌區水事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庫區環境綜合治理和水源地保護得到省水利廳重視,廳水政監督總隊對11處水事違規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
加強灌區工程管理,開展灌區工程達標活動,做好渠道的管理維護,全年灌區維修養護總投資426.87萬元。對沿渠橋梁、易發生事故地段的警示標志進行了噴繪,加大對通水期渠道工程安全檢查力度和密度,確保渠道工程安全。形成了規范管理、科學管理的良好局面,對促進灌區的節水、增產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工程建設】陸渾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2013年工程得到上級批復后,在批復晚、投資大、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施工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建管局超前謀劃,周密部署、科學安排、動員全局力量,妥善處理工程建設與抗旱灌溉、電站技改之間的矛盾,克服長時間降雨影響施工的困難,提出了工作目標和項目建設時間節點,對人員進行責任區分和合理分工,嚴把工程質量,加快工作進度。在施工過程中,對于存在質量問題的標段,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并要求限期整改,提高了工程質量。國家投資3475萬元做好電站增效擴容工程,克服自籌資金短缺、經驗不足、廠商因任務飽和無法按合同完成機械設備生產等困難,推進工程順利實施,輸水洞電站已通過啟動驗收投入運行。2013年、2014年分別投入580萬元、620萬元,實施了2類50余個項目的維修養護工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確保質量、加快進度原則,采取質量跟蹤制、進度問責制措施,嚴格資金管理和程序,保證了工程保質按時完工。投資1861萬元的陸渾灌區東二干渠向汝州、郟縣抗旱應急供水工程得到省財政資金支持,已全面開工建設。
【科研技改】2014年,陸渾水庫管理局結合灌區處于丘陵地區且渠道上已成建筑物較多的特點,與洛陽豪智機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渠道混凝土襯砌機在陸渾灌區東一干渠苗溝段進行混凝土襯砌試驗獲得成功。該套襯砌機械由襯砌機、磨光機等組成,具有適用性強、重量輕、便于移動和拆卸的優勢。通過試驗段的試驗,將內置振動提漿板改成外置震動梁,增加二級輸送皮帶機,適合灌區農用車解決襯砌機與商混輸送的固定搭配模式等,通過本次試驗段的襯砌機試驗,共進行了十幾項設備改進,使該襯砌機更加適合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工程需要。通過新技術的運用,不僅使水利工程混凝土內在質量穩定,外觀質量符合驗收標準,而且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為加快工程進度提供了技術保障。
4月,“陸渾水庫洪水預報調度系統研究”和“陸渾水電站增容擴效技術研究”列入省水利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成果進入研究推廣階段。8月管理局舉辦了第三屆技術論文交流會,收到論文66篇,內容涵蓋工程設計、管理、施工、人事、財務計算機、檔案、辦公、醫療九個方面。
2014年《陸渾水庫志》編纂工作對草稿進行了資料補充和修改完善,經過了兩次審查修訂,10份完成了初稿,并已進入初審階段。
(段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