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縣
【防汛抗旱】防汛工作。建立健全防汛指揮機構,層層落實各項防汛目標崗位責任制,加強防汛隊伍建設及防汛物資儲備,實行汛期全天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組建了以民兵及后備役人員為主的9500余人的防汛搶險隊伍及28人的應急救援突擊隊,制定、完善各類防汛 (御)預案430多個,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山洪災害基本情況、小流域基本特征、水文、社會經濟、歷史山洪災害等情況的調查。汛前,對全縣河道險工險段進行了詳細排查摸底,投資70萬元,對洛河三鄉鎮南寨村段及洛河張塢鎮程子段的險工進行除險加固。針對排查出的險工險段制定了詳細的防汛度汛預案,確保了河道安全度汛。
2014年遭遇春、夏、秋連續干旱的特大旱災,造成2.7萬公頃在田農作物不同程度受旱,500余眼機電井出水不足,2萬余人、6000余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面對嚴重旱情,啟動抗旱應急預案,出動全縣所有23個抗旱服務隊,免費為孤寡老人提供抗旱服務,出借各類抗旱設備400余套、輸水管3萬多米,充分發揮河、庫、渠作用,科學調度各類水源,加大抗旱應急工程建設投入,共計抗旱澆地2.5萬公頃,使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農田水利】2014年共投入建設資金7.23億元,實施了洛河河道綜合整治、農村安全飲水、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千億斤糧食、土地整理、煙草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新型農業開發等多個項目,完成總工程量723萬立方米,投入工日215萬個,新增、恢復改善有效灌溉面積1800公頃,改造中低產田1900公頃。11月在新安縣召開的洛陽市農建現場會上做了典型發言。
實施水電建設工程,總投資473萬元對興宜、龍泉兩座電站進行技改,10月份興宜電站完成技改工作并投入運行;12月底龍泉電站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等待設備進場安裝。
【河道治理】宜陽縣陽光水岸工程2014年計劃實施的項目有:甘棠橡膠壩、韓都橡膠壩、第四級(同力)橡膠壩工程。截至12月底,甘棠橡膠壩、韓都橡膠壩、第四級 (同力)橡膠壩均已具備蓄水條件并經過了試蓄水。陽光水岸工程全部竣工后,將使洛河宜陽縣城區段堤防的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全長25千米的宜陽城區段洛河面貌將煥然一新,建成8級橡膠壩,形成734公頃水面,蓄水量達1830萬立方米,綠地面積360公頃,兩岸總長45千米的濱河游園將與市區洛浦公園實現無縫對接形成一道亮麗的洛河景觀帶。
【水庫除險加固】2013年投資458萬元對高頭、趙莊2座小 (2)類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作,工程于2013年9月開工建設,2014年4月完成施工建設任務。截至2014年年底,宜陽縣境內19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后防洪能力提高到20~50年一遇,確保了水庫安全度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不再受到威脅。
【中小河流治理】2014年,投資2498萬元,對宜陽縣連昌河三鄉段河道進行治理,工程于10月開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為:主河槽疏挖整治7.35千米,兩岸修建堤防10.72千米,新建丁壩3座,新建穿堤涵閘8座。工程完工后可使河道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飲水安全】2014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2064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651萬元,省財政專項資金317萬元,群眾自籌96萬元,解決了張塢鎮、白楊鎮、高村鄉等13個鄉 (鎮、場)的26個行政村、1個林場、1個農場和63所學校,3.20萬人和 1.55萬人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水土保持】投資10萬元完成高村鄉豐澗北嶺項目區建設;投資10萬元完成三鄉黃溪灣小流域治理項目;投資15萬元完成錦屏鎮楊店西里溝小流域治理項目;爭取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宜陽縣2014年光武廟項目資金1250萬元,新修梯田334.8公頃。全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平方千米,順利通過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縣建設工作考評。
【水政水資源管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法制宣傳日開展水利法規宣傳;汛期在電視臺播出防汛宣傳字幕,沿河路口張貼防汛安全公告,對手機用戶用短信進行防汛安全提示,6月22日組織沿河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進行防汛抗旱宣傳;全年市縣電視臺防汛抗旱報道30余次。承辦市水利系統水行政執法培訓和水政監察人員日常水法律法規知識培訓考試等工作,完成執法人員相關證件的資格審核和辦證工作,配合縣政府出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相關配套規范性文件,順利完成市政府對宜陽縣2013年和2014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等工作。嚴格水行政執法,嚴厲查處各類水事違法案件,認真調解處理各類水事糾紛矛盾,使全縣水資源得到合理開發,有序利用。水政監察工作再次獲得“全省水利系統水政監察隊伍文明執法示范窗口單位”榮譽稱號。全年砂石資源管理稅費征收415萬元。
(李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