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縣
【概況】2014年,修武縣新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000公頃,新打機井100眼,開挖整修排灌河道65千米,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000公頃、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100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千米。重點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田間工程、土地整理等節水灌溉工程,全縣糧食總產實現“十二連增”,小麥高產創建再創5項全國紀錄,高產攻關田實收畝產達821.7公斤,實現了我國冬小麥畝產歷史性突破。
【河道治理】突出低洼易澇區治理和引水補源工程建設,重點實施五里源灌排綜合治理、小營村排澇、萬箱鋪河道治理等工程。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河道治理,實現旱能澆、澇能排、漬能退,改善了灌溉條件,提高了防洪能力,抬升了地下水位,確保了糧食生產安全。
【山區水利】投資240萬元實施青龍洞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資200萬元實施青龍洞水庫灌區整治;投資457萬元實施紙坊溝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投資4300萬元的群英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資金計劃已下達,工程預計2015年開工建設;投資760萬元的西村鄉水源聯通工程即將動工。充分利用雨洪資源,積極開展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新建及整修蓄水池107座,新建及整修引水渠道22公里,改善了淺山區農業灌溉條件。
【防汛抗旱】召開全縣防汛會議,對全縣的防汛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明確防汛任務及責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明防汛紀律;完善各類防汛方案預案,在縣總方案預案指導下,各鄉鎮各有關部門也制定具體的方案預案。儲備防汛物資,集中儲備編織袋20萬條,木樁4000根,紡織布、土工布6500平方米,發電機組205千瓦,落實防汛燈具1070套,救生衣1631件、救生繩385條、防雨服385件、雨鞋770雙,組建防汛搶險隊伍200支1.6萬人。汛前開展拉網式檢查,對檢查出的防汛隱患登記造冊,逐條逐項分解,認真抓好整改落實。突出技防措施,與相關部門結合,運用數字景區、網上雨情站、視頻監控、應急通信車等高科技手段,加強汛情的測報工作。
2014年發生了65年不遇的夏秋連旱,針對旱情專門成立了抗旱保秋督查組,對各鄉鎮抗旱工作進行督查,強力組織抗旱。協調駐焦某部10輛送水車為山區飲水困難的群眾送水。從6月初開始,安排縣抗旱服務隊的送水車集中為用水困難群眾,特別是老弱病殘家庭送水,保證山區人畜用水。編制黑巖、小東溝、西溝、片馬等資源性缺水村飲水問題的實施方案及應對預案。申請中央及省級抗旱資金78萬元,打井洗井、購置抗旱物資、對大閘維修保養、清淤整修河道。
【南水北調】完成10座公路橋、鐵路橋、生產橋引橋建設工作,方便了總干渠建成后群眾生產生活;對總干渠6.26千米全部進行圍擋、圍網;完成總干渠試通水運行及安全保衛工作;完成總干渠臨時用地回交、退還、掃尾工作;完成返還臨時用地16.66公頃;恢復修焦公路2.65千米;完成水廠管網對接工作,全縣群眾將于2015年元月飲用到優質的長江水。
【水政水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修武縣2014年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指標,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體系,成立以主管副縣長為組長,發改委、國土、住建等10部門分管副職為成員的修武縣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領導小組,專門印發《修武縣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意見》。根據省、市2013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目標要求,對縣政府進行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協調多部門召開協調會,做好考核驗收的各項工作。嚴格裝表計量管理,對34家取水戶實現計量管理;嚴格取水許可制度,換發取水許可證25套,補充取水許可審批材料49家,建立健全50多家取水戶檔案;嚴格水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大力征繳水資源費和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全年征收水資源費及南水北調基金575萬元;全力推進計劃用水管理,將自備井取水戶、規模以上工業取水戶和月均供水300立方米以上的自來水供水戶全部納入了計劃用水管理范圍,對69家限額以上取水戶下達年度用水計劃,并對洗浴、洗車等高耗水企業進行嚴格管理,全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格排污口管理,加強對排污口的巡查,繪制了全縣排污口現狀分布圖,建立健全了排污口管理臺賬,對全縣排污口進行嚴格監督管理,禁止在飲用水源地設置排污口,嚴肅查處非法排污口。
(蘇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