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
【防汛抗旱】防汛工作。本著“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指導思想,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認真制定各項防洪預案,全面落實各項防汛責任制,確保全市安全度汛。汛期,全市平均降雨量與歷年同期均值持平,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市轄區內河道均未出現明顯的洪水過程。汛前,2月24日下發汛前檢查通知,組織力量對水庫、河道、蓄滯洪區、涵閘、泵站等防洪除澇工程以及機電、水文、通信、道路等設施進行一次拉網式檢查,對排查出的問題,分類排隊,登記造冊,逐項落實措施,限期解決,共解決問題15處;對72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安全隱患進行了自查、互查、抽查工作。健全防汛責任制,成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各分指揮部,完善了各項防汛抗旱責任制。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各縣 (市)遞交了防汛抗旱責任書。修訂完善各類防洪預案,跨汛期施工落實施工度汛預案和應急搶險方案,確保施工安全。5月15日,市防辦、各分指防辦、各縣 (市、區)防辦及各有關責任單位開始24小時防汛值班,確保防汛指令信息及時準確傳遞。建立防汛抗旱技術服務隊,軍分區、武警支隊制定抗洪搶險方案。各縣 (市、區)、重點工程管理單位組建以民兵為骨干的防汛搶險隊伍,并進行培訓和演練。爭取政府150萬元防汛物資儲備專項資金,組織協調物資入庫,市直防汛物資儲備達到380萬元的歷史最大量,形成了一個搶險物料、救生器材、種類齊全的儲備體系,為安陽市抗洪搶險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物資基礎。
抗旱工作。6月1日—8月5日,平均降雨177.9毫米,比歷年同期均值234.9毫米偏少近3成。因降雨偏少,氣溫較高,湯陰、內黃和林州南部等局部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伏旱,全市受旱面積16.27萬公頃,馬家巖水庫在死庫容以下,弓上、琵琶寺、石門水庫已接近死水容,小型水庫已干枯46座。由于山泉水減少,造成林州市部分村莊共計5050人,出現不同程度飲水困難。針對出現的大范圍、持續性的高溫酷熱天氣,市防指制定《安陽市抗旱保秋實施方案》;安陽市政府成立6個抗旱工作督導組,深入各縣 (市、區)對抗旱保秋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和技術服務。2014年安陽市共投入抗旱資金7326萬元,日投入抗旱人數5.8萬人,行動機電井3.1萬眼,抗旱澆地34.47萬公頃。
【農村水利】安陽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為目的,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兼顧,綜合治理,早部署,早安排,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共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86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96萬公頃,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3000公頃。工程建設規模、質量和效益較往年同期都有新的發展。
2014年小農水重點縣工程涉及第四批內黃縣2013、2014年度工程,第六批安陽縣、湯陰縣2014年度工程。內黃縣 2013年度項目總投資1947.16萬元,2013年12月開工,2014年5月底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共完成投資1716.03萬元。共新打機井295眼,機井配套435眼,配套水泵435眼,排水溝清淤6千米,拆除重建生產橋43座。內黃縣2014年項目總投資1955.37萬元,截至11月底,工程已基本完工,共完成投資1888.27萬元,新打機井297眼;配套井臺500個;鋼制機井保護器500個;配套水泵500眼;排水溝清淤11.2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20座。安陽縣、湯陰縣10月底通過水利廳、財政廳組織的競爭立項進入河南省第六批小農水重點縣,上級已經對2014年度實施方案批復,工程即將開工。
2014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涉及林州市、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龍安區等5個縣 (市、區)55個鄉 (鎮、街道)230個行政村29.3824萬人和276所學校8.64萬農村學校師生。工程總投資17282萬元,其中中央補助12761萬元,省配套2261萬元,市配套1123萬元,群眾自籌1137萬元。截至12月底,共建成工程118處。全部工程已按省要求通水。
【灌區建設】2014年,安陽市灌區年引水5.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1.8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5.4萬公頃,灌溉9.07萬公頃次。灌區在搞好農業灌溉、促進農業生產的同時,還保證了安鋼、電廠、城市生活及部分鄉鎮企業生產、生活用水,為安陽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度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總投資3500萬元。項目涉及漳南灌區和大功引黃灌區 (內黃縣部分),其中,漳南灌區工程總投資2500萬元,大功灌區 (內黃縣部分)工程總投資1000萬元,工程6月底完工;2014年度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總投資7123萬元,其中,漳南灌區工程投資4262萬元,躍進渠灌區工程投資1239萬元,大功灌區 (內黃縣部分)工程投資1622萬元,工程正在實施。
【移民安置】共下達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1416.53萬元,批復下達項目47個,培訓移民干部280人次,移民群眾350人次。下達2015年度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預算控制額度510萬元,正在組織林州市、安陽縣、湯陰縣、龍安區申報項目。全面完成省級10項水庫移民重點民生項目建設任務,安排投資349萬元,包括硬化道路10.98千米、護岸1.11千米、建設健身廣場2處840平方米,新建房屋300平方米等工程。2月20日,安陽市移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在全市移民村實施“強村富民”戰略的意見》,并組織編制強村富民規劃,力爭到2015年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標準;到2020年,實現移民群眾與全市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總目標。11月19日—21日、12月3日—5日舉辦全市大中型水庫移民果樹、蔬菜種植管理實用技術培訓和水產養殖培訓班,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移民勞動力技能培訓,增強了移民群眾致富創收能力。多次召開盤石頭水庫三期移民工作推進會,成立聯合工作組,工作組人員經集中培訓進村開展工作,努力實現盤石頭水庫三期移民平穩和諧搬遷。盤石頭水庫涉及的林州市移民戶籍、黨團關系及社會治安管理、信訪穩定等社會事務已移交鶴壁市。
【水資源管理】2014年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各級政府制定出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及配套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并將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指標分解下達到所轄鄉鎮。安陽市在2013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公告中被評為優秀,在全省18個地市中總成績排名第二。
開展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完成《安陽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6月通過省水利廳專家評審,市政府已正式批復實施;開工建設安陽市水生態修復科研示范建設項目,已完成管道鋪設和過濾器安裝工程。
扎實推進安陽市城市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安陽市城市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作為水利部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試點,一期概算投資524萬元,項目招標價415萬元,實際完成投資 476萬元。2013年進行了項目驗收,2014年項目運行基本正常。完成了水資源監測車的政府采購工作,12月初完成供貨;二期續建工程投資210萬元。11月中旬完成了項目政府采購招標工作。設計建設3類58個監測點。
創新水資源技術管理工作,完成《安陽市城市供水安全預警與應急管理系統研發》《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和《國家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總體工作計劃》的初稿。完成《安陽市2014年地下水動態監測》《2014年水資源質量監測》的資料收集、編制、招標、印刷工作,已完成動態監測數據的收集和水功能區以及入河排污口的監測,為水資源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配合海委對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岳城水庫的安全保障達標建設進行了檢查。堅持開展水資源統計工作,8月底前完成2014年水資源管理年報填報任務。
地溫地熱水資源管理,結合現狀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新要求,進一步規范了取水許可審批程序,完善了審批資料及檔案管理制度,累計對6個建設項目實施了水資源論證,對6個單位核發了取水許可證。搞好地下水的防污管理工作,落實地溫地熱水質長期監測制度,保證市區地溫地熱水資源每年兩次的水質監測正常進行,完成2014年度“安陽市水利局地溫空調及地熱井水質監測”的招投標工作,完成2014年夏季水質監測工作,啟動2014年市區地溫地熱水資源冬季水質監測工作。
【水行政執法】2014年,全國水行政執法工作座談會在安陽順利召開。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李鷹、副司長王治、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王國棟等領導和來自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部門4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水利綜合執法示范點建設,共進行水行政執法活動1140車次、2480人次,共受理群眾舉報各類水事違法行為88起,收繳罰款13.55萬元,封填自備水源井9眼,追繳水資源費10.7萬元,有效制止和打擊了各類水事違法行為的發生。南水北調工程基金水資源費全年共征收3481萬元。開展河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重點打擊非法采砂、河道設障、破壞堤防、影響河道和水庫安全度汛等違法行為,活動共檢查120個單位和企業,25處水利工程,共查處各類涉河渠庫區水事違法行為60起,拆除違章建房300余平方米,河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效果顯著,有力地打擊了水事違法行為,維護了水事秩序。全面規范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實現取水許可管理信息化。全年共辦理51個單位69套取水許可證。其中新辦證31個單位38套,變更取水許可證10個單位21套,延續取水許可10個單位10套。
出臺建設項目施工降水管理辦法,規范地下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借鑒北京市出臺的相關文件,結合全市實際,聯合市住建局,在廣泛征求水利、建設和法律專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印發了《安陽市建設工程施工降水管理暫行辦法》,為安陽市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提供了政策依據,必將對節約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建設水政監察與執法管理平臺,打造全國水利綜合執法新亮點。打造一支隊伍規范化、設施現代化、服務優質化、辦公信息化的水政監察與執法隊伍,該項目財政預算50萬元,7月份項目啟動。同時,爭取水利部下撥72.8萬元的2014年度中央水資源費分成水政執法裝備補助項目也于11月正式啟動,這兩個項目建成后必將有力地推動全市水政執法工作全方位高層次的開展。
【水土保持】2014年,全縣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完成投資1980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7平方千米。同時,治理過程中,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強化水土保持宣傳。在電視臺插播水土保持宣傳標語,編印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畫冊,深入礦山、企業發放《水土保持法》圖解宣傳畫,在市內交通要道路口電子屏上發布水土保持公益宣傳標語,采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宣傳活動,使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
【城市水系建設】2014年,修編完成新一輪的安陽城市水系發展規劃,該規劃分三期實施,近期目標以水源調配工程為主,中期目標以水系貫通工程為主,遠期目標以穩步推進“引黃入安”工程為抓手,為城市提供更加充足的水資源保障。引岳入安項目主要包括渠道修復工程 (漳南總干渠技術改造完善工程)、供水管道工程和渠道延伸工程(引岳入羑工程)三部分。引彰入羑工程設計方案省水利廳已正式批復,工程計劃總投資1760萬元,資金已下達,正在組織招投標工作。引紅入洹工程,作為2015年應急供水項目已上報省水利廳,爭取中央、省資金支持,工程計劃總投資 2880萬元。
【南水北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安陽市境內分為三部分:一是羑河北至漳河南段 (安陽段),全長40.32千米;二是湯陰段,指羑河南至安陽與鶴壁分界處,全長25.24千米;三是穿漳工程,工程橫跨河南、河北兩省,全長1082米。南水北調安陽市配套工程分別從總干渠35號、37號、38號和39號4個分水口門引水,其中市區23520萬立方米,滑縣5080萬立方米,內黃3000萬立方米,湯陰1800萬立方米。輸水管線總長約120千米,總投資約17億元。2014年,安陽市南水北調工作按照“建設一流工程、營造一流環境、提供一流服務”的總體要求,扎實推進征地拆遷、配套工程建設、移民安置、資金兌付等工作,工程建設順利實施,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在南水北調總干渠和配套工程征遷中,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全年未發生越級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為南水北調工程順利通水創造了良好環境。總干渠已開始試通水,安陽市總干渠征遷工作全部完成,已返還總干渠臨時用地588.27公頃,完成復耕退還群眾使用473公頃。配套工程建設大頭落地,征遷工作基本完成,累計移交臨時用地538.6公頃,共返還臨時用地458.2公頃,清理樹木8萬余棵,遷移墳墓3475冢,拆遷房屋面積2.42萬平方米,完成專項遷建1578條。
2014年,共完成11項重大設計變更,包括35號供水管線滑縣境內5段線路設計變更,一般設計變更5項。審查、審批單價合同變更27項,其中安陽1標3項、安陽4標2項、安陽5標2項、安陽6標1項、安陽11標1項、安陽12標1項、安陽13標2項、濮陽7標1項、濮陽8標2項、濮陽9標9項、閥件采購2標2項、管道采購4標1項。
截至年底,安陽市配套工程累計完成土方開挖604.42萬立方米,土方回填478.9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5.70萬立方米,鋼管生產5972.8米已全部完成,管道安裝 11.52萬米,累計完成投資113897.73萬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資 75515.73萬元,征遷安置投資38382萬元。完成管道安裝量占計劃比例97.4%,完成投資占計劃比例95.8%。配套工程16個施工標的靜水壓試驗方案評審均已完成,4個標段充水工作正在進行。
(袁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