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
【概述】2014年,以“紅旗渠精神杯”競賽活動為動力,圍繞“興水利、除水害、保安全、增效益”這一工作重點,積極推進“一事一議”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在全市“紅旗渠精神杯”競賽活動中獲得市獎杯。全縣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1處,解決10.5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打配機井3535眼,架設 (鋪設)輸電線路575.96千米、鋪設地埋輸水管道269.59千米;配套生產橋2397座,治理疏浚各級排水溝915.71千米;硬化田間道路總長908.25千米;新植農田防護樹木5.63萬株;完成土石方570萬立方米;新增和恢復有效灌溉面積1.33萬公頃,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2.16萬公頃,建高標準水利示范園區6670公頃,平輿縣的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649公頃,水產品總產量達到866.2公斤,實現年產值8420.26萬元。
【防汛抗旱】防汛工作。立足于早謀劃、早準備、早安排,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險”的思想,立足“六到位”,未雨綢繆做好2014年各項防汛工作。責任落實到位,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全面實行防汛安全責任制,成立以縣長為指揮長的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與各鄉鎮 (街道)簽訂防汛責任書,明確防汛職責;宣傳發動到位,通過電視、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水法規,喚起全民水患意識;查險處險到位,成立5個檢查組,對洪、汝河及7條中型河道險工險閘進行全面檢查,對全縣6個雨量站和4個水位站進行全面檢查和維修,對防汛通信設施進行維修調試;預案修編到位,完成《防汛工作方案》《平輿縣防汛工作應急預案》等各類應急預案;搶險隊伍組建和物資儲備到位,各鄉鎮(街道)組建以民兵為主干力量的抗洪搶險應急分隊,及時清理補充防汛物資;防辦自身建設到位,完善防辦人員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請示匯報制度、汛情會商制度、汛情發布制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確掌握雨情、水情、災情,及時為領導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切實做到急事急辦、確保命令暢通。
7月至8月上旬,平輿縣持續高溫少雨,全縣旱情蔓延,秋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旱情發生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抗旱保秋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號召廣大干群積極投入抗旱保秋工作中去。成立抗旱工作隊進村入戶,幫助和指導群眾因地制宜、因墑制宜、因水制宜科學開展抗旱保秋,解決群眾在抗旱保秋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成立6個抗旱保秋工作督查組,對抗旱保秋工作進行督導。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動員社會力量,多方籌措資金,廣辟抗旱水源,實施應急灌溉水源工程建設,對群眾澆地和更換提水設施予以補助,調動廣大群眾抗旱保秋的積極性。截至8月7日,全縣累計抗旱投入2666萬元,其中群眾自籌2598萬元,縣財政投入68萬元,日最高出動勞力3.5萬人,投入機電井0.9萬眼,提水設備1.2萬臺 (套),累計抗旱澆灌6.73萬公頃次,有效緩解了旱情對農作物的影響,取得了抗旱斗爭的全面勝利。
【工程建設】2014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計劃解決老王崗、東皇廟等10個鄉 (鎮)31個行政村的9.87萬農村居民和其范圍內的32所農村學校的0.7266萬名在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總投資5150萬元。工程計劃于2015年1月全部完工并通水。
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項目位于西洋店鎮的毛陳、秦王、耿莊等6個行政村,主要建設內容:計劃新打機電井623眼,維修44眼、鋪設輸電線路4.39萬米、新建除澇橋283座、開挖疏浚溝渠109.6千米、新建田間道路4.5千米。總投資2912.7萬元,項目已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資項目。計劃疏浚茅河9.2千米,改建茅河涵閘19座,改建荊河涵閘13座,總投資800萬元,資金來源于世界銀行貸款,已完成第二期項目的茅河疏浚工程,共拆遷樹木9萬余棵,疏浚河槽9.2千米,加固堤防18千米,完成土方45萬立方米。工程已全部開工,計劃2015年汛前完成。
財政統籌農田水利項目。項目區位于萬金店、郭樓等10個鄉 (鎮、街道),涉及萬金店、曹莊等12個行政村及22個自然村,清淤整治河塘19座,整治大塘總容積66.81萬立方米,總投資41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統籌農田水利建設資金400萬元,項目區群眾投勞折資19萬元,項目已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河道堤防整治工程。項目位于小洪河左岸張樓至路灣橋段。整治主要內容:堤頂加寬加高、填筑鼠洞窩穴、雨淋溝,完成該工程需土方開挖0.78萬立方米,土方填筑1.82萬立方米,概算經費30萬元,實施方案已批復。
【水政水資源管理】為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加強對水利工程的管理,嚴厲打擊破壞水利漁業設施的違法行為,及時查處了水事案件,有力地打擊了小洪河破堤種植和汝河亂采河沙的現象,保證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加強對全縣水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加大征收“三費”(即: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南水北調基金費)力度,逐步達到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王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