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區
【農田水利】全區共完成各類水利工程投工38.7萬個,完成土石方223.44萬立方米,混凝土2.52萬立方米。改造坑塘308口,整修萬方大塘84口,清淤溝渠26.2千米,硬化灌渠9.5千米,除險加固小型水庫7座,新打、新配機電井35眼,新建泵站、涵、閘等各類建筑物74座,加固堤防2.1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67公頃,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1607公頃,新增除澇面積427公頃,改善有效灌溉面積773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平方千米,整修或新修農村生產生活道路39.5千米,建設村鎮供水工程9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數21918人。
【防汛抗旱】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確保安全度汛。5月22日召開了全區防汛工作會議,對全年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會上與各水利單位簽訂了防汛抗旱責任書。開展了防汛檢查,對排查出的隱患和薄弱環節及時進行了整改。修訂和完善《浉河區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浉河區山洪災害防御方案》。區財政及時下撥防汛經費,各鄉、鎮、街道和區防指成員單位采取號料登記的辦法和商戶簽訂了防汛搶險所需防汛物資協議,落實物資準備。對損壞的宣傳欄、宣傳牌、危險區警示牌、宣傳標語進行更換維修,不斷加大對山洪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力度,發放宣傳單 2.4萬份、宣傳冊2500余份,增強群眾防御山洪災害的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下撥宣傳演練經費11萬元,幫助各鄉鎮街道組織了避災演練工作13次,提升了區干部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加強防汛值班,保證通信聯絡,在“7·12”“9·30”特大暴雨中,面對局部汛情和災情,區防指高度重視,強化督查,突出重點,科學調度,有力有序迎戰暴雨洪水,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實現了全區安全度汛目標。
扎實開展抗旱保秋工作,共計提水灌溉累計抗旱澆地4400公頃,解決了1萬人飲水困難問題,維修抗旱設備80套,維修提灌站2座,新打機井61口,為全區秋糧豐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重點工程建設】完成2013年項目天平山等7座小 (2)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對大壩、輸水洞、溢洪道等進行修復和加固;滴水崖等6座小(2)型水庫完成單位工程驗收,胡灣等 9座小(2)型水庫完成工程掃尾和竣工驗收;2014年項目桃花寨等20座小 (2)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總投資2791萬元。2014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1106萬元,涉及9個鄉 (鎮) 7個村及20所學校,解決1.68萬農村居民和1.33萬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建設飲水工程15處。實施2013年、2014年度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其中:2013年度建設地點為十三里橋鄉,主要建設內容是對211口塘堰進行清淤整修,項目總投資2901.93萬元,已全面完工;2014年項目建設地點為游河鄉,對206口塘堰進行清淤整修,總投資2900.78萬元,已完成原始斷面測量191口,完成大塘清淤182口,漿砌石護腳136口。
【水政水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區政府成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領導小組;完善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責任與考核制度,配合區政府推動各項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落實;水政執法實現新突破,加強水資源、水土保持、漁政監察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類水事違法案件,依法征收水資源、水土保持補償費。大力宣傳水利法律法規、整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嚴格履行行政審批、規范完善執法程序,落實市區固定取水戶裝表計量工作,并按規定每月抄表,對巡查中發現的臨時取水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收取水資源費。按照規定給鄉鎮取水戶下達期限安裝計量設施通知書,并對無證取水的用戶進行查處。遏制了人為水土流失現象,開拓了鄉下房地產開發項目和礦山開采項目,將城區和鄉鎮所有在建、已建項目全部納入水土保持規范化管理,杜絕某個區域或項目鉆空子、同城不同法的現象。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整治工作,發放宣傳材料1000多份,懸掛橫幅30余條,設立警示標志牌26塊,分別于6月、7月深入到譚家河、雙井、游河、吳家店4個鄉 (鎮、街道)開展采砂專項整治工作,追繳資源費60多萬元,關閉非法采砂點8戶,移交到司法部門強制執行和立案8戶。
【水土保持】以水生態建設為目標,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原則,大力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爭取到“信陽市浉河區董家河項目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建設規模為新增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39.55平方千米,整修塘堰10座,總投資1914萬元、爭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資金40萬元,完成馬店、三角山、白廟、陳灣小流域的治理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平方千米。“浉河區廣義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成功申報為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標志著區水土保持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水產養殖】水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以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為主導產業,通過推廣無公害養殖技術,積極推廣甲魚、鯽魚、草魚等主導品種。在吳家店鎮十八口水庫建設無公害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示范規模67公頃,示范技術主推無公害養殖技術,通過無公害養殖,實現畝產150公斤,比全區大水面養殖平均產量增加20%以上。全區養殖面積2653公頃,水產品總產量1050萬公斤,生產引進苗種1062萬尾,投放魚種1509萬尾,技術培訓1200人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28家,科技示范戶178戶。
(余全宏 柳紅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