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
【概述】2014年,息縣水利建設完成各類投資44424.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1497萬元,省投資26407.1萬元,市、縣、鄉投資 2417.2萬元,群眾自籌4103.8萬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00公頃,改善灌溉面積 11049公頃,改善除澇面積2333公頃;解決農村5.4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防汛抗旱、水政水資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水產養殖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防汛抗旱】6—9月份,全縣總降雨量525.8毫米,與常年同期521.8毫米持平。6月、7月、8月、9月份降雨量分別為102.6毫米、52.7毫米、173.5毫米、197毫米,息縣沒有出現汛情。在防汛工作中貫徹執行“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及早就防汛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制定方案,抓好措施落實,保證防汛工作順利進行。1—7月份,息縣累計降雨較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少16.1%。入汛 (5月15日)以來至8月18日,息縣累計降雨232毫米,其中7月份累計降雨53毫米。由于高溫少雨,部分田塊出現旱情。截至8月5日,息縣受旱面積0.28萬公頃,主要分布在中部灌區。旱情發生后,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全力開展抗旱工作,努力減輕旱災造成的損失,啟用5000多眼提取地下水;沿淮各鄉鎮開啟固定提灌站8處,移動提灌設施700多臺(套),盡可能提取淮河水;小水庫、坑塘底水,能引則引,能提則提;南灣灌區共引水二期,累計引水5760萬立方米,全力服務于灌區農業灌溉。截至8月10日,息縣累計抗澆面積2466.67公頃。8月10日后的降雨,使旱情全部解除。
【重點工程建設】實施清水河治理工程。治理清水河9.66千米,疏浚整理河道9.66千米,重建生產橋1座。總投資229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837萬元,省投資184萬元,市投資138萬元,縣投資138萬元。
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年度工程。項目涉及關店等9個鄉 (鎮),解決5.49萬農村人口 (含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計劃新建水廠12處 (新打水源井15眼),鋪設輸水管道431千米。總投資2672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138萬元,省財政專項資金267萬元,市財政投資113萬元,群眾自籌154萬元。
完成現代農業項目。安排在臨河鄉張寨等7個行政村實施。新修橋、涵、閘建筑物177座,重建渡槽1處,襯砌渠道20條、長15.42千米,新打配機井37眼,新修混凝土路2.5千米,坑塘改造3口。總投資105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950萬元,縣配套100萬元。工程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積186公頃,改善灌溉面積747公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667公頃。
實施2014年第一批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項目安排在白土店鄉鄭寨村實施。新修建筑物205座,新打、配套機井80眼,修復、配套機井20眼,改造大塘5口,開挖排澇溝40條、長60千米,襯砌混凝土渠道15條、16.5千米。總投資1458.2萬元,其中:中央投資928.5萬元,省投資291.6萬元,市投資52.1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折資186萬元。項目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積667公頃。
實施2014年第二批農業高標農田建設項目。項目安排在項店鎮邵樓、魏店、黃圍孜村實施。新修建筑物400座,新建、整修溢流壩4處,新打、配套機井30眼,配套變壓器、管理房9套,改造大塘3口等。總投資175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142萬元,省投資394萬元,市投資64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折資150萬元。項目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積1334公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667公頃。
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安排在崗李店鄉、東岳鎮等6個鄉 (鎮)13個行政村實施,主要內容是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及其他農田防護等工程,新修建筑物962座,新打、配套機井638眼,開挖排澇溝長10.38千米,襯砌混凝土渠道68.83千米,新修混凝土路153.7千米,總投資1.4億元,為省級財政資金,項目完成后,整治土地面積6831公頃,發展旱澇保收田面積534公頃。安排在八里岔鄉李塘等9個村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主要內容是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及其他農田防護等工程。計劃新修建筑物317座 (含空心磚襯砌坑塘78口),改造小型提灌站10座,新配變壓器、變壓器房56臺、座。新建高壓線路20.11千米、低壓線路55千米等,總投資10708萬元,為省級財政資金。項目完成后,整治土地面積5230公頃,發展旱澇保收田面積467公頃。
實施新增50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14年田間工程建設項目。安排在夏莊鎮的馮寨、街東、范老莊村和臨河鄉的高集村實施。計劃新建橋涵閘建筑物1517座,襯砌渠道119.56千米,新修機耕路45.48千米等,總投資562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501萬元,省投資562.5萬元,縣投資562.5萬元。工程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積2500公頃。
實施坑塘改造工程。各鄉鎮發動群眾整修萬方以上大塘327口。總投資1635萬元,其中:群眾自籌和社會投資1308萬元、縣財政獎補327萬元。工程完成后,可增加蓄水460萬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積2000公頃。
實施南灣灌區支、斗渠整修工程。疏浚整修南灣灌區分干、支渠5條長18.5千米。總投資323.4萬元,其中:群眾自籌215.6萬元、縣財政獎補107.8萬元。項目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積 667公頃。
實施機電灌站整修工程。整修電灌站25處。總投資1213.4萬元,其中:群眾自籌809萬元、縣財政獎補404.4萬元。工程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積1667公頃。
實施除澇工程。開挖整修排水溝71條、101.5千米。總投資738萬元,其中:群眾自籌566萬元、縣財政獎補172萬元。工程完成后,可改善除澇面積2334公頃。
實施打井工程。在全縣范圍內新打機井597眼。總投資953.6萬元,其中:群眾自籌715.2萬元、縣財政獎補238.4萬元。工程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積366公頃,改善灌溉面積1467公頃。
【水政水資源管理】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法宣傳周”活動,廣泛深入宣傳水法律、法規,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水事違法案件,維護水事秩序。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審批和水資源費征收制度,促進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全年征收地下水資源費和南水北調基金23.1萬元。加強河道采砂管理,規范河道采砂行為,保證河道行洪安全。
【水產養殖】認真落實《漁業法》,加強漁政管理,維護良好的漁業生產秩序,保障水產品安全供給。抓好水產示范基地建設,扶植養殖大戶,加快養殖結構調整。以科技推廣服務為載體,推廣養殖新技術,推動水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加強水產品安全管理,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開展漁業技術培訓,培訓人員3600人次。改造魚池800公頃,開展名優特品種養殖330公頃。實現魚苗生產4500萬尾,魚種生產6950萬尾。形成以河蟹養殖為主,網箱養鱔,養泥鰍及池塘養甲魚的特色小產養殖基地和汪湖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打造息縣水產品牌。全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3778公頃,水產品產量1634萬公斤,水產行業總產值1.75億元。
(付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