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
【概況】全年新打配機井1360眼,修復舊井1238眼,新增恢復有效灌溉面積5730頃,新增恢復旱澇保收田973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50公頃。完成坑塘改造36.67公頃,新建魚池73.3公頃,養殖水面達到2200公頃,水產品產量達到1630萬公斤。新建維修骨干河道生產橋22座,新增恢復除澇面積5330公頃。累計完成土石方2195萬立方米,投入資金55269萬元。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在省水利系統巡查中連續3次居直管縣 (市)第一,計劃用水、水政水資源管理、水政監察執法、財務管理工作受到省水利廳表彰,沱河日月湖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重點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安排在城廂、雙橋等7鄉 (鎮)83個行政村和43所學校,解決14.72萬農村居民以及1.98萬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項目總投資7953萬元,其中,中央投資6363萬元,省投資1149萬元,群眾籌集441萬元。新打水源井20眼,配套水泵20臺,變頻設備7套,建水廠7處,鋪設管道168萬米,完成土方49.4萬立方米。加強飲水安全管理,建立維修基金專戶,市財政每年拿出40萬元用于飲水工程維修,確保工程正常運行,長期發揮效益,惠及廣大群眾。
全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重點縣項目 (第一批),2014年啟動城廂項目區、薛湖項目區、茴村項目區建設,涉及8個鄉 (鎮),完成雪楓溝、小白河、汪樓溝、小王引河疏浚67千米;堤防加固14.4千米;重建生產橋涵46座。采用5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計劃完成投資881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 5286萬元,省投資1762.5萬元,地方配套1762.5萬元。土石方170萬立方米,效益面積3.33千公頃。
全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投資7380萬元,分3年實施,安排在十八里、劉河、高莊 3個鄉(鎮),2014年安排在十八里鄉,投資2600萬元,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30公頃。
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安排在侯嶺鄉,新打配機井385眼,建斗農橋170座,挖斗農溝78條48千米,矸石路38條、45千米,地埋管16.5千米,電纜19.6千米,井井通電,項目總投資39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139萬元,省投資565萬元,地方配套196萬元。土方28.2萬立方米,效益面積1750公頃。
現代農業工程項目,安排在黃口鄉,疏挖斗農溝40條、40千米,建斗農橋70座,新打井180眼,砂石路26千米,全部實現井井通電,計劃總投資11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950萬元,地方配套200萬元。土方7萬立方米,效益面積667公頃。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安排在陳集鎮,疏挖斗農溝20條25千米,建斗農橋146座,新打井120眼修舊50眼,配套170眼,鋪設低壓管道43.2千米,鋪設線路72千米,8臺變壓器,全部實現井井通電。工程總投資141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928萬元,省投資352萬元,群眾自籌136萬元。土方10萬立方米,效益面積666.67公頃。
【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城廂、陳集、高莊、苗橋等采煤沉陷區繼續按照“耕地+養殖用地”的模式,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方法,對項目區內井、田、溝、路、林進行重新布局。持續推動日月湖 (東西城區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整個工程規劃面積24平方千米,治理后形成水面600公頃,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閑、居住為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2009年開工累計投入6.5億元,完成土方1955萬立方米;對建成區進行了綠化、橋梁、駁岸、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全部建成后可蓄水3000萬立方米。2014年完成土方460萬立方米,完成投資5600萬元,已形成水面286.67公頃。
【防汛抗旱】防汛工作,按照“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積極備汛。提前完成汛前普查,對13座中小型節制閘進行了維修、保養、試車。調整充實防汛抗旱指揮部,完善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制定防汛工作方案,完善防洪預案。做好煤礦塌陷區防汛和東西城區防汛,對發現的問題逐一列出,發函限期整改。市財政投入20萬元對防汛料物進行補充,購置搶險設備。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全市29個鄉 (鎮)、9對煤礦和18個行業成立56個1600人的應急搶險小分隊,并在沱河組織開展了救生演練。2014年,全市安全度汛。
6月下旬至8月上旬,2個多月沒有有效降水,全市107.67千公頃作物受旱面積達29.53千公頃,秋作物生長受到影響。市委、市政府積極應對嚴重旱情,多次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一線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抗旱工作,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利用抗旱設備和抗旱水源積極抗旱,迅速掀起了抗旱保秋高潮。全市累計完成澆灌面積168.5千公頃次,投入抗旱資金5393萬元。抗旱澆麥高潮期間,日最高出動抗旱勞力 8.62萬人,行動機井1.83萬眼,投入各類抗旱設備2.02萬臺 (套)。
【工程管理】認真搞好“五化”堤防建設,鞏固完善“五化”堤防長度51.6千米;結合生態市建設,大力組織面上溝渠綠化,改善生態環境,春季栽植或更新樹木3.6萬株。利用中央水利建設資金完成了沱河蔣口、高莊段,包河黃口魚地段堤防加固31.08千米,投入資金140萬元,完成土方9.42萬立方米。由市財政投資900萬元對22座生產橋進行維修和重建,解決了群眾的出行問題。
【水產養殖】繼續以煤礦塌陷區的開發復墾為重點,新建了一大批高標準魚池,全市水產養殖面積大幅度增加。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服務水面600公頃,培訓人員617人次,新增漁業合作社兩家,新增省級農業標準化漁業基地一家,全市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達到4家,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水面202.67公頃。為保護野生漁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投入15萬元啟動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各類魚苗150萬尾。
【水政水資源管理】以開展紀念“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為契機,舉行形式多樣的水法規宣傳活動。副市長畢江遠發表電視講話,懸掛宣傳橫幅160條,散發傳單10萬份,宣傳冊1萬冊,發放宣傳紙杯6000只,宣傳展板15塊,設立咨詢臺2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廣泛深入扎實有效地宣傳治水新思路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推進水利協調發展,為永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防洪安全和水資源保障。建立與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管理和水源地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監控體系;針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對水資源保護的要求,出臺《永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編制《永城市水資源保護規劃報告》。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開展“防洪保安”百日行動,加大采砂查處力度,保障河道安全,為安全度汛奠定基礎,全年查處水事漁事違法案件89起,申請法院執行16起,挽回經濟損失600萬元,維護了水事秩序。
【水利改革】水管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人員經費、工程養護經費全部足額落實到位,建立和完善29個鄉 (鎮)水利站;積極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成立了領導組,編制完成永城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總體實施方案、責任分工及相關制度;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正在按方案要求逐步推進。
(孔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