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龍丹
新聞圖片在媒體報道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丁龍丹
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新聞圖片在媒體報道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比如傳遞和補充重要信息、表情達意和引導輿論等。另外,新聞圖片作為新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真實性、時效性、客觀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并且在報紙、電視和互聯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同時也出現了虛假圖片、低俗圖片等問題,因此,必須采取相關措施來解決新聞圖片中出現的問題,使新聞圖片的價值和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新聞圖片;媒體報道;特點;問題;對策
[作 者]丁龍丹,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新聞圖片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然具有新聞的基本特征。新聞圖片不僅能夠傳遞和補充重要信息,而且在新聞報道中起著表情達意和引導輿論的作用。新聞圖片簡潔明了,形象直觀,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染力,因此受到了受眾的關注和青睞,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一)新聞圖片在報紙中的應用
在報紙版面中,編輯把優秀的新聞圖片作為頭版刊登,并配以簡單的標題,一目了然,這樣的報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讀者的目光,促成購買行為。在時間就是效益的今天,新聞圖片以其直觀可視的優勢成為大眾青睞的信息快餐,他們每每捧起報紙,首先瀏覽的是新聞圖片,因為讀圖輕松快捷,雖然通過電視上的活動圖可以了解當天世界發生的大事,但是閱讀靜止圖片別有一番味道。“在報紙版面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圖片新聞就更應該是一種既能美化版面,又可以擴大版面信息量的獨立的新聞體裁。”[1]報紙是發表新聞圖片主要陣地,文圖“兩翼齊飛”已成為報紙的大趨勢,每類報紙每期都需要大量的新聞圖片,如《南方周末》《羊城晚報》等在國內影響較大的報紙,在新聞報道中新聞圖片使用量較大,一幅視覺沖擊力強、新聞價值高的新聞照片可以直接占用報紙版面的半個版面。
(二)新聞圖片在電視中的應用
近幾年,新聞圖片這種特殊表現形式開始在電視新聞中大量出現。新聞圖片的引用使得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增強,并且具有極強的畫面感,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馮健說:“電視新聞以圖片的直觀形象和簡要文字說明結合起來報道新聞、傳播信息。”[2]雖然電視新聞是可視新聞,但是其流動的畫面在報道中并不能凸顯新聞重點,而新聞圖片的引用使得受眾把焦點聚集在圖片上,甚至有的時候新聞圖片能夠代替畫面表達的意思,直達主題。尤其在面對突發性事件時,如海嘯、地震、礦難等,由于時間或者距離原因,媒體記者可以運用新聞圖片完成對新聞信息的首發,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新聞報道的價值性,沒有圖片,后續的跟進報道也會顯得蒼白無力。
(三)新聞圖片在互聯網中的應用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新聞攝影也快速進入網絡時代。許多新聞媒體也特設了自己的新聞網站,而外鏈的新聞圖片則成為各家新聞網站吸引受眾的主要內容。“要讓網站的‘眼睛’亮起來,圖片要‘善于說話’,要能通過圖片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信息的需求。”[3]新聞網站通過發布新聞并配以顯眼的新聞圖片,能夠在第一時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而獲得較高的點擊率。以搜狐網站為例:2004年,其對圖片的運用逐漸成熟,并開始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其點擊率穩步上升;2008年,搜狐網站在版面的安排上,圖片和文字已經能分庭抗禮,特別是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搜狐的主頁除了一些賽事的報道之外,更多的是一些運動員在賽場的照片以及一些美女志愿者和各類寶貝的照片;到了2012年,搜狐首頁幾乎是一個模塊一個圖片,從而讓受眾的視野更好地聚焦,搜狐網站的點擊率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時至今日,不僅僅是搜狐,各大門戶網站都已經意識到新聞圖片的重要性,并且越來越多的運用它們達到吸睛的目的。
新聞圖片在應用越來越廣泛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圖片失實現象、雷同現象、暴力血腥等不良低俗圖片現象。
(一)新聞圖片失實現象嚴重
高鋼認為“新聞的真實性指的就是新聞報道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新聞是以事實為存在前提的。新聞報道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新聞報道的基本使命就是幫助受眾了解客觀環境的真實的變動狀態”。[4]同樣的新聞圖片作為新聞的一部分也應該堅持真實性。但是很多媒體和攝影記者為了自身利益,為了吸引受眾眼球進行圖片造假,“張冠李戴、圖文不符”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隨著現在攝影和后期處理技術的進步,造假變成了一件更為容易的事。例如上文案例提到的陜西華南虎事件,新聞圖片中的華南虎就是利用圖片合成技術處理后得到的,嚴重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也欺騙了廣大受眾的感情。作為媒體工作者必須遵守實事求是原則,保證新聞的真實客觀性。
(二)新聞圖片質量不高,雷同嚴重
目前新聞圖片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圖片平庸、雷同現象嚴重,缺乏高質量的新聞圖片。很多媒體可能會同時去采訪一個新聞,但是如何才能拍出新意,就十分考驗攝影記者的功力。而我們目前見到的報紙圖片,尤其是黨報對于同一個重大事件所報道的新聞圖片幾乎沒有什么差別。網絡媒體一般沒有獨立的采編權,重大新聞多來自于新聞圖片供應商。新聞圖片供應商的出現一方面雖然順應了現代社會分工協作的趨勢,另一方面卻也造成了特定重大事件新聞圖片的雷同。另外,為了贏得更多的讀者和廣告商,很多媒體一味追求圖片的形式,貪多貪大,以為圖片越多越大就越吸引眼球,卻忽視了其本身的新聞價值以及有沒有傳播的必要,浪費了版面,也浪費了讀者的感情和精力,長此以往必定對媒體發展不利。
(三)新聞圖片中暴力、血腥、色情等不良低俗圖片泛濫
近年來,很多媒體為了渲染版面,增強視覺的沖擊力,大肆炒作明星絆聞,渲染色情暴露,迎合受眾獵奇心理,在大眾傳媒上掀起了一股娛樂化、低俗化之風。隨便打開一個新聞網頁,總少不了“性”“星”“腥”。以騰訊新聞為例,2014年12月7日,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女子帶5歲幼子進浴場引不滿,被拍裸照上傳》,圖為腰部打了馬賽克的女子在給兒子脫衣服;2014年12月8日,有一條新聞是《曾志偉調戲女星被扇耳光》,圖片上曾志偉被一名女星扇了耳光,后面還有其他明星在笑;2014年12月9日,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山東藝考生寒冬穿比基尼備考》,配了幾組男女考生穿著比基尼訓練的圖片。單從騰訊新聞連續三天往騰訊QQ消息中發送的新聞就可以看出現在這種低俗之風的嚴重性。總之,“新聞圖片是最能直觀表達情感、抒發感情、寓意主題的符號語言”[5],不要讓這種低俗之風污染和降低了新聞圖片的功能性。
正因為新聞圖片在新聞報道中應用廣泛,而且作用越來越突出,所以面對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務必要提出一些措施來應對,從而使新聞圖片的作用和價值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媒體工作者做好新聞圖片的“把關人”角色
一般對于傳統媒體中的文字新聞,新聞工作者的“把關人”意識都比較明顯,對一些不符合社會要求、沒有新聞價值或者有可能會引發社會矛盾的報道刪節,這樣就有效避免了假新聞的產生。但是對于新聞圖片,似乎媒體人的把關意識并不是很強,尤其是網頁新聞,本身審核制度就比較寬松,就為虛假、暴力、色情等新聞圖片提供了一個滋生的土壤。作為媒體工作者,應該嚴把新聞真實關口,把一切假大空的圖片拒之于門外。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失去了真實性的新聞圖片是毫無價值的。媒體工作者應該時刻謹記這一點,編輯新聞圖片時一定要忠于事實,注意鑒別虛假的新聞圖片,另外應忠于原作反應的事實,不能根據主觀意志隨意加工。
(二)提高攝影記者的技能和素質
新聞圖片一般是由新聞攝影記者親臨現場拍攝的,是以自己對事件性質的判斷作為依據來決定對主體的選擇與把握,因此拍攝的照片中會帶有攝影者自身的情感以及價值判斷。這就需要攝影記者依靠自己特有的判斷力去挖掘,同時必須謹記要真實反映客觀事實的發生,不能因為自身情感而去夸大事實或者改變事實。新聞攝影記者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面對新聞場景大腦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明白以什么樣的角度拍攝新聞照片、運用何種色調表現新聞主題,既能準確表達新聞主題又可以追求畫面的完美。
(三)加強受眾的媒介素養
受眾的媒介素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眾的媒介批判意識,二是受眾從媒介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媒介信息是建構出來的“真實”,其內容不完全是客觀世界的真實拷貝,而是經過刻意篩選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因素相互融會、碰撞的結果。受眾應該加強自身的媒介批判意識,自覺抵制各種信息污染,規避低俗的媒介信息,對于新聞報道中出現的圖片,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作一個主動的理性的信息接收者和合格的媒介使用者,從而達到與媒介的和諧相處。
(四)加強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
對于此類問題的解決,不僅取決于媒介的自身素質,也取決于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應該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監督體系和監督機制,要嚴格把關,確立嚴格的問責制,不管是個人還是網站發布的圖片信息都必須對該信息負責,這樣一來人們在發表圖片的時候就會多了一層顧忌,會意識到如果這則信息出現問題的話自己也要負相應的責任,會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另外,相關監督部門應切實負起責任,不能對新聞造假的現象視而不見,建立獎懲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聞圖片的真實性保駕護航,也才能讓媒體切實履行起自己的責任。
[1]葛志軍.新聞眼 伯樂眼 千里眼——兼談圖片新聞的價值判斷[J].中國記者,2005(6).
[2]馮健.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
[3]周柏平.精美的新聞圖片會說話[J].新聞戰線,2006(7).
[4]高鋼.新聞報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張克堅.利用網絡文化陣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岱宗學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