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峰
新課改形勢下體育教學評價發展趨向研究
楊旭峰
本文以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為出發點,試圖探討其發展的趨向。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調查研究法、專家訪談法進行分析,結果認為對體育教師教的評價發展趨向主要有以學評教,更加注重使用教育事件進行教學與評價;對體育課學生學的評價發展趨向主要有更加注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加注重學訓的即時評價,更加注重學訓的隱性評價;體育教學評價細節的發展趨向主要有更加傾向于增加學生自評的權重,傾向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體育教師應把握住體育教學評價的趨向,跟進時代的步伐正確引導體育課的運行。
體育教學;教學評價;發展趨向
[作 者]楊旭峰,洛陽理工學院體育教學部教授。
體育教學評價是促進與推動體育教學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對體育教學的改進與變革具有促進作用。體育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向,對體育教學的內容、目標起到了導向作用,主要有評什么,怎樣評,事關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體育運動項目水平的進步與身體的全面發展。截至目前,體育教學評價方式與教學現實不完全一致,存在各方面的問題,如在教學目標上重成績、輕成人;在教學模式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僵化、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在評價內容上,重競技、輕質量;在評價方法上,重結果、輕過程;在評價主體上,重教師、輕學生[1]。產生這種不一致的問題,與現行體育教學評價的總體內容、方法、目標與指導思想等不全面、科學、合理有著直接的聯系,達不到正確指導、激勵體育教學目標順利、有序完全實現的目的。在思想上,容易引起損傷學生對于學習體育、熱愛體育的積極性,損害學生克服困難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礙學習身心綜合素質的健全與發展,容易歪曲體育教學的宗旨。對教師的教的評價也存在嚴重的偏差,只著重課堂的項目技能表現能力,忽視他們正確引導學生對參與體育、熱愛體育的積極性與個人創造力的發揮。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內容等各方法整體落后制約了我國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升級。縱觀環球體育教學方式,我國的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因此組建一個切合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符合現代學生身心發展的方式,促進體育教學科學合理發展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十分重要。
本文以正確分析體育教學評價的趨向,對于制定出高效、可操作性強的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促進體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與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研究對象
體育教學評價發展趨向。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調查研究法、專家訪談法。
(一)更加注重以學評教,學生成績反映教師能力
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反映教師的教能力是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之一[2]。學生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學的主體,學生的學是體育教學發展的根本,以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學習的心理狀態、身體狀態的動態結果變向為評價量表依據,來評價每一節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評價每個學期階段目標完成的程度,每個學年學生身心狀態改變幅度的完成程度,從根本上更加完善了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評價中心的模式、以教比教的教學評價方式。以學生的學為評價方式,突出表現出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能力、組織能力、監督能力等各方面,反映出課前的準備是否充分、課中是否負責投入、課后是否拓展。在課堂中注重以學生的參與狀況、投入狀況以及思維狀態等全方面進行評價。沒有學生的參與,課程就無從開展;而只有參與,沒有思維創造,也容易造成課后中斷。只有從多視角、多維度探索與挖掘課堂教學的目標與效果,才能真實客觀、科學地評價體育教學的過程與價值,并加以總結做出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更加注重使用教育事件進行教學與評價
在具體評價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主體趨向:首先,要關注與引用教育教學事件的理念、做法,一般認為有引起注意、告知目標、刺激回憶先前學習、呈現刺激材料、提供學習指導、引發行為表現、提供反饋、評價作業、促進記憶與遷移等[3]。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以典型的成功例子為教學案例,進行催發。完成各個階段的教學事件過程,逐漸指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體育教學評價的開始,即使是專家也傾向于對教學事件的分析、架構分解、思想提煉,全面解剖教學事件的使用與完成尺度,而不是主觀意向地短期定論。同時,也對使用的教學事件的思想與理念進一步升華與總結,形成趨向,達成指導思想與目標定向,進而讓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技能,促進教師的不斷深化成長。其次,一方面,以學生的個體與總體需求為主體地位,集思廣益,傾聽學生的意見,綜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對體育課進行長期的計劃、短期的規劃、課堂細化,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潛能、參與率,讓學生成為實實在在的主體,尋找到各自的愛好。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充分體現了教學重心的安置,符合以學評教的思想,達到教學相長、教學相樂。再次,要科學分清對教師教學評價的權重分配。目前權重分配尚無定論,無外乎從評價內容進行分析,即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切合實際;教學內容是否具有科學性和教育性;教學過程和方法是否合理,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教學組織是否嚴密,紀律是否良好,有無應變能力;教學是否民主、語言是否精煉;場地與器材是否科學合理;動作示范是否優美,師生配合是否默契[4]。
(三)對體育課學生學的評價發展趨向分析
1.更加注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評價。體育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每節課的學習情況變化的評價。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于有進步的學生加以更好的要求,以促進突飛猛進而不是沾沾自喜;對于落后的學生則及時找出原因加以鞭策,積累總結出每個學生的進展情況,及時給學生個體與總體進行反饋與評價。充分利用教師的潛力和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強性互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改進成長。利用成長記錄量表來細化每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身心的變化,加強了個人的一日自省吾身,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合理使用階段評價,即將當日評價、學期評價、學年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總評分數以各個階段按一定的比例有機相加取得總分,形成一種長期的導向作用,學生就不只在關注短期的考試,體現了形成性評價的機制,體現教評相長。
評價過程與結果要注意呈現科學性,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各項量化表現,讓學生認識真實的自己,并督促自己、激勵自己以后更加努力地學習,使評價模式體現多樣性與全面性的統一。評價過程與結果還要講究可操作性,便于學生、家長與老師進行記錄、分析與評價。
2.更加注重學訓的即時評價。體育課是有聲有色、有形有體歡愉的課程,對學生學訓當時的身心狀態進行評價,對積極性較強的學生要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對較為懶散、故意調皮搗蛋的學生要盡量從正面引導向表現優良的同學看齊、學習,有利于學生正確發揮自己的優點,認識自己的不足,形成捕獲科學信息、利用科學信息的習慣。喜聽贊美是每個人身心愉悅的事,因此,體育課上教師應根據學生個人實際能力與特長給予贊美、表揚,鼓勵學生奮發向上、克服困難超越自己。當學生出現松散現象時,及時提醒,鼓勵學生繼續發揚優良品質。這樣的體育課就不存在批評,不存在學生不積極主動的現象,不存在厭倦體育課的現象,體育課堂氣氛生動活潑。但學生犯錯誤也在所難免,有違反紀律、與同學不和、小組織小團隊等現象,但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尊的,傷害學生的自尊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會引起大范圍的師生關系不和,這種情況下就以保護學生自尊的悄悄話入手,往往比對學生嚴厲的批評效果更佳。包含愛意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敬天愛人的教育方式,從心靈上跟學生架起了信任的橋梁,有利于教育學生自愛、自利、自強,從而能夠促使學生在身心成長的過程當中變得快樂、自信。
3.更加注重學訓的隱性評價。一般認為,隱性評價是通過多種單項評價的結合分析,最后得出總的綜合評價結果的評價。學生要到老師公布結果時才知道成績如何,一方面評價老師是否認真上課、是否認真觀察學生、是否認真分析學生引起老師對體育課的重視;另一方面無形地督促學生要認真學習、刻苦訓練,積極參與安排的體育項目、隱性評價對于不同的項目、不同水平的同學可以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愛好都不同,同一項目運動水平較好的同學要以更高的要求進行評價,有利于他不斷突破,有利于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所在點。對每個學生都要整理在案,以達到人人都有特長,人人都有興趣愛好,人人都愛體育,人人都參與體育。學生存在差異,是由于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體育知識技能水平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等影響,老師要正視和尊重差異。揚長補短,引導學生正視差異,認識差異的同時把評價總結果間的距離拉近,不讓學生之間的總體水平拉得太離譜。另外,同一項目可以分不同的技能等級進行評價,就可以把評價分數拉近。并且層次宜使用動態,注重強調每個學生每個項目都有所進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程度選擇不同的層次,進行評價,超越自我極限,就容易取得理想的優良成績。如果某些項目沒有評價標準,就以老師或其中的一個學生為參考標準,學生成績的好壞就可以一目了然。動態評價務必貫穿整個學期,對學生要求參與體育要持之以恒。
(四)對體育教學評價細節的發展趨向分析
1.傾向于增加學生自評權重。增加學生自評的權重,把學生自評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中來,學生自評可以與學生取得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如實的評價課堂、評價老師、評價自己,傾聽學生的心聲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教師及時了解如實反饋以及時發揮學生的閃光點,不讓學生存在一點點負面陰影,讓學生充滿自信心。
2.傾向于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是身心不斷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從學生體育學習各個狀態進行評價是最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第一,情緒狀態。體育課運動項目眾多,學生的情緒狀態初衷決定了學生對體育課是否感興趣,是否具有好奇心主動性,對哪個項目具有求知欲。并且,情緒狀態決定了學生對體育運動是否能夠保持較長的濃厚興趣,進一步自我調節,不斷增強學習強度。第二,注意狀態,學生是否始終保持對所參與運動較高的注意狀態。運動技能并非一日所就,學生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就會自覺地學習、模仿、訓練,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等。如國內眾多足球迷熬夜觀看歐洲各知名地俱樂部聯賽,美國著名的NBA聯賽更是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從小球迷變成老球迷,關注了半輩子。第三,參與狀態。體育運動重在參與,參與才能體驗其中的樂趣,習得項目運動技能,從不斷的獲取樂趣中自然而然地參與到運動中來。第四,交往狀態。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活動,重在團隊分工與協作配合,交往有助于建立活躍、和諧的班級環境,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聽取他人的指導意見,模仿他人的動作,遇到困難時同學之間可以及時解決。第五,思維狀態。學生的思維狀態決定了能否將各種運動技能轉化自身的技能,并不斷地加強、合理進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技能。第六,生成狀態,即學生是否已經全面掌握了知識技能,完成學習目標,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是否綜合到位,渾然天成,是否完成滿足、成功獲得喜悅等心理體驗,對于自己是否已經充滿了信心。
對體育教師教的評價發展趨向主要有以學評教,學生成績反映教師能力;更加注重使用教育事件進行教學與評價。對體育課學生學的評價發展趨向主要有更加注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加注重學訓的即時評價;更加注重學訓的隱性評價。對體育教學評價細節的發展趨向主要傾向于增加學生自評權重,傾向于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體育教師應把握住體育教學評價的趨向,跟進時代的步伐正確引導體育課的運行。[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教師教育課程改革項目“新課改形勢下體育教學評價發展趨向研究”(編號:2014-JSJYYB-125)階段性成果]
[1]包勇.體育教學評價研究現狀及其趨勢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4).
[2]余文森,鄭金洲.新課程體育(與健康)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賴才炎.研究關鍵教育事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D].上海師范大學,2011.
[4]劉志紅.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與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