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立(廣東省汕尾市技工學校廣東汕尾516600)
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研究
□陳輝立(廣東省汕尾市技工學校廣東汕尾516600)
中職體育教學作為培養中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雖然近幾年得到了學校及教師的重視,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則系統性的提出了中職體育教學中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原則及方法,不僅可提高中職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還為其步入社會、個人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中職體育團隊協作
團隊協作能力作為21世紀人才的綜合能力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影響著個體的人生發展和價值實現,因此,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是任何教育階段、各個學科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特別是對于中職院校學生而言,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還面對著直接就業的壓力,如何通過教學活動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進而更好的適應社會,這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以團體活動為主的體育教學具有更多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優勢,因此,通過體育教學來培養中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雖然許多中職體育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了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就目前現狀來看,在體育團體活動中,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還比較淡薄,自我主義較為嚴重,更談不上協作能力的增強,因此,必須系統性的提出中職體育教學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策略,為中職學生將來能夠成為社會所需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同時也可解決體育教學中參與性低、溝通缺乏、協作能力差等問題。
為了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效率,需區別于傳統體育教學,因此,筆者所提出的中職體育教學是以體驗式教學為基礎的。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及啟發者,而學生則是體育學習的主體,他們通過主動觀察、體驗探索、互相協助來開展體育活動、學習體育知識、提高協作能力,并將此轉移到真實生活中,學會與人溝通協作。筆者認為在培養過程中,須遵循以下原則,以確保整體培養過程的有效性:
(1)集體為主。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是以集體活動為基礎的,有了集體才稱得上團隊,因此,應充分利用體育教學活動的集體性特征,特別是籃球、排球等集體性強的體育活動,要注重學生溝通、協作意識和能力的激發及培養,使學生在集體體育活動中相互接觸,從而突出自身在團隊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
(2)積極引導。由于中職學生學習自控力、積極性、主動性偏低,因此,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過程中要對其積極加以引導,特別是那些運動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交際能力弱的學生,更要加強引導,使其能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加強其對團隊協作重要性深入認識,鼓勵其在團隊協作中的積極表現,使團隊意識通過體育活動融入到他們的生活實踐中。
(3)因地制宜。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還可充分利用本地的氣候條件及學校硬件設施來開發拓展更多的集體性體育活動,在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例如南方可增加游泳項目,而北方可開展利冰雪合作運動項目。當然,還可結合地方或者民族特點開展一些地域性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夠為體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還能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并培養意志品質和團隊協作能力。
(4)長期教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簇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系統性的過程,這就需要中職體育教師長期性的不斷應用有效方法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只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反復強化、不斷提高,才能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更好的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應用。
如前文所述,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除了以相關原則為重要指導外,還需付諸于實踐,應用具體的教學方法,通過原則與方法的結合整體性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效率。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教學各個環節開展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準備、練習、競賽等各個階段都可以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1、準備活動中團隊協作能力培養
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通過短時間的集體活動使韌帶、肌肉、關節滿足教學內容要求,從而避免在運動過程中受到身體損傷。在此環節中可通過協同配合、游戲精選、器材巧用等方式來進行,即以團隊為單元,通過所有成員的智慧和能力協作共同完成準備活動。例如在學練籃球腳步快速移動這項體育技巧前,可引入“奇偶數”游戲,在強化學生反應及快速啟動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并為正式技巧練習奠定基礎。再如,在短距離跑教學準備活動中,通過團隊間的分工、配合開展快速搬運實心球的小禁賽,既充分利用有限的體育設備,又為短距離跑教學的實施奠定基礎,當然也可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2.2、學練活動中團隊協作能力培養
其實與準備活動相比,學練活動中更易開展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也更行之有效,可通過合作學練的方式來實現,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巧,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參與意識及團隊責任感,能顯著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通常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班級人數太多,教師很容易忽略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性,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不愛運動的學生,這給他們創造投機取巧、少練應付的機會,這樣不僅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也無法得到培養,而合作學練方法的應用,上述相關問題可迎刃而解。以排球技巧的學練為例,可采用男女合作學練的方法,以優劣勢互補的方式組建成男女合作練習小組,并通過競賽的方式對合練效果進行考查,這樣可以明確小組成員在團隊中的分工,并將教學的注意力從技術動作最差的學生轉移到能力最薄弱的團隊上。為了團隊的整體榮譽,每個小組成員會互相學習、互相協作、共同努力、共同進步。這樣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溝通協作能力,還照顧到大多數學生,增強了學生之間溝通、交際與協作。
2.3、競賽活動中團隊協作能力培養
競賽是體育教學中一種常見的形式,也是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一條重要有效途徑,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特征,組織他們開展各種形式的團隊體育競賽活動。競賽的目的不僅是考察學生的體育技巧學習情況,還讓學生感受到個人能力發揮及相互協作在團隊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默契的配合和艱辛的努力,共同實現預期目標。例如在短跑教學中,可改變傳統讓學生在跑道上循環跑的方式,采用團隊競賽方法來完成教學內容,使學生克服身體素質差、運動惰性等缺點,更加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競賽不僅可改善體育教學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和團隊精神。更重要是,比賽可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
2.4、拓展活動中團隊協作能力培養
體育拓展活動在現今的體育教學中已被廣泛應用,這是因為該方式不受條件限制,方法和規則也較為靈活,同時滿足寓教于樂的體驗式教學特點,學生更易掌握體育知識及相關技能,教師也可在團隊協作能力培養過程中加以充分利用。通過團隊拓展活動,可使學生了解團隊、認可團隊、關心團隊,從而形成參與意識和團隊責任心,學會與團隊其它成員協作、關愛和信任,提高學生們整體配合能力和協作能力。
隨著社會各項工作的分工越來越細,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性會越來越明顯,中職體育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體育課程在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先天性優勢,系統性開展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為中職學生成為社會所需人才奠定基礎。
[1]田斌.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J].現代教育,2014,(9).
[2]朱文泉.淺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在職校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