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志,孫美娜,趙秀,王國利,姜志清,張霄華,汪大鵬
(1.沈陽醫學院口腔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沈陽醫學院臨床教學實驗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4)
口腔臨床醫學操作技能考試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尚德志1,孫美娜1,趙秀1,王國利2,姜志清1,張霄華1,汪大鵬1
(1.沈陽醫學院口腔醫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醫學院臨床教學實驗中心,遼寧沈陽110034)
口腔臨床醫學;技能考試;口腔醫學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實施。醫師法對建立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制度、醫師執業注冊制度和考核培訓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和要求。這部法律規定所有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必須通過由衛生部組織的全國統一考試,取得執業資格后才能成為醫生。我國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實踐技能考試和理論考試兩部分,實踐技能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作為參加全國統一醫學綜合筆試的前提,而綜合筆試旨在考核考生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程度和綜合分析能力。因此,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既能考查申請醫師資格者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又能反映出醫學教育質量與水平,進而促進教學改革。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表明我國執業醫師的準入已走向制度化、國際化,同時也是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師權益的必要措施。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醫師要達到執業的最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保證,也對口腔醫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口腔醫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得到正規的培養,在醫學理論、臨床技能操作、臨床思維等方面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才有可能順利通過考試,獲得執業醫師資格。
口腔醫學臨床操作技能考試以“三站式”形式呈現,每一站重點考查的內容不同。傳統的口腔醫學臨床技能操作培訓分散在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各科目的實踐教學和課間實習達到臨床技能操作培訓的作用,考核內容包含于所學科目考核中,而不是在教學計劃中單獨設置臨床技能操作培訓課程,也不單獨對臨床技能操作培訓進行考核。在這種落后觀念的影響下,就使得許多教師重視該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相信包括技能操作在內的所有知識都可以通過系統地講授而使學生掌握和運用。然而,口腔醫學知識實踐性極強,因此教師通過講解灌輸使學生所學習和掌握的操作技能是有限的。
在學生畢業前安排口腔醫學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在考試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口腔醫學臨床技能操作培訓,通過考試檢驗學生臨床技能操作的學習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有利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信息綜合在一起,實現學習學科知識向學習專業知識”的轉化。雖然國內部分院校采用了技能操作考試,但由于受實踐教學條件等的影響,對口腔醫學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能夠借鑒的文獻很少,所以對口腔醫學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在口腔醫學教育中應用的研究與推廣意義重大。
我國口腔專科醫師數量較少,技能水平普遍偏低,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提高口腔專科醫師的綜合素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面對此問題,筆者對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進行了細致研究,將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總
思考題:基礎一般的劉鵬如今在實習中感覺得心應手、發展順利。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原因有哪些?劉鵬的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發?
參考答案:劉鵬有非常明確而堅定的人生發展目標;為了實現人生長遠目標,她又構建了發展階梯,即制訂了一系列階段目標;對于每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劉鵬都制訂了詳細而可行的措施,并腳踏實地付諸行動。
作業:以劉鵬為榜樣,結合自身實際,規劃、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
案例在教學運用中遵循呈現案例、分析案例、評述案例的流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并使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觀點表達出來,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進行充分交流、討論,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R].教職成[2008]6號.
[2]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沈源奎.論案例教學法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0(12):47-4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結,以期提高口腔專業儲備人才的綜合素質。口腔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臨床科目,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科學性和極強的服務性,因此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應體現其獨特的規律性。
我國口腔教育體系于1952年正式建立,口腔教育模式的建立使我國的口腔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培養了更多口腔專業人才[1-2]。盡管此種模式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并未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因此仍無法趕上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發展的腳步。我國教育部對高校教學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更加注重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為滿足我國對口腔專業人才日益加大的需求量,適應全球口腔醫學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水平,建立實踐性教學體系成為了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點。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指引下,口腔技能操作并未在教學計劃中被單獨設置課程進行培訓,而是穿插到口腔醫學各門專業課中。教師只重視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僅僅通過課間實踐或實習教學對臨床技能操作進行蜻蜓點水般的培訓,使得口腔技能操作的考核缺乏獨立性,分值比重偏小,未能體現臨床技能操作在口腔醫學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地位[3]。
我們針對這一傳統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設置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反思,認為此種固有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給培養服務社會型的高素質口腔人才帶來了相當大的阻礙。為了改善這種教育現狀,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對新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形式[4-6]。
1.1PBL、CBL教學
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是一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形式,此種課堂形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被稱為“填鴨式”課堂。這種教育模式帶有中國傳統教育色彩,學生的學習以記筆記、背書、背題的形式完成,期末通過試卷成績評定學生是否掌握本專業的知識。LBL的優點是應試性強,能夠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但針對口腔醫學這種實踐性極強的醫學專業,LBL教學模式并不奏效,即使學生扎實掌握了專業的理論知識,也不一定具備準確全面分析疾病的能力,這就是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脫節的緣故。因此,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CBL(Case 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學方法便應運而生。根據調查顯示,PBL、CBL等教學方法更符合口腔醫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情,適合現代口腔醫學教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7-8]。
1.2多媒體教學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我們將多媒體技術貫穿其中,合理有效地將口腔醫學各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多種形式展現,將口腔技能操作學習細化為示教、練習、演示、再練習4個程序。CAI(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直觀、形象、活潑的特點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青睞,不僅通過圖示、影像等對口腔醫學技能操作的相關重點理論知識進行了細致講解,而且以演示的方式將臨床實踐過程對學生進行展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媒體教學特別適用于低年級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使學生在初識口腔醫學專業知識階段對學習內容有形象且直觀的了解,為后續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9]。
CAI演示教學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具有啟發性。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只有在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步驟的前提下,才能開展實踐操作,但對于實踐教學而言,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經過反復嘗試來熟悉操作流程,以達到熟練程度。在練習打結或彎制卡環的教學中,因操作難度系數較大,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不能硬性要求學生一次性完成操作。結合現實教學情況,教師把技能學習按難易程度分為幾個階段,使學生在階段性學習中掌握操作技能,通過各階段的總結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在經過反復練習后,已初步掌握了操作技能,教師可在最后階段設置檢驗環節,隨機抽取學生或分組進行實踐演示,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并總結點評。通過自檢和他檢形式,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及時發現不規范操作,反思產生錯誤的原因,此時教師再次使用CAI演示操作要點,糾正錯誤操作,將完整的操作流程再次呈現給學生。CAI演示在總結教學階段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夯實基礎[10]。
利用CAI多媒體操作演示與教師示教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法,操作技能教學的有效性與生動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啟發下,學習熱情不斷高漲,結合自主學習與教師輔導,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口腔醫學專業以“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扎實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各級各類口腔醫療衛生工作的醫學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大眾。我校從開辦口腔醫學院至今,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學習、借鑒其他口腔醫學院的成功經驗,已初步構建了我校自己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1)組織低年級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現行的口腔教學體系是在參照前蘇聯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即課程結構以學科為基礎的“老三段”(基礎、臨床、實習)教學模式,在大學一、二年級根本沒有接觸到口腔專業課程,學生不知道自己將在大學5年里學習什么、自己將來的工作要面臨什么,更不知道為自己的工作做些什么準備。為了更早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更早地接觸臨床、接觸患者,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我們利用每年的“愛牙日”、板報比賽等活動積極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組織低年級學生深入社區、學校、敬老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預防保健知識宣傳與咨詢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低年級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實踐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開展以仿真頭模操作為主的綜合實驗訓練。在大學三、四年級,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進入了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實踐課程占了一定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實踐教學的時間。我們建立仿真頭模教學實驗室,仿真頭模系統完全模擬臨床,學生可以在仿真頭模上進行牙體牙髓、牙周、口腔修復和口腔正畸、口腔頜面外科等各種口腔臨床醫學技能的臨床前訓練。學生在同一顆牙齒上既可以進行牙體洞型制備,又可以進行根管治療,還可以進行樁冠的基牙制備、活動修復和固定橋的設計、取模、制作等,避免了教學內容重復,節約了教學成本,增強了教學效果。
(3)進行實習前口腔臨床技能強化訓練。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完成了4年的學習內容之后,將在第5學年進入臨床實習。雖然實習期間學生要運用的技能在校時都進行了系統嚴格的訓練,但由于課程設置順序的需要,安排普遍靠前,學生接受訓練后,離進入實習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期間由于來自其他課程的學習壓力,不免有所遺忘,直接進入實習,可能會在面對患者時無所適從。為使學生盡快進入實習生的角色,在臨床實習前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就非常必要。強化訓練的具體內容應包括病史的采集、專業的基本操作、臨床病例的分析,并根據操作的實際特點,經教師示范后反復操作及訓練。參加強化訓練的學生都要進行技能考核,考核的統一項目為口腔基本檢查、無菌操作、口腔門診病歷的書寫,開髓、取模、根管預備、口內局部注射麻醉等項目的操作以及各種病例分析[11]。
這種實習前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對口腔的臨床基本技能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對整個口腔科的實踐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能夠使前期實驗室的仿真頭模教學和臨床實際更好地銜接,更好地向實習階段過渡,縮短了實習的適應期,提高了實踐能力,使學生進入醫院后能盡快適應醫院的工作和學習。
(4)實行開放實驗室制度。過去只有上實驗課時學生才能進入實驗室,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往往出現操作時間不夠的現象。開放實驗室后,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為靈活的操作機會,開放的時間可以為課余或雙休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操作項目,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我們大力倡導并積極支持口腔教學實驗室的開放,這種開放不僅可以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資效益,并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高質量的實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開展臨床操作技能比賽。口腔醫學臨床操作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各種材料制作牙體和牙列缺損的各種修復體。修復體的制作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舉辦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比賽,如彎制卡環、全口義齒排牙、洞型的制備等,并對作品進行展示,由專業人員對作品進行評比,并給予優秀的學生一定的獎勵。通過這些活動,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目前,素質化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對口腔醫學專業的教育改革要求也是一樣的,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口腔醫學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若想充分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就應該加強建設口腔醫學教育實踐基地,定期開放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自參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經調查研究,目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與山東大學醫學院建立聯合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開創了一種新型的臨床實踐模式。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在社會上招募標準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志愿者,并對其進行培訓考核,讓每一名標準化病人扮演特定疾病病人,能夠對醫師的問診做出實時反饋及評價。經過半年培訓,目前已有54人考核合格,成功上崗,效果良好[12-13]。
臨床技能操作是口腔醫學教育中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手段,它不僅是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一項創新舉措,而且對提高口腔醫學臨床技能考試通過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口腔醫學考試在臨床工作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對口腔臨床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應對復雜工作的能力做出相對客觀準確的評價,是打造合格醫生不可或缺的前提標準[14]。
近年來,一些學校已經將考試內容進行了部分改革,將畢業考試操作部分內容改為技能考試,并輔以相應軟件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使學生在畢業前進行一次執業醫師考試模擬訓練,使學生對考試程序有一個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對自己的臨床操作技能有一個客觀的評價,認清不足,找準薄弱環節,從相應的知識點入手加強訓練,為教師的課后重點輔導提供有力依據,對教學效果進行客觀評價[15]。
口腔醫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這一重要屬性也決定了口腔醫學教育的關鍵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才能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朱辛奕,曲保忠,李衛華.口腔醫學教育現狀與發展[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09,30(3):178-180.
[2]徐袁瑾,張志愿,曹霞,等.國內外高等口腔醫學教育現狀比較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9,8(4):403-405.
[3]楊學文,趙怡芳,寇樹明,等.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變化與口腔醫學教育改革[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1,27(9):521-523.
[4]王邦康,王松靈,呂嬰.中國高等口腔醫學教育的現狀與展望[J].北京口腔醫學,2001,9(2):94-96.
[5]陳佐會.互動法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2(5):551.
[6]廖林楠,趙廣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終身學習需要[J].教育探索,2002(6):30.
[7]臺保軍,邊專,樊明文,等.構建立體化培養體系,培育高質量口腔醫學人才[J].口腔醫學研究,2008,24(6):700-702.
[8]李菊紅,陳坤,王君,等.口腔醫學教育與醫師資格考試接軌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5):15-16.
[9]蘭芳苓,胡雙九.現代教育技術與醫學教育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9(1):17.
[10]徐欣,才杰.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中多媒體技術作用淺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0,14(4):208-209.
[1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12]譚包生.從執業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看口腔醫學臨床教育的問題[J].北京口腔醫學,2003,11(3):173.
[13]張蘭,蔣月桂,侯鐵舟,等.模擬醫生和患者角色表演在口腔內科臨床教學中的嘗試[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2):83-84.
[14]侯曉沖,張銘.口腔醫學生臨床操作基本技能考評評估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94.
[15]歐新榮,吳林艷,梁銀輝,等.從執業醫師技能考試談口腔醫學教育[J].醫學臨床研究,2006,23(9):1515-1516.
G40-03
A
1671-1246(2015)20-0026-03
遼寧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GHYB110069);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JG11DB290)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