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奇,蔡望偉
(海南醫學院,海南海口571199)
任務驅動型教學在生化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困難
李崇奇,蔡望偉
(海南醫學院,海南???71199)
任務驅動型教學法被認為是一種適用于實驗性、實踐性或操作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方法。然而在現行醫學院?;A醫學教學體系下,該教學方法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應用過程中受到培養計劃、教學大綱、教輔人員、實驗室和后勤管理部門的長期制約,需要學校在教學改革頂層設計時,協調相關部門,才能確保課程改革順利進行。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任務驅動型教學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實驗技能,為今后職業生涯中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臨床醫學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當前的生化實驗教學“走過場”現象嚴重,所有實驗工作都由實驗教學輔助人員完成,授課教師簡單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項,學生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實驗就可以了。學生實際上根本沒有獨立掌握該項實驗技能,也不明白在今后的工作中什么時候選擇應用這項技術。有調查表明,高達60.3%的學生認為沒有通過生化實驗課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1]。而任務驅動型教學被認為是一種適用于實驗性、實踐性或操作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在生物技術實驗課[2]、免疫學實驗[3]、病原微生物實驗[4]教學研究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任務驅動型教學是一種由教師提出教學任務、學生提出解決方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付諸于實踐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一個問題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設計不同方案來解決相同問題。然而本教研室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任務驅動型教學時發現,在現行醫學院?;A醫學教學體系下,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在應用過程中受到了多種制約,現介紹如下。
任務驅動型教學雖然是在現行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但仍然需要對實驗教學內容和課時進行適當調整,以利于實驗教學改革的進行。然而,目前本校學生培養計劃由各專業負責人負責制訂,不同專業培養計劃不同,負責人不同。但在醫學院校幾乎所有醫學專業和藥學專業的生物化學都是其基礎課,當要對生化實驗課程進行課時和大綱的調整時要與每位專業負責人進行溝通協調,而且最后要經過學校學術委員會討論通過才能執行,從而導致教研室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非常困難。另外,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為實驗化學分析課程的一部分,而實驗化學分析課程的教學大綱由藥學院的化學分析實驗室制訂,教學大綱規定過細,已經具體到了每個實驗項目的內容和課時,導致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十多年都沒有更新。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雖然在保障教學日常運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嚴重限制了教研室在進行教學改革方面的主觀能動性。
任務驅動型教學給實驗教學人員的準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沒有實驗室教學輔助人員的理解與支持,該教學方法是無法進行的。(1)需要按照學生設計的不同實驗方案進行試劑的購買,一些特殊試劑需要實驗教學輔助人員配置,而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幾十個實驗教學班采用同一種實驗方案,試劑準備工作相對簡單。(2)由于不同學生設計方案的不同,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在正常上課時間無法完成實驗,需要課余時間完成。這就需要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但目前對實驗教學輔助人員的考核方式導致其并不支持該項工作。(3)任務驅動型實驗教學要求實驗教學輔助人員就每個小班的設計方案準備實驗所需試劑、耗材、儀器,而目前全校僅有兩名生化實驗教輔人員準備將近30個教學班的實驗,因而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將加重實驗教學輔助人員的工作負擔,需要學校招聘更多實驗教輔人員。
在進行任務驅動型教學時,需要適度更新和添置部分教學設備,需要將實驗室真正建設成為開放實驗室,需要授課教師在實驗室的長期規劃和建設中擁有一定的發言權。然而自1996年海南醫學院生化實驗室與教研室分離后,與隸屬于藥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的其他3個實驗室合并為化學分析實驗室,而且由藥學院管理。教研室和實驗室隸屬不同系部產生了種種弊端[5],導致目前生化實驗教學改革舉步維艱。這也導致學生對當前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缺乏了解,也為未來在職業生涯中進行科學研究設置了障礙。(1)實驗室的管理和儀器的購置目前均由藥學院負責,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添置和更換緩慢,例如進行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所需要的設備幾乎沒有添置和更新。(2)目前海南醫學院按二級單位進行績效考核,而實驗室和教研室隸屬不同部門,導致實驗室對教研室的教學配合意愿不高。尤其是當實驗教學需要進行項目更新時,實驗人員就需要按不同方案準備實驗,遇到的阻力更大。(3)任務驅動型教學有時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但目前將實驗室整合后導致多門教學實驗課程共用一個實驗室,實驗室目前已經超負荷運轉。同時,在課外時間開放實驗室,目前學校的管理體系中既不計算工作量,也沒有適當的加班補助,因此實驗教輔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
在進行任務驅動型教學時,由教師提出教學任務后,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實驗方案。這就必然導致只有學生只有在開始生物化學實驗課程學習時才能提出實驗方案,進而購買試劑和耗材等。但目前按照學校的相關規定,學生實驗試劑和耗材的購買統一由后勤管理部門負責,而且需要教學實驗室提前一個學期提出購買計劃,而與承擔授課的教研室和教師沒有直接關系。因而在現行后勤管理體系下,實驗室很難做到在進行任務驅動型教學時,按課程進度逐步采購試劑和耗材等。
長期以來,教學改革一直被認為僅僅是授課教師的工作,但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發現實驗教學的改革受到了培養計劃、教學大綱、教輔人員、實驗室和后勤管理部門的長期制約。因而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任務驅動型教學,需要學校制訂相應的配套政策,協調參與實驗教學的相關部門,才能確保實驗教學改革順利進行,提高學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操作技能,為醫藥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
[1]楊紅,林德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和淺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6):609-611.
[2]羅微,馬驪,溫茜.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南方醫學教育,2012(2):15-16.
[3]王慧,吳艷敏,官杰,等.任務驅動在免疫學實驗中的教學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115-116.
[4]陸國芳,田野.任務驅動下病原微生物實驗教學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51-52.
[5]李崇奇,肖曼,蔡望偉.生物化學實驗室整合的經驗與反思[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5):94-95.
G424.1
B
1671-1246(2015)20-0057-02
海南醫學院教育科研項目(HYZ201305);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改革項目(Hnjg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