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蕾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南京210038)
“乳腺癌病人的護理”說課設計
閆蕾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南京210038)
以外科護理學中“乳腺癌病人的護理”為例,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教學反思5個方面進行說課設計。
乳腺癌;護理;說課;教學設計
說課是授課教師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闡述某一節課的教學設想,并與聽者一起就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過程的安排、重點難點的掌握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進行教學反思,進一步探討,改進教學設計的教學研究過程[1]。本文就外科護理學中“乳腺癌病人的護理”的說課設計與同行進行探討。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主干專業課,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必考課程。本教學單元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黨世民主編的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外科護理學》(第二版)第二篇第十六章第二節。在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將成為近期我國女性疾病負擔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2]。由此可見本次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1.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及護士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制訂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乳腺癌發病相關因素、病理類型、臨床分期;(2)熟悉乳腺癌病人臨床表現、診斷常用檢查方法、治療手段;(3)掌握乳腺癌病人手術前、手術后護理要點及健康指導。技能目標:(1)學會對乳腺癌病人進行護理評估及手術前后的護理;(2)學會指導乳腺癌病人進行術后功能鍛煉及指導其進行乳房自查。情感目標:(1)養成仔細、善于觀察的習慣,及時注意病人心理生理變化;(2)關心體貼病人,注重保護病人隱私;(3)培養團隊間及團隊內的協調、合作和溝通能力。
1.3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及護士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確定本次課的重點為:(1)乳腺癌病人的護理評估(身體狀況、心理狀態);(2)乳腺癌病人手術前護理措施;(3)乳腺癌病人術后傷口、引流管、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及健康指導。
結合學生的學情確定本次課的難點為:(1)乳腺癌病理類型、臨床分期;(2)乳腺癌的檢查方法、治療手段;(3)乳腺癌術后傷口、引流管及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1.4教材處理
結合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本次說課設計將乳腺癌病人從就診到出院的整個診療過程分為8個情景:(1)預診臺;(2)普外科門診;(3)門診就診后家中;(4)普外科病房(術前);(5)手術室;(6)普外科病房(術后);(7)普外科病房(功能鍛煉);(8)普外科病房(健康指導)。將書本上原有的知識全部重新排列整合,將其與臨床工作中的實際情景對接,讓學生初次接觸知識時就明白今后在臨床工作中會在什么地方、應該怎樣應用書本上的知識,為學生架設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2.1學生特點
本教學單元的授課對象為高職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高職學生的特點為活潑、好動,對新事物感興趣,對技能的學習興趣濃厚,但對理論的學習難以有持久的熱情。
2.2知識儲備
高職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健康評估、基礎護理學等前期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但尚不扎實。從外科護理學這門課程來講,他們已經學習了外科護理學總論的內容,為專科護理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3應對策略
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本次教學設計綜合運用圖片、視頻、Flash動畫、網絡資源、精品課程和QQ群等眾多信息化手段,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最終達成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秉承“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營造師生共同成長的教學氛圍。本次教學設計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情景創設與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在課前通過QQ群發放任務單,其中包括:乳腺癌患病情況調查問卷(在暑期醫院見習中完成);名人與乳腺癌的故事;角色扮演的情景;課后拓展任務。在任務的引領下,學生可以更有效地預習和搜集相關資料,使學生能夠更持久地專注于知識的學習。
(2)情景創設與角色扮演:將乳腺癌病人從就診到出院的整個診療過程分為8個情景(同上),布置學生分組進行8個情景的角色扮演,并拍攝視頻用于課堂教學。通過寫劇本、師生共同討論修改劇本并拍攝成視頻,學生對相關內容已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并寓教于樂,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持久保持。拍攝的教學視頻也給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并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乳腺癌病人的護理”教學單元共計4學時,180分鐘。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4.1新課導入(10分鐘)
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與乳腺癌相關的幾位名人(姚貝娜、阿桑、林曉旭),通過前期在網絡上查閱相關資料,由學生簡單講述這幾位名人與乳腺癌的故事。在教學環節的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4.2新課學習(150分鐘)
4.2.1情景一:預診臺(10分鐘)第一小組展示視頻——門診預診臺(吳女士無意間發現乳房有腫塊,不知應去哪科就診,作為預診臺護士為其耐心解答)。組織調查結果匯報:乳腺癌病人就診原因。組織討論:良惡性腫塊特點比較。通過情景再現,使學生了解預診臺護士的工作流程,同時加深對乳腺癌早期表現的認識,進一步鞏固良惡性腫塊特點的知識。
4.2.2情景二:普外科門診(25分鐘)第二小組展示視頻——普外科門診(醫生對病人進行問診、查體,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做出可能的初步診斷)。組織調查結果匯報:乳腺癌病人在門診進行的主要輔助檢查。通過大量的圖片介紹乳腺癌的陽性體征、輔助檢查的方法及結果,給學生直觀印象,從而突破難點。
4.2.3情景三:門診就診后家中(20分鐘)第三小組展示視頻——病人家中(得知可能患有乳腺癌后病人復雜的內心活動)。觀看視頻后組織討論:如果是我患了乳腺癌,我會怎么想?通過換位思考,使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組織調查結果匯報:病人采取的治療措施。教師歸納總結。
4.2.4情景四:普外科病房(術前)(25分鐘)第四小組展示視頻——普外科病房(護士對吳女士進行術前宣教及心理護理)。組織調查結果匯報:病人進行的術前檢查、術前準備。綜合運用基礎護理中入院評估及外科護理總論中術前護理的理論與技能,溫習舊知,并融入乳腺癌術前護理新知,使學生學會由普遍到特殊的學習方法。
4.2.5情景五:手術室(20分鐘)吳女士被送往手術室,在全麻下行乳腺腫塊切除術及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病理科回報乳腺癌,進而行乳腺癌根治術。此環節用乳腺癌根治術的手術視頻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皮瓣以及術后為什么會出現相關的并發癥,從而為術后護理做好鋪墊。同時恰當穿插乳腺癌的病理及分期,應用圖片展示臨床病理報告,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4.2.6情景六:普外科病房(術后)(30分鐘)第五小組展示視頻——普外科病房(吳女士術后返回病房,病房護士與手術室護士及麻醉師交接,進行術后相關護理)。在前一環節手術鋪墊的基礎上,術后相應護理措施順理成章地展開,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4.2.7情景七:普外科病房(功能鍛煉)(5分鐘)第六小組展示視頻——普外科病房(吳女士術后逐漸恢復,護士為其制訂詳細的功能鍛煉計劃并耐心指導)。通過學生的演示,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化,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4.2.8情景八:普外科病房(健康指導)(15分鐘)第七小組展示視頻——普外科病房(吳女士即將出院,護士為其進行出院前的健康指導)。通過Flash動畫演示乳房自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3課堂練習(10分鐘)
學習新課后,選取歷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與乳腺癌相關的題目進行課堂檢測,使學生及時鞏固新知。
4.4課后拓展(5分鐘)
布置課后拓展任務:宣傳“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進行乳腺癌防治的科普宣傳,做到學以致用,服務群眾。制作健康宣傳小報并記錄活動體會,上傳QQ群分享。
4.5課堂小結(5分鐘)
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使學生建構起立體的知識框架。課后可以在精品課程網站復習相關內容并完成自測題,還可繼續通過QQ群討論。
此次教學設計應用多種信息化手段,課前通過QQ群發放任務單,學生預先查閱精品課程網站,使學生的預習更加有效,并激發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興趣;課上應用大量圖片、視頻、Flash動畫以及學生自己拍攝的臨床工作情景視頻,使理論學習與臨床工作更好地對接,并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后繼續通過QQ群分享、討論,通過精品課程網站進一步學習,使知識不斷鞏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還大大鍛煉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QQ群與學生互動,不僅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也在學生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做到了教學相長。
說課有利于增強教研活動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3]。筆者希望通過本次說課設計與同行共勉共進。
[1]曾艷.關于說課的幾點認識和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387-388.
[2]李霓,鄭榮壽,張思維,等.中國城鄉女性乳腺癌發病趨勢分析和預測[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8):703-707.
[3]王健,葛傳紅.克服瓶頸現象提高說課水平[J].繼續教育,2015(7):19-21.
G420
A
1671-1246(2015)20-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