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向保秀 通訊員徐精敏)2015年3月27日,這一天春暖花開,新洲區邾城中心小學六年級和新洲區第一初級中學七年級的孩子們不僅領到了由武漢市教育局免費配送的、經湖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14年初審定通過的湖北省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心理健康教育”(試用)課本,而且還迎來了來自武漢市中心城區的兩位和藹可親的新面孔老師——江岸區育才二小劉玲老師和武漢市七一中學陳璇老師,給他們上心理健康課。這得益于武漢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配合新教材的使用組織的送教下鄉系列活動。由于新洲區的心理學會會員在全市是最多的,所以被選為送教下鄉的第一站。該活動分別在兩個會場同時進行,與會的老師主要是武漢市教育學會中小學生心理輔導與教育專業委員會新洲區會員,也有來自周邊區的會員,尤以來自黃陂區的會員最多,其中還有不少校長會員。送教團隊成員有湖北省心理健康學科特級教師耿喜玲、武漢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張漢強、武漢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陳敏麗主任和徐精敏老師。新洲區教育局張平副局長和基教科周新榮副科長,新洲區教研室謝福元主任、許淵副主任和新洲區邾城街教辦干事戴建平全程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采取專職教師上示范課,專家予以點評并講座的形式。
設在邾城中心小學的小學會場由由徐精敏老師主持。先后兩次獲得武漢市小學心理健康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的劉玲老師首先執教了一節小學六年級的心理健康課“男生女生對對碰”。劉老師在與學生們短暫熱情互動后,正式開始上課。她首先從調查學生與異性同學發生矛盾沖突事件開始,以此激發學生對本次活動的參與欲望。接下來開展活動營活動,由最受歡迎的男生和女生組織調查和接力傳水兩個活動。學生們首先分組討論,用幾個詞語概括出最受歡迎的異性的性格特點,然后分組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并將討論結果張貼在黑板上。男生提出的最受歡迎女生特點有溫柔、細心、陽光、漂亮、可愛、聰明、堅強、細心、大方、不嬌氣,其中溫柔和細心是被提及頻率較高的詞;女生提出的最受歡迎的男生特點有幽默、爽朗、大方、熱情奔放、有擔當、大度、勇敢、有責任感、友好,其中幽默、大度、勇敢、有擔當是被提及頻率較高的詞。劉老師適機地詢問學生對于這些詞語的解讀,在流暢的互動和熱烈的討論中,學生了解了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男女生性格特點,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又有了一份期待。緊接著的接力傳水活動,由3名男生和3名女生一同完成,在活動中不能用手來幫助,只能用嘴叼著水杯完成接力傳水,六名學生在緊張的氛圍下努力完成任務,最后雖然所剩的水不足原來的二分之一,但是參與的同學還是都盡力而為,沒有參加的同學則當觀察員,他們發現這些同學在這樣的壓力情境下分別表現出了細心、有擔當、果斷、穩健、耐心、冷靜的特點,劉老師對這些被夸的同學給予了獎勵,表揚發言的同學觀察力敏銳。她鼓勵孩子們:只要用心去觀察和感受,就能夠發現身邊所熟悉的同學不一樣的特點。在分享屋環節,劉老師帶領同學們重新審視課程開始描述的沖突事件中的異性同學,設想出處理男女生矛盾的方法。最后,劉老師讓大家體驗用握緊的拳頭和展開的手掌相互碰撞,啟發同學們在小學剩下不多的時間里更好地與同學相處。
劉老師的展示課結束后,張漢強所長作了專家點評和講座。他首先調查了與會老師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執教情況,發現現場有5位老師上過心理課,因此他認為,對絕大多數老師來說心理健康課還是陌生的領域,隨后他就如何利用教材上好心理健康課給出了建議。他認為運用教材分三個層次:執行教材、完善教材、創生教材。對于剛接觸心理健康課的老師來說,上好心理課的第一步要做到執行教材的“三讀兩思”:一讀教學主題,二讀教學目標,三讀內容結構;一思教學活動對教學目標的服務性,二思教學過程的流程性。
設在新洲區第一初級中學的中學會場的活動由陳敏麗主任主持,由武漢市七一中學陳璇老師給該校七年級的孩子上了一堂“成就好人緣”的心理健康課。上課伊始,陳璇老師設計了游戲活動“心動時刻”——天氣預報,老師預報下小雨每個人以指尖相碰來表示,預報下中雨用擊掌表示,預報下大雨以一邊擊掌一邊跺腳表示。正在孩子們放開手腳玩得很開心的時刻,陳璇老師話鋒一轉,要求相鄰的同學相互合作完成游戲。游戲結束,陳老師提問:兩次游戲,哪一次做起來更難些?難在哪里?通過總結孩子們的回答,陳老師很自然地導入了主題——“成就好人緣”。接著通過“心路心語”探尋好人緣的秘密。她先引導孩子們思考:身邊人緣好的同學身上都有哪些特點?在人際交往中,你有哪些獨特的魅力和令人遺憾的不足?然后通過一則“心靈故事”設置問題情境,讓孩子們現場演練該如何解決問題,再通過小組討論、全班分享哪種解決方式較好。在小組展示、全班分享的同時,老師引入最后一個環節“心旅導航”——我的人緣我做主,通過PPT板書出“成就好人緣”的一些技巧:表露自信、學會微笑、學會傾聽、不吝贊美、信守諾言、學會包容等。
接下來,耿喜玲老師作為點評專家對該課做了精彩點評。她認為,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節心理健康課,而不是說教課。心理健康課是從孩子們的成長需要出發,通過觸動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不自不覺地受到教育。以陳璇老師的“成就好人緣”為例,心理健康課上講“成就好人緣”不能要求孩子們犧牲自己、取悅別人,而要告訴孩子們要做最好的自己必須擁有好人緣。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在更高的層面提倡奉獻和自我犧牲。她告誡老師們:如果在未成年人中提倡犧牲自我、取悅別人,有可能導致未成年人出現心理問題乃至精神崩潰、生命毀滅。因此,心理健康課一定不能以問題解決為價值取向,等出現了問題再想辦法去補救,而要告訴學生怎樣正確地去做。這就涉及到主題的選擇。心理健康課要解決的問題一定是學生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脫離學生需求、老師自己“無病呻吟”想出來的問題。所以,上課之前,了解學情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設計出合適的主題。即使是教材中的主題也要根據學情選擇合適的時機,而不能機械地按部就班地去上。評價一堂心理健康課上得如何,不僅要評教、而且要評學,要看學生是否得到了發展,是否改善了學生的自我概念,是否獲得了積極心理體驗的增量(即課前課后有無變化)。一句話,要看學生的參與度,不僅是身體要動,心思也要動,這樣才會有收獲。當然,心理健康課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而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因此,心理健康課的評價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能指望一節心理健康課面面俱到,一節課能解決一個問題就不錯了。
兩位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課將活動組織得有序、有趣,學生們體驗豐富,讓孩子們耳目一新,也令現場觀摩的領導和教師感覺收獲多多,他們希望多舉辦這樣的活動,多一些學習機會。據悉,2015年武漢市心理健康教育新教材系列的研討活動將結合武漢市教育學會中小學生心理輔導與教育專業委員會活動進行。此次送教下鄉到新洲是該系列活動的第一站,以后還會陸續組織類似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