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梁
淺析圖書編輯的互聯網思維
劉京梁
[摘 要]互聯網誕生已經走過38年歷程,但互聯網的通訊、社交、網上貿易、云端化服務、資源的共享化、服務對象化等功能服務已經滲透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學習的方式,顛覆了人們通常的思維及工作模式,對傳統產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比如對傳統圖書出版產生而言,它影響了“80后”“90后”的閱讀習慣,電子圖書、在線閱讀等方式在這些“新人類”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從而大大積壓了紙質圖書的銷售空間,使傳統紙質圖書的銷售實現了負增長。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傳統圖書出版編輯如何認識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實現與互聯網的互動,借助互聯網實現工作模式的創新,這是傳統圖書編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圖書編輯;紙質圖書
[作 者]劉京梁,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互聯網始于1969年的美國,雖然誕生的時間不長,但自其誕生、發展至今,極大地顛覆了人們的生活。它更像一條“高速信息公路”,里面的信息包羅萬象,通過搜索引擎,人們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時還可以上傳有價值的信息與大家共享,使信息的交流與共享變得更加便捷與通暢,極大地縮短了時空的距離,使我們猶如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中。
目前,互聯網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及學習方式,而我國的網民數量也已經達到幾億,移動互聯網網民更是快速增長著。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與途徑,在新生代中顛覆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擠占了傳統圖書市場份額,紙質圖書的銷售遭遇了滑鐵盧,更有危言聳聽的言論是:人類即將消失的八大職業中,編輯、記者名列其中。面對互聯網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傳統紙質圖書編輯真的只能束手待斃嗎?互聯網真的只能帶給我們負面的影響嗎?
面對互聯網,我們不能無名地恐懼,要認真分析互聯網的特性,深刻認識其被大眾認同及接受的原因,同時分析紙質圖書與其有沒有共同點,進而尋求有益的切合點,實現與互聯網的“共舞”。
(一)互聯網的顯著特性
(1)使用者眾多(全人類共享與使用);(2)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3)信息能夠以多種形式存在(文章、圖片、視頻);(4)信息碎片化;(5)自媒體大行其道(博客、微信);(6)實現實時交流與互動。
(二)互聯網特性分析
仔細分析,我們發現互聯網具有鮮明的功能特色,它滿足和放大了人們這樣或者那樣的功能需求。比如通訊功能(電郵、微信)滿足了人們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交流與溝通的功能,有了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非常便捷和高速;網上交易功能(網購)不僅節省了逛街的時間成本,沒有店鋪成本的商品價格被大大地拉了下來,再加上24小時不打烊,網購確實使人們的生活便利了許多;資源共享功能(信息、論壇、門戶資源)為有價值的信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出口和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們可以按照分類上傳信息,同時可以下載個人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可以在線交流與探討;社交功能(博客、論壇)滿足了人們在虛擬空間中的社交需求,也為隨時、隨地、隨性的即興言論找到了出版的地方,同時可被大眾閱讀和傳閱。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互聯網的某些特色與功能與傳統圖書編輯的工作的貼合度是非常高的。比如兩者傳播的信息都是一樣的(文字、圖片、視頻)只不過圖書中的文字、圖片、視頻更系統、更成體系罷了;比如兩者都可以實現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受眾者之間的互動,只不過一個在線下通過讀書沙龍、作者簽售、書友會的方式進行,一個通過電子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的互動(論壇、博客、微博、在線答疑)等。
但以上這些分析都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上,如果圖書編輯只停留在以上層次的解讀,那么圖書編輯借力使力?如何利用互聯網特色功能開展工作?如何尋找到雙方共同的契合點呢?筆者通過以下案例進行解讀。
(一)背景介紹
1.本書作者。作者的本名為肖杰,網名二木、二木花花男。二木花花男的博客是專門傳播多肉植物栽培技
巧的,其語言淺顯易懂,博客內容圖文并茂,栽培方法循序漸進,且容易上手,逐漸地吸引了大量的粉絲,訪問量達上千萬,深受“多肉控”的喜愛。
2.本書內容。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和花、果實、種子三種繁殖器官。在園藝領域,又稱多漿植物或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這個名稱最為常用。因為該植物多水多汁,呈現憨憨的姿態,肉嘟嘟、胖乎乎的多肉植物逐漸成為這幾年來最熱門的時尚小“擺件”,在職場、家庭中的擺放漸漸流行開來。本書就是介紹如何養殖多肉植物的小百科書。
(二)圖書營銷啟示
1.信息檢索與發現。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強大的信息發布與檢索功能,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的編輯通過搜索引擎關注到了多肉植物的流行趨勢,并檢索到了“二木花花男”這個超級“多肉控”,通過及時發現并聯絡作者,經過協商與溝通,及時敦促作者編輯整理出了內容合適的書稿進行出版。本書是一本知識全面、印刷精美、圖文并茂的多肉植物栽培的小百科書。及時地迎合并滿足了大眾讀者對相關知識的需求。
2.書名慎思量。既然本書具有互聯網的基因,為了借助作者在網絡上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為了更好地與互聯網形成良好的呼應關系,本書突出“二木”這個網名,就是要借助“二木”這個網絡熱詞實現線上與線下的互動,這樣的話本書就具有了明顯的互聯網烙印。本書通過“二木”這個網絡熱詞吸引了二木眾多博客粉絲關注,達到了借力使力的預期效果。試想,如果按照傳統圖書的邏輯起一個中規中矩的圖書名,就缺少了網絡這個強有力的銷售平臺了。
3.借網絡渠道上位。目前網絡銷售已經是圖書銷售的重大平臺之一,既然本書的素材取自于網絡,就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為了拓展網絡銷售這個平臺,該社與圖書三大網站之一的京東商城達成了戰略銷售協議,使該書能夠在圖書出版的第一時間,在京東商城進行有誘惑力的宣傳推廣,由于措施到位,借助于網絡營銷、博客、圖書實體店的良好互動,該書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短時間內加印數次。
(一)眾籌概要
“眾籌”翻譯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眾籌就是發起你的項目,展示你的創意,獲得大家的支持,讓夢想成真。眾籌是大眾投資,它具有投資門檻低、依靠大眾的力量實現夢想的特點,具有發起人、支持者、平臺三個要素。
(二)本書背后的故事
徐志斌為資深網絡媒體人士,因為工作的關系,經常接觸到眾多創業者、網絡運營人士,能夠及時發現微博、微信上的創業故事,并對此產生濃厚興趣,不時地將這些東西總結后發表出來。本書信息來源廣泛,且以互聯網基層視角揭示了大眾關心的敏感問題,詳細闡述了如何利用龐大的社交網絡為企業和創業者們帶來更多的社交紅利,并分析解讀這些關鍵數據背后的原因,及可以參考借鑒的切入點,具有非常強的實操性。
(三)編輯的互聯網思維
本書的初稿輾轉到了磨鐵圖書公司的手中,其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果斷地做了如下工作:
1.書名修改。將原書名《社交方法》修改為更有誘惑力的名字《社交紅利》,挖掘出潛在讀者的深層次的對“紅利”的渴望。
2.發起網絡眾籌。眾籌雖然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但卻以獨特的生命力發展壯大著。既然本書具有互聯網基因,磨鐵思考著為何不在眾籌平臺發起眾籌呢?作為發起人,磨鐵醞釀了眾籌出版這個項目,以吸引對互聯網創業感興趣的人的關注。沒想到的是,短短兩個星期,該書就預售圖書3300本。由于本書切中了大眾想在互聯網掘金的深層次需求,并且該書的內容又是基于互聯網而成,且實操性強,因此受到廣大讀者的追捧,在圖書出版一個月內加印3次達5萬本,可謂大獲全勝。
從以上的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對于傳統圖書出版來說,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與互聯網共舞,它可以給傳統出版帶來新的生機。也就是說,互聯網在給傳統出版人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如何辯證地看待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客觀分析優勢劣勢,并努力付諸實踐,是值得圖書出版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社交紅利[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822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