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劍鋒
數字網絡環境下攝影作品的版權認定和保護研究
龔劍鋒
[摘 要]網絡的發展和普及為人們拓寬了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為人們的信息交換提供了全新的平臺。但是數字網絡化環境下攝影作品的版權認定以及保護是網站建設者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避免惡意侵權以及泄密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我們應該立法約束、技術管理等層面上實現對網絡環境下攝影作品的權限控制。本文以數字網絡環境下的攝影作品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其版權的認定方式以及版權保護措施。
[關鍵詞]數字網絡環境;攝影作品;版權認定;版權保護
[作 者]龔劍鋒,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攝影作品的版權是對作品創始人身份的認證形式,它標志了持有人對商品的所有權。隨著印刷術帶來對作品圖片、文字印刷復制的風險,版權保護制度應運而生。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不乏出現不法分子利用下載、復制等手段對攝影作品進行侵權、惡意散播或者盜取使用,嚴重影響了攝影作品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版權保護制度在版權人、傳播者和公眾之間的利益方面起了平衡的作用,成為數字網絡環境下對攝影作品進行保護的重要手段。
(一)判斷攝影作品的獨創性
對于攝影作品度創新的判斷,學界普遍人物體現在拍攝者對于拍攝對象、姿勢、光線等方面做出的選擇與獨立判斷。作品的獨創性是其受到版權保護的基本前提,它要求作者的作品而非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攝影作品原創性的判斷體現在對于作品智力或者思想的投入,在攝影作品中加入了作者的創意、設計和巧思來替代機械性地對事物進行記錄。攝影作品并不是平面的圖片,而是通過作者對拍攝場景、角度、光線的選擇,再融入頗具自我風格的拍攝手法,在景物或者人物身上融入自身的感悟、想要表達的情緒或是想要傳遞的信息,攝影作者對于同一事物的個人判斷與思考,是斷定攝影作品是否具有度創新的重要標準。
(二)確定攝影作品受保護范圍
不同于獨創性的判斷標準,對于攝影作品受保護范圍的界定不僅僅是保護現有的作品不被他人簡單復制,而是在保護作品不被復制的情況下保障公眾能夠自由地使用構成作品中的基礎元素,這兩者之間既存同又存異樣,其界定復雜模糊,經常引起侵權的糾紛。簡單來說,對于攝影作品受保護范圍的界定不能僅僅依靠作品中的基礎元素或者攝影對象,它應該在確定作品獨創性的基礎上,體現作品體現中思想以及情感的表達,而非公有領域的涉及。由于藝術是無價的,它具有自由、隨意的特點,不能用金錢衡量,也無法用統一的目光來看待,受生活背景、立場等因素的制約,每一位讀者對于攝影作品的解讀都有可能不同。因此,藝術作品中的思想及其表達之間是否存在真正的區分,還有待考究。
(一)為攝影作品添加數字水印
將數字、圖片等標志位攝影作品添加數字水印,是實現版權保護最直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將版權信息輸入至多媒體數據庫中,以達到鑒別攝影作品真偽以及表明作品所有權的目的。水印信號分為可見水印以及不可見水印兩個類型,為攝影作品打上水印以聲明圖片版權,是網站開發設計的重點,也是數字網絡環境下保護攝影作品的手段之一。
(二)防止圖片被下載
為了展現自己的攝影作品,網站一般都會提供固定板塊為攝影用戶提供發表作品的平臺,但是這樣的舉動往往容易導致不法分子肆意下載,惡意傳播甚至冒名盜用的不良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Flash技術,最大限度地防止圖片被保存和下載。只有這樣,才能夠對版權侵害者制造障礙,同時也表達了版權保留的生命,對版權侵害者提出告誡。
(三)將圖片進行保密隱藏
隨著網絡化的普及,人人都擁有對于網絡的使用權,這樣一來,容易破壞數字網絡的環境與秩序。因此,有關攝影作品發表的網站可以利用會員制技術,將會員與普通用戶有效區分開來,有效過濾一些社會不法分子對于網絡環境的破壞。當用戶注冊之后,需要向我們提供真實的姓名以及所在單位來獲取會員資格以及會員用戶相應的權限,對于一些保密圖片采取只向會員用戶開放的方式,避免被公眾用戶訪問,
這樣可以做到有效避免一些社會不法分子的惡意侵權以及泄密的行為。
(四)報復侵權行為技術
數字網絡環境并不是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即使在網絡環境下設置各種對攝影作品版權的保護措施,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黑客的攻擊。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如施放計算機病毒,設置障礙致使計算機硬盤癱瘓,損毀被非法竊走的信息、數據、圖像等報復侵權的技術。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攝影作品被下載、盜取,還能夠有效打擊侵權分子的不法行為。
(五)法律救濟
法律援助手段是當版權人的作品受到版權侵害時的有力武器。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規模大的特點,面對情節較輕的侵權行為時,法律救濟可以通過有關法律法規強制性地停止侵權行為的進行,消除侵權行為對于版權人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及經濟損失,并且向侵權者要求賠禮道歉和索取經濟賠償。只有通過法律手段,將精神賠償與經濟賠償結合在一起,才能有效遏制網絡侵權行為的蔓延,保護版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面對情節嚴重的侵權行為,版權所有人可要求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利用法律途徑打擊、懲罰侵權分子,保護自己。
就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在數字網絡環境下對于攝影作品的版權認定和保護尚處于探索、完善的初步階段,侵權行為對于網絡環境的未來發展與版權所有人的切身利益都造成了損害。因此,只有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可靠的法律保障來維護數字網絡環境下攝影作品的版權安全,才能夠有力打擊侵權分子的不法行為,保護版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胡新.數字作品的網絡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福建法學,2013(4).
[2]陳靜,胡京武.微博中攝影作品的版權保護[J].傳媒,2013(9).
[3]王自強.數字和網絡技術發展與運用中版權制度所面臨的真挑戰[J].中國版權,2014(6).
[4]張建華,魏重斌.網絡時代的版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