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欣,劉永紅,古同男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1)
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學科的基礎。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實驗技能。不僅如此,如果能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就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培養其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增強團隊意識,培養合作精神;加強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能夠培養法制觀念,提高道德品質修養。
通過預習與否來比較實驗效果,讓學生切身體會“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從而明白凡事都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及原理,充分理清實驗思路及一般操作步驟,了解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寫好預習報告[1]。學生只有預先了解實驗目的、內容和步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將主要精力用在實驗基本操作上,積極思考、觀察實驗過程,分析產生化學現象的原因,提高實驗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將課前預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并要求他們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另外,也可在課上先引導學生復習實驗相關原理和內容,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只有做到了必要的預習和復習,才能克服盲目性,胸有成竹地完成實驗。教師在實驗前要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沒有預習好的學生,可讓他們先預習實驗內容,預習好了再做實驗,做不完的可利用其他時間補做。只有反復強調實驗預習的意義,學生自然就能體會其重要性,逐漸養成預習習慣[2]。
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演示實驗時,要做到實驗現象明顯。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現象,正確分析現象,并從觀察到的現象中得出正確結論。培養學生透過實驗現象認識實驗本質的能力,這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只有掌握這種科學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操作程序規范進行實驗。提醒學生看清所用試劑名稱,嚴格控制試劑用量及反應溫度,保證實驗儀器的準確安裝、規范操作等。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尊重實驗事實,誠實記錄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如果實驗結果不合格、誤差較大,教師要督促學生仔細分析原因,重做實驗,堅決不允許學生按理論填寫實驗數據。應該從第一次化學實驗課起,就嚴格要求學生,絕不讓學生存有僥幸心理,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養成上述良好習慣,不僅能提高化學實驗效果,而且為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創造有利條件,為以后從事科研及其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個性獨立,許多學生缺乏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如果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完全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的益處和重要性。比如,在有機化學和高分子化學實驗中,制備合成實驗的步驟繁多,且實驗裝置復雜,教師可以根據經驗給出分工建議:同組2~3名學生各自承擔部分操作,統籌安排實驗時間和進度,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帶來的效率和成就感。又如,實驗臺兩側的兩組學生共用中間試劑架上放置的一組試劑,如果一名學生用完試劑后沒有及時放回原處,其他學生就會找不到該試劑,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用完試劑后一定要馬上放回原處,以便其他學生能及時找到,這同樣也體現了合作精神。
我們共同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環境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保護環境是每個人都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醫用化學實驗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還要重視環保知識傳授,使學生有機會、有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主動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從而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3]。化學實驗常會用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試劑,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是師生共同的責任。實驗教師要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嚴格監控管理,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將有害物質回收到指定回收瓶中,不能再利用的廢液要進行無害化處理,能夠再利用的要進行提純,重復使用,減少有害物質排放。如果在反應過程中生成有害氣體,則反應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并對有害氣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再排放。實驗教師必須嚴格檢查每次實驗過程,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通過這一系列的行為,學生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處理有害物質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物質,因此,盡可能減少實驗中的“三廢”排放量至關重要。復雜合成實驗可以采用半微量法進行實驗,既達到實驗目的,又節約藥品,縮短了實驗時間,減少“三廢”產生,從而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4]。教師應該對學生每次實驗中試劑的取用、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和對有害氣體的處理情況進行記錄,計入平時考核成績。在實驗筆試考核中加入廢棄化學物品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內容,在實驗操作考核中安排廢棄物處理的實驗。
利用以上方法不斷強化學生責任意識,使保護環境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
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可以在實驗細節中體現出來。教師要在平時實驗教學中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培養學生在實驗中安全操作、愛護儀器、節約藥品、保持環境安靜整潔等良好習慣。如用試管加熱液體時,時刻注意不將加熱的試管口對著他人;不將酸、堿或其他腐蝕性液體濺到他人身上;不將試管內殘余液體甩在地面上。使用儀器時要輕拿輕放,愛護實驗儀器;取用實驗藥品時,嚴格按規定用量取用,不任意多取。實驗過程中自覺遵守紀律,實驗室的安靜有序是保障實驗課質量的前提。實驗前檢查所需藥品和儀器是否齊全完好,沒有教師允許不亂動儀器和藥品;在教師指導下明確實驗目的、內容、要求和注意事項后,才能開始實驗。
化學實驗中免不了要用到一些劇毒試劑,教師一定要強調這些試劑的危害性,實驗時要特別強調學生注意安全,還要告誡學生,實驗室藥品只能用于實驗,絕不能私自帶出實驗室,一經發現,嚴肅處理。可利用備受關注的社會新聞警示學生,如朱令鉈中毒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這些發生在校園里的悲劇害人害己、觸目驚心。這些事件讓我們再次認識到學生德育應該放在與智育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應時刻引導學生學會仁愛寬容、合作互助。
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文化素質,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就是說,教師既要具備化學工作者該有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具備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質和能力。因此,教師應深鉆教材,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時刻把握學科動態,潛心科學研究,以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平時要注重人文知識積累,關注時事,及時調適心態,健全人格,提高自身道德素養。
[1]周亞俊.全面改革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 7) :78-80.
[2]郭海燕.從調動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談實驗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3( 1) :61-62.
[3]朱珮珣.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安全與環保教育實踐 [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 7):36-37.
[4]方苗利.淺析高職高專院校在化學實驗課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 3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