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穎
(山東省青島衛生學校,山東 青島 266071)
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教學條件改善,越來越多的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將枯燥、抽象的概念、材料直觀、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教學空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既然多媒體課件具有這么多優點,是不是只有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的課才是一堂好課?多媒體課件能取代傳統教學模式嗎?
通過近幾年教學實踐活動探索以及學生反饋情況來看,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時存在一些誤區,有時不但發揮不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反而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存在哪些誤區?我們又該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課件來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呢?
現在有不少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中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就不是一節好課,每堂課都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仿佛成了靈丹妙藥、致勝法寶,好像只要使用了多媒體課件,這堂課就是成功的。
其實不能“為用而用”,使用多媒體課件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手段,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課件。例如講授基礎護理技術中“穿脫隔離衣”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親自演示正確穿脫隔離衣的步驟,比放錄像更真實生動,展示幾張錯誤穿脫隔離衣的圖片不如讓學生親自穿脫隔離衣,師生現場共同糾錯。
是否需要使用多媒體課件要因課制宜,需要時則用,不能一概都用。什么情況下適合使用多媒體課件呢?
(1)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楚的內容;(2)課堂上教師感到難以講清楚的重難點問題;(3)能創造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內容。
多媒體課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打破了以往課堂上的沉悶氣氛,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有些教師總覺得多媒體課件中如果沒有加入視頻、音樂、精美圖片,就體現不出多媒體的特點。認為絢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多變的動畫會牢牢吸引學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實過多的動畫、圖片、聲音無意間分散了學生注意力,沖淡了課堂教學主題,學生的熱情更多放在了精彩畫面、悅耳音樂、熱鬧場面上,課后腦海中只有圖片與影片,反而把要掌握的重難點知識拋在腦后。片面追求形式的結果是弱化了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本末倒置。
不能把整個教學過程等同于瀏覽圖片、觀看錄像剪輯、欣賞動畫片。對于圖片、視頻或動畫等資料,要做到精挑細選,適合教學主題的才用,并且要用得恰到好處,不適合主題的內容堅決舍掉,避免嘩眾取寵。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有的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豐富信息,增加教學內容,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在信息時代,雖然每天都會產生海量信息,但在教學中應該只呈現有效的教學信息,即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索的信息。太多的教學信息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果,反而使學生“信息過載”,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休眠狀態。如果這樣,它只不過是一種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學”而已,這種教學同樣容易造成學生思維上的惰性和依賴性,阻礙學生思維發展。
因此,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要做到信息適度,一定要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要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
很多教師喜歡把知識點的大段解釋性文字全部放在多媒體課件中。實際上,這種主要由文字堆砌而成的課件不但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而且會轉移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學生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閱讀文字上,而那些習慣做筆記的學生則會更拼命地、全神貫注地抄寫課件上的文字。因此,學生在忙于閱讀和抄寫的過程中,是根本聽不到教師講解的,整堂課也幾乎變成了閱讀訓練和自習課。因此,課件中的文字要做到詳略得當、言簡意賅、重點突出。
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很方便地模擬現實中的實際操作,甚至模擬現實中難以進行的操作。但是,如果一味地在計算機上模擬操作而忽視實際操作,勢必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同時,由于模擬操作畢竟不是真實的操作,可信度不高,如果長期讓學生接受他們所懷疑的信息,必然會使他們喪失質疑、創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機械接受和記憶的老路上,與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在教學中,實際操作是最基本的教學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使用多媒體課件后,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多媒體可以代替教師完成一切課堂程序,讓計算機從頭到尾“唱戲”,教師應起的作用完全被抹殺。
課前將教學過程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成若干步驟,課堂上教師在前面只顧忙著操作機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課件,將本應充滿師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教師點鼠標、學生觀銀幕的人機對話。教學中只見機器不見人,教師成了多媒體的附屬品、課堂上的放映員,真正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很少,不能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教師親和力不強,師生之間產生情感隔閡,其教學信度和效度會大打折扣。
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對話,信息交流和反饋,實現教學雙方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幫助教師在動態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幫助教師把教學中的難點變得形象和直觀,但不能作為一節課的全部,更不能代替教師的授課活動。如果盲目地依賴于計算機,只注重人機對話,而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信息反饋與情感交流,那么就和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只顧講自己的、不管學生反應如何一樣,只不過是把“人灌”變為“機灌”。
播放教學課件要針對班情和學情,靈活使用。因此課件需要合理設置,可以有選擇地在課堂上使用課件的各個部分。
課件固然有其優勢,但即便是再精彩的課件,也會引起學生的審美疲勞。所以,如果教師能時不時地配以板書,會讓學生明顯去除疲勞感,調節課堂單一、枯燥的氣氛。在進行數學方程求解、物理公式推導,講解即興而發的新問題,記錄學生的發言要點,主持學生討論案例等時,板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網絡上豐富的課件資源為我們學習借鑒和使用提供了便利。然而部分教師在使用網絡上下載的課件時往往不加思考、不注意修改完善,直接生搬硬套,使課堂教學偏離了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總之,課堂是一個充滿激情和靈感的地方,在思維的碰撞中會產生智慧的火花,不能濫用多媒體課件而忽視課堂教育的藝術。多媒體課件是一種優秀的教學工具,我們應該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而不能成為其奴隸。
適時、適當、適度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揚長避短,一定能走出多媒體教學的種種誤區,讓多媒體技術發揮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