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瑩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實施院校一體內科護理教學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賈小瑩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依據工學結合、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將基于工作任務的校內教學與院校一體的崗位實踐相結合,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內科護理;工學結合;人文關懷;護生
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依據工學結合、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內科護理教學必須貼近醫院內科臨床護理崗位需求,培養護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實踐證明,職業教育只有堅持工學結合,才能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目標,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學生適應職業崗位要求打下堅實基礎。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滿足健康需要的同時,注重生命質量。護理工作中融入人文關懷成為現代護理發展的趨勢[1]。
“關懷”一詞源于英文caring,有照顧、幫助、照護之意,既包含行為上的幫助、照顧,也包含心理和情感上的關心、照護[2]。人文關懷理論的倡導者華生博士認為,護理是一門人文與科學有機結合的專業,人文關懷是人文護理的核心[3]。黃正泉等[4]提出,人文關懷是以人的發展為本,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需求,培養人的自主意識與主觀能動性,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郭慧芳等[5]總結護理界學者對人文關懷的理解,認為其有3層含義:一是在護理行為上給予病人的照顧,二是在護理態度上給予病人的關心和愛護,三是護理人員對自身行為負責的責任心。護理工作中所體現的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人員秉承以人為本、促進健康的理念,將內在素養外化為服務病人的實際工作本領和才能[6]。
護理程序是指導護理人員實施計劃性、連續性、全面整體護理的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護生進入臨床工作后,除了熟練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要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強化和提升。在內科護理課堂教學中,根據護理程序的框架,開展基于工作任務的教學模式,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達到寓人文關懷于整體護理的目的。
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對情境提出了要求,既要符合教學內容,同時也要促進護生獲得新知、完成意義建構。護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都要付諸護理實踐,因此,課堂上所創設的情境,要以貼近護理崗位為準則。通過創設與實際工作類似的情境,幫助護生從責任護士的角度出發,更好地進行護理評估。例如,在學習糖尿病病人的護理時,播放關于糖尿病病人的視頻資料,其中有病人劉阿姨發生低血糖的經歷過程,將其用在課堂上進行情境創設,通過鮮活的事例、病情進展展示、劉阿姨的親自講述,促進學生從健康史、身體狀況、心理社會狀況和治療要點等方面進行評估資料收集。護生從病例、視頻等資料中提煉評估要點,在看到病人臨床表現的同時,也能從中看到病人對疾病的反應,同時從病人的講述中體會到病人的心理狀況。提煉的過程既是學習疾病相關知識的過程,也是體會病人身心狀況、培養人文關懷能力的過程。每一次資料的收集,都是對護理評估的一次有效實踐。這樣的情境創設,能幫助護生以臨床護士角色,體驗護理工作的責任與使命。
通過創設情境、展示護理工作任務,使護生按責任護士的職責去學習、思考及交流,并在學習中與他人相互協作。通過護生親自動手實踐,實現在實踐中學習、主動學習和學會學習的教學目的。同時,注重培養護生的整體護理觀,避免眼中只有“病”,而沒有“人”。根據病人的身心、社會、文化需要,提供優質護理,讓病人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護理下恢復和保持健康。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共同完成任務。通過對病例的分析,利用已學知識、技能,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護理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不僅針對病人的癥狀、體征,還要體現“以人為本”宗旨。實施護理措施的目的是既要幫助病人減輕癥狀,還要考慮到病人的舒適性,減少不良刺激。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示范,護生將人文關懷滲透在護理操作中。例如,在血糖測量時,護生分別充當護士和病人角色,操作前恰當地稱呼并問候病人,耐心解釋,對病人表示關心,不要忽略微笑和眼神,在細微之處讓病人感受到人文關懷。在角色互換之后,每位護生都能從護士和病人兩方面獲得真實的感受,進行換位思考,從而增強人文關懷能力。
以往課程評價注重理論知識的習得和技能的準確、熟練掌握,而對人文關懷能力關注不夠。在內科護理課程評價體系中,對人文關懷能力的評價包括以下3個方面:(1)完成一份記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與體會的小組報告;(2)為身邊患有內科慢性病的人員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并上交視頻資料;(3)在臨床見習過程中,記錄臨床護理工作點滴,完成一份護理心得。
任課教師與行業專家共同研討,在制定內科護理課程教學標準時,與臨床護理工作崗位實際需要保持一致,按照典型工作過程即護理程序編排教學內容,以臨床護理崗位工作任務為引領,促進內科護理教學對接工作過程。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優勢營造仿真情境,加強臨床案例教學,促使護生置身責任護士角色,提高臨床護理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角色扮演,體會病人的需求與心態,在自主建構中滲透人文關懷精神。
為促進課堂教學與臨床護理崗位更好地對接,使在校所學知識與護理實踐相結合,在內科護理學習期間,護生需到教學醫院完成4周的見習。課程結束后,在教學醫院進行為期9個月的畢業實習。護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將所學護理知識與技能運用于護理實踐,完成護理崗位工作任務。在護生臨床見習、實習過程中,任課教師與醫院帶教教師持續進行交流、探討,通過臨床帶教加強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出科評定中增加對人文關懷能力的考核。一方面,促進護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在與病人的日常接觸和溝通中,通過帶教教師的示范與指導,護生進行溝通方法和技能的實踐,通過大量臨床實例,對知情告知、隱私保護、健康教育等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深化人文關懷理念,逐步提升人文關懷能力[8]。
敘事教育是通過敘事達到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警示自己也警示他人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9]。在醫院見習、實習的真實工作場景中,采用敘事教育對護生進行人文關懷輔導,將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臨床帶教教師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可使人文關懷的抽象理論與具體情境有機融合,通過優秀的榜樣示范、真實的工作經歷更為直觀地幫助護生感知、理解關懷的含義,形成人文關懷意識[10]。由任課教師組織護生進行實踐反思,一方面,交流自己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對病人表達關愛的方式和途徑;另一方面,分享帶教教師及其他護士給予病人關心、愛護的事跡,讓護生從真實情境中感悟人文關懷的內在價值,起到培養和內化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作用。
我院2011級兩個班護生見習和實習后,普遍反映內科護理教學與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結合緊密,他們在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時,不那么緊張了;從帶教教師的反饋中得知,護生對病人能做到有禮貌、有耐心;任課教師在護生上交的護理心得中,看到護生能于細微之處實施對病人的關愛,例如,在內分泌科見習的一組護生,針對病人出院前的健康指導,制作了一份胰島素注射筆使用方法圖解,經帶教教師指導確認正確后,送給了病人,這種別出心裁的想法受到了病人及其家屬的好評。
護理人文關懷的本質是將“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體現在專業幫助行為中[11]。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對護理專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實施工學結合、院校一體的內科護理教學,提高了護生人文關懷能力,使專業教學與工作崗位更貼近,護生能潛移默化地將人文關懷落實到為病人服務的護理工作中。這同時也對任課教師及醫院帶教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為提高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實現優質護理服務。
[1]李惠玲.護理人文關懷的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78-880.
[2]馬芳,宋建華.華生關懷理論在慢性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索[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9):75-76.
[3]Watson J.Caring science and the next decade of holistic healing:transforming self and system from the inside out[J].Beginnings,2010,30(2):14-16.
[4]黃正泉,王健.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現代大學教育,2007(3):57-60.
[5]郭慧芳,叢潛,劉啟貴.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4,31(3):447-449.
[6]孫曙青,朱碧華,曹梅娟.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3):190-192.
[7]劉霖,沈潔.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形成特點及培養對策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8):2791-2792.
[8]崔屹,張雅麗,梅花,等.人文護理在中醫護理學科建設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2):757-758.
[9]任丹鳳.對教育敘事和敘事教育的功能及意義的解讀[J].教育探索,2009,30(12):137-138.
[10]張偉,周英華,郭秀君.院—校一體化人文關懷教育對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2,38(22):2714-2716.
[11]張秀偉,姜安麗.護理關懷人文關懷的概念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7B):71-73.
G420
A
1671-1246(2015)15-0070-02
注:本文系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YETP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