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環
(福建省寧德市園林管理局)
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研究
葉振環
(福建省寧德市園林管理局)
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的作用引起全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筆者長期在園林部門一線工作并考察了國內張家港暨陽湖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無錫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東莞松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以及筆者工作所在地寧德市東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對我國目前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希望可以對我國今后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提供幫助。
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
城市濕地公園在城市起到了涵養水源、維持區域內水平衡等多方面作用,很長時間以來,因為人們對濕地生態價值理解不透、重視程度不夠以及保護管理能力不強,加上城市水資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設發展侵占濕地,導致城市濕地面積不斷減少,同時隨著城市建設區域的擴大,排污設施建設不完善,也造成濕地污染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大量實踐研究證明,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恢復城市濕地生態的一條有效途徑,成為城市濕地建設保護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我國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始終屬于新生事物,因此在建設與保護等方面存在殊多問題。
1.1 生態調節功能
濕地可以對區域的溫度與濕度進行調節,據相關研究顯示,城市中大量濕地會使區域內氣溫降低、濕度增加,儼然形成了特殊小環境,城市熱島效應得到有效減少,濕地公園本身成為一個區域內的濕地生態系統,在相同降水量的條件下,可以對水災的發生得到緩解。加上濕地生態系統本身具有特殊的生態特性,積累了大量的碳,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泥炭層,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經水生動植物分解有害物質,從而凈化水體環境。
1.2 營造獨特濕地景觀
城市濕度公園保護建設形成的獨特景觀是城市綠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濕地資源本身具有特別的景觀美,因此城市景觀格局得到了優化,同時增添了城市景觀的多樣性。濕地景觀生態系統保護體現了城市的建設發展科學性,創造人類宜居環境。
1.3 增加城市綠量
目前我國城市濕地公園已經納入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范圍中,對城市綠地系統的多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使人們接觸到自然的水域,增加城市水量和綠化面積,城市綠地景觀也得以豐富,其中形成的獨特板塊對城市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都具有很大的推動性作用。
2.1 對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的認識存在偏差
因為濕地公園在我國的建設歷史時間不長,加上這方面的宣傳也不夠,在保護上的認識不足,濕地公園建設存在較大功利性,嚴重偏離了國家建設保護城市濕地公園的宗旨。因此人們對城市濕地的作用和功能并沒有形成健全的認識,目前尚未形成全社會的關注,這對于濕地公園的保護建設與發展極為不利。有些城市將濕地作為建設用地來使用、荒地來開墾,大量破壞水生植物、鳥類等動物,在缺乏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啟動一些侵占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破壞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從而降低城市綜合競爭力,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
2.2 要建立健全專業管理機構
目前我國在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保護上的探索處于初級階段,經驗的積累以及實踐的探索都是欠缺的,需要整合技術力量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的管理機構,這是加快濕地公園建設的當務之急。此外,目前在濕地公園建設中始終沒有形成健全的系統技術研究,也沒有形成完善的城市濕地公園評價方法,這明顯增加了相關技術研究失敗的風險。
2.3 規劃與設計不科學
目前很多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中缺少相關科學理論作指導,完全是照搬城市公園及水上樂園的規劃設計,并沒有將濕地景觀的特殊性突出出來,沒有營造出一種結構穩定、物種多樣以及功能完善的生態系統,在規劃設計中出現很多問題:①擇地設計不合理,為了追求大面積為城市用地造成壓力;②功能分區劃分不清,核心保護邊界劃分不清,沒有將地域特色突出出來;③過多的人工改變干擾,建設過多的廣場與人工建筑使人們領略不到自然的濕地風光;④景觀設計過于形式化,改變了城市濕地長期形成的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景觀格局等等。
2.4 政策與制度亟待完善
現階段國際上很多國家已經制定了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因為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相關法律體系尚不完善,因此缺少這方面的保護法,法律與制度的缺失使得城市公園生態環境保護缺乏相關法律作為依據。與此同時,因為濕地保護升天不上并沒有得到全面落實,農牧民封育禁牧、退耕還澤得不到相應的經濟補償,嚴重挫傷了農牧們參與濕地保護的積極性。
2.5 管理與科研亟待加強
①管理體制有待理順。目前我國濕地公園管理體制比較復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管理問題,管理效率比較低。②技術薄弱研究滯后。因為目前濕地保護的技術支撐比較薄弱,在生態系統恢復技術以及濕地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滯后,還有濕地公園資源調查、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也不能得到貫徹落實。③教育功能有待加強。很多城市濕地公園因為認識上的偏差或者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城市濕地公園生態保護嚴重淡化,城市建設與濕地保護的矛盾顯現,過度利用開發,從而喪失濕地原有的自然生態功能。
3.1 加強教育與宣傳
城市濕地保護是一項全民性的事業,需要得到大家的廣泛參與才能完成,所以首先應該樹立起新的資源環境觀,引導大家認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在濕地建設與保護工作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將城市濕地公園的窗口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提高全社會對城市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的參與度。
3.2 堅持系統保護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在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系統保護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對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進行保護,最大限度的發揮環境效益,同時還要對城市濕地中的各種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濕地公園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出來,達到一種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具體來說:①應將對濕地基礎資料的調研和分析;②應在規劃建設中以生態學理論作為科學指導;③在規劃設計中提出濕地環境的完整性與連續性;④重點強調濕地景觀的自然生態特征;⑤要對當地的動植物資源進行有效保護;⑥注意濕地建筑設計的自然化及生態化,促進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境界。
3.3 對濕地建設保護規章制度進行完善
建立相關濕地保護法律,編制相關規范與標準,還要與當地區域特色相結合,將濕地保護以及合理利用納入到法制軌道中。通過相關規章及法律明確濕地的設計與保護方向,濕地保護建設有法可依。
綜上所述,在城市綠地系統中,濕地公園形成的生態系統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科學合理規劃,它不但能平衡城市生態系統,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城市濕地公園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利用濕地建設開發與保護濕地產生矛盾,濕地生態功能逐漸退化、面積不斷萎縮等問題給城市濕地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城市濕地保護建設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統一體,所以必須采取重保護、輕建設,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濕地生態系統。
[1]徐明芳,朱玉琳,蔡平.我國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13(5):24~27+34.
[2]李玉鳳,劉紅玉,張華兵,孫一鳴,李玉玲.基于結構和水環境的城市濕地景觀健康研究——以西溪濕地公園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5(5):761~ 771.
X37
A
1005-7897(2015)08-0029-02
201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