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張潤卓
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新鮮蔬菜、水果、鮮活水產品、活的畜禽、家畜以及新鮮的肉禽蛋奶等鮮活農產品從產地采收(或屠宰、捕撈)后,在生產、儲藏、加工、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農產品質量,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為確保易腐、生鮮食品在加工、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保值增值,需要綜合考慮生產、運輸、銷售、經濟和技術性等各個冷鏈物流要素,高度重視各要素間的關系。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流程
目前,遼寧省冷鏈物流業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市場規模不大,區域性特征明顯,造成了許多鮮活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環節腐爛、變質。給生產者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給消費者購買時帶來了很多不便。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推進,必將帶來農產品自給率的減少和農產品商品率的提高,農產品物流總量也隨之增加,恰恰為遼寧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近年來,遼寧省設施農業、機械化耕作和畜牧業的發展大大提升了農業質量和水平,鮮活農產品的產量年年攀升,圖2與圖3是遼寧省主要鮮活農產品(水果、蔬菜、牛奶、肉類)的增長變化趨勢圖。這說明,城鎮化建設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轉變。隨著上班族的逐漸增多,人們生活節奏隨之加快,速凍生鮮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加強,人們在挑選諸如肉制品、速凍食品、乳制品、果蔬、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時,對其的保鮮程度更是提高了要求,冷庫需求將大幅度增長,專業冷鏈運輸設備十分搶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著冷鏈物流業的發展。

圖2 2006~2012年遼寧省鮮活農產品年產量變化趨勢

圖3 2006~2011年遼寧省人均蔬菜產量變化趨勢
為構建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強鮮活農產品生產源頭建設、配送體系建設和銷售網絡終端建設,構建短鏈直供“直采直銷”經營模式,積極推進鮮活農產品進企事業單位、進市場、進超市、進社區“四進工程”,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農民菜園子與市民菜籃子的有效對接,緩解農產品“賣難買貴”問題。2011年開始,遼寧省供銷社開始在沈陽、阜新、盤錦、葫蘆島試點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截至2014年6月底,遼寧省供銷社系統共建立各類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70個,發展擁有農產品配送功能的經營企業140家,建立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19個,興辦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70個,建立3900個鮮活農產品銷售網點,鮮活農產品“直采直銷”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論及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時,明確指出了要啟動農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事實上,由于生鮮產品重復購買率高,早已吸引了大批電商與物流行業巨頭紛紛加大在冷鏈物流領域的投資,生鮮網購已然成為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天貓商城專門開辟喵鮮生頻道全力打造電商最熱的生鮮產品,首批配送城市已經覆蓋了全國26個網購熱門城市;同時我買網、順豐優選垂直電商的持續增長,順豐優選憑借其專業的冷鏈物流,為消費者帶來最新鮮的原產地直采模式。生鮮電商的異軍突起使鮮活農產品“產地直銷”成為可能,國內外綠色無公害蔬菜水果、超市洗凈菜不斷被人們看好,這不僅確保了鮮活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減少了流通環節,提高了流通效率。但是,在快速發展的背后,缺乏穩定貨源、核心盈利模式缺失、配送速度滯后、損耗嚴重、消費者信任度不高等瓶頸問題仍然存在。只有對鮮活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優化升級,全程控制溫度標準、縮短運輸與倉儲的時間、減少搬運次數、嚴控物流成本、保障產品品質,生鮮電商才能獲得更多用戶的關注及加強用戶黏性。
目前,遼寧省易腐物品裝車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80%左右的禽肉、水產品、水果、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都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帆布、塑料布、棉被是最常用的保溫材料,每年僅果品腐爛就將近1200萬噸,蔬菜腐爛1.3億噸,經濟損失嚴重。伴隨農產品市場的發展,遼寧省陸續興建了一批專業性冷藏庫,配備了大批冷藏保溫車,但專業化大型冷庫、冷藏運輸車等基礎設施數量偏低,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傮w上看,遼寧省冷鏈物流體系仍處于區域間分布不均衡、冷庫設施落后、設備老化、上下游銜接不暢、功能不完善的初級階段。冷藏運輸車匱乏、冷庫不具備熏蒸、通風、檢溫、降溫功能,無法實現全程冷鏈物流,嚴重影響了保存鮮活農產品的品質,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遼寧冷鏈物流一體化程度低,鮮活農產品供應鏈的上游采購、冷鏈包裝、運輸,中游冷庫儲存和分揀,下游冷鏈配送之間缺乏整體規劃與協調,難以形成完整的運行機制,各環節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運作,在流通過程中經常出現“斷鏈”的現象,嚴重制約鮮活農產品冷鏈的發展。當前有70%以上的鮮活農產品流通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很少配備冷凍冷藏設施,造成大量的鮮活農產品在交易過程中損失,無論在其他環節——如生產、加工、儲藏和運輸、銷售等——如何嚴格控制溫度,都無法彌補這種損失。農民分散的果蔬種植和禽畜養殖,與城鎮批量采購和冷鏈流通難以順暢對接。
冷鏈物流技術標準缺位。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相繼出臺了《冷鏈物流分類與基礎要求》(GB/T28577-2012)、《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易腐食品機動車冷藏運輸要求》(WB/T1046-2012)等系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鮮活甲殼類海產品冷鏈運輸規范》、《肉禽類冷鏈溫控運作規范》、《水產品冷鏈服務規范》等規范還處在申報或報批階段,尚未正式實施。已經實施的冷鏈標準也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遼寧冷鏈物流標準混亂,致使政府對鮮活農產品物流檢查監督也就缺乏理論與制度依據。
冷鏈物流具有投資大、回報慢、運行維護成本高的特殊性,對于一般企業來說,冷鏈物流建設存在很大困難。遼寧省作為農業大省,無論是農產品的消費,還是出口,都需要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支撐,才能保持生產流通的正常進行。因此,遼寧省政府對于冷鏈物流企業應當提供扶持政策,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發展冷鏈物流企業,鼓勵企業購買專業的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和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冷鏈物流企業也要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完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例如,遼寧省大連獐子島擬與日本中央魚類株式會社及株式會社HOHSUI組建合資公司,共同建設的20萬噸冷藏物流基地項目填補了大連口岸超低溫公共冷庫的空白,實現節約能源、降低排放、提高效益的多重目標,為完善遼寧冷藏物流體系、搭建冷藏倉儲物流平臺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遼寧省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僅要統一規劃冷庫布局,合理配置冷鏈運輸車,而且要加強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全面建設和冷凍保鮮技術的創新開發,形成物聯網全程監控的冷鏈物流系統。對于從事冷運的物流企業來說,要注重冷鏈鏈條上下游的有效銜接,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完善全程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作為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必須依托冷鏈物流技術與設備,積極開發冷凍冷藏技術和保鮮技術,完善物流設備,充分應用專業化的物流設備和高效率低成本的運輸網絡。專業化、信息化、規?;瘜⑹抢滏溛锪髌髽I的發展方向。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要積極借鑒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掌握小批量、高頻率的物流配送技術,提高產品分銷能力和生產經銷商的資金周轉能力,擺脫單一運輸路線和單一運輸設備的限制,開發新型冷運設備,發展多式聯運體系,建立多種模式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遼寧省應加快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步伐,推進遼寧金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建立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使遼寧省內農戶都可以低成本進入該平臺發布和收集信息。通過統一數據存儲體系和網站基礎軟件平臺實現信息資源整合和互通互聯,使農產品的交易信息可追溯,優化配置遼寧省冷鏈物流資源。利用先進的3G/3S、射頻標簽、條碼自動識別、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臺,實現冷鏈運輸過程透明管理,有效提高冷鏈物流效率,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盡快完善冷鏈物流的標準體系。制定冷鏈物流指導準則和相關標準時盡可能以國際標準為參考體系,包括整個冷鏈物流節點良好的操作規范,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與規范、預冷與儲藏標準、加工標準、農產品運輸溫度標準、銷售標準、標簽標準以及檢測方法標準、環境標準、服務標準等。建立以HACCP為基礎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及全程質量檢查與監督機制,加強冷鏈物流標準的培訓宣傳和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大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執行力度。
依托遼寧省冷鏈物流的龍頭企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工程,組建專業的生鮮電商公司,注冊特色農產品網上域名,招聘電子商務、農產品營銷、冷鏈物流等專業人才,建設一批集倉儲、運輸、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農產品區域配送中心,完善產地預冷、預選分級、物流配送、電子結算和檢驗檢測等功能,增強市場的輻射能量和集散吞吐功能,形成較為完整流通的產業鏈,力爭實現網絡終端直供直銷。
[1] 王家旭.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物流技術,2013,32(3).
[2] 張潤卓.新型城鎮化下的遼寧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研究[J].價值工程,2014(14).
[3] 紀良剛,劉東英.農產品流通的關鍵問題與解決思路[J].中國流通經濟,2011,25(7).
[4] 吳汶書,陳久梅.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的現狀和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3(01).
[5] 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01).
[6] 邵瑞銀.河南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問題與對策[J].企業經濟,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