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學院南湖學院 鄭芳 楊琳琳
在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與收入問題一直是經濟學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飛速發展的階段,“十二五”期間要求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包容性增長,因此,對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外商直接投資能夠帶動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促進就業和調整產業,這些綜合作用于城鄉收入差距,或拉大差距,或縮小差距。因此需要結合其他一系列因素去解釋FDI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路徑。
劉渝琳,滕洋洋,李后建(2011)[1]認為FDI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內生性變量,在此基礎上,增加政府財政支出和資本積累能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人力資本和貿易開放程度對收入差距影響不明確。段景輝,陳建寶[2]估計了我國的教育投入、教育產出、城市化水平、經濟開放度、產業結構和政府經濟行為等變量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對各自變量進行了動態研究。歐陽志剛[3]認為中國城鄉經濟一體化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效應,城鎮化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的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對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具有阻滯作用。盛斌,魏方[4]利用中國13年29個省市的面板數據證實在二元勞動力模型下,FDI會在整體上抑制城鄉收入差距擴大。
浙江省嘉興市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2013年嘉興實際利用外資額22.07億美元,如下圖1所示,從1990~2013年縱向時間序列值來看,其值遠大于浙江省11個地級市實際利用外資額的平均水平。2013年嘉興的城鎮居民收入達到39087元,相較于1990年上漲了將近19倍,與浙江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持平。2013年嘉興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0556元,相比1990年也上漲了12倍之多,同時超過浙江省農村居民年度收入水平。從圖1可以看出:第一,嘉興市實際利用外資額和城鄉收入差距確實存在關系,實際利用外資額不斷增加,城鄉收入差距也不斷擴大;第二,嘉興市的實際利用外資額大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但是城鄉收入差距卻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

圖1 1990~2013年嘉興和浙江實際利用外資和城鄉收入情況
FDI對城鄉收入的影響是通過其他一系列影響因素作為路徑來進行研究。綜合考慮了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影響因素和路徑,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FDI會通過產業結構、經濟增長以及城鎮化等因素影響收入差距。將時間序列所需的數據和指標選取進行整理,建立半對數模型顯示如下:


表1 實證指標定義一覽表
3.2.1 ADF檢驗
非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可能會出現“虛假回歸”現象,為此對于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要用單位根檢驗的方法進行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如表2所示,文中選擇在10%顯著性水平下考慮平穩性,要保證所有變量在同階單整的情況下進一步做協整分析,所以,對變量進行了一階差分和二階差分處理,最后,所有變量在二階差分后顯示同階平穩。

表2 單位根檢驗結果
3.2.2 協整檢驗
雖然各個變量經過有限次差分可以變成平穩序列,但用其差分形式建立的回歸模型所表示的經濟意義不明確。協整關系可以很好地解決非平穩序列的這個問題,即若干個非平穩序列經過線性組合之后變為平穩序列,從而避免了“偽回歸”現象。本文采用的是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首先在VAR模型項下,確定滯后期,向量自回歸下,進行滯后階數檢驗,檢驗結果顯示VAR滯后期為2。采用跡檢驗顯示,在5%顯著性水平條件下,最多存在三個協整關系,接受該原假設,最多存在三個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協整檢驗結果
可以建立協整方程如下:

從長期均衡的實證結果來看,各種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外商直接投資增加,經濟增長,人均GDP增加,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并且伴隨外資引入的城市化意味著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城鎮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高新技術人員的需求不斷提高,這就會導致農村等從事低端產業的人和城鎮等從事高端產業的人收入差距變大。
若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表明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短期內是不均衡,所以,在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通過誤差修正模型可以發現,在短期均衡條件下,整體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但是各項系數并不顯著。從系數的方向性來判斷,短期均衡條件下,經濟增長會影響城鄉收入差距,主要是因為外商投資于城鎮等經濟發達地區會優先于農村,帶動經濟增長城鎮快于農村。由于投資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升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城鄉收入差距。
通過對嘉興市相關數據的處理,可以發現,外商直接投資無論在長期還是短期內都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隨著外資的不斷引入,會逐漸改變一個地區的城鎮化水平,提升該地區的人均收入,優化產業結構,并且這些結果會不斷影響城鄉收入差距。同樣從長期均衡方程和短期均衡方程的系數來看,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衍生影響在整體上還是利大于弊,最終達到縮小嘉興市城鄉收入差距的目的。
外商直接投資在嘉興明顯偏向于城鎮中的第二、第三產業,使得農民享受不到外企的高薪、租金收入以及技術溢出帶來的效應,不利于農民增收,也不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因此,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應采取各項措施引導外商向嘉興第一產業進行投資,減少外資分布的不均衡對城鄉收入差距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政策扶持上,加大對農村基礎產業的投資,重點將外商直接投資集中于高科技農業、生態型農業、綠色農業。
城市化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應該將農村富余的勞動力引向城市。政府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農村剩余勞動力,并結合發展第三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培養就業技能,將勞動力往精、專方向提升,從而將這些富余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外資的引入必將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未來的方向。在嘉興經濟提升導致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和吸納從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將農村和城鎮勞動力進行平穩過渡,最終促進城市化發展,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1] 劉渝琳,滕洋洋,李后建.FDI的流入必然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嗎?[J]世界經濟研究,2010(8).
[2] 段景輝.陳建寶.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非參數逐點回歸解析[J].財經研究,2011(1).
[3] 歐陽志剛.中國城鄉經濟一體化的推進是否阻滯了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J].世界經濟,2014(2).
[4] 盛斌,魏方.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檢驗[J].當代財經,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