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 王菲菲 吉潔
中國從改革開放和加入WTO以來與國際間的貿易合作進一步加深,與此同時,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不斷下滑,貿易逆差擴大。因此,研究中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比較優勢變化的規律和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對于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和理論價值。
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理論,具體可以追溯到Adam Smith(1773)的《國富論》,他系統提出了著名的絕對優勢理論。大衛·李嘉圖(1817)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理論認為國家之前可以通過國際貿易互相交換,彼此都節省了成本獲得了利益。赫克歇爾—俄林(H-O)的要素資源稟賦理論(1933)已經成為現代比較優勢理論的理論基礎。H-O理論認為比較優勢的差別在于生產要素的豐裕程度決定產出的價格,從而影響產品的最終價格,形成產品的比較優勢。
土地投入對農產品比較優勢的影響分析。李崇光(2000)認為中國是一個耕地比較遼闊,土壤相對肥沃,氣候條件適宜的國家,擁有良好的農業生產基礎。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眾多,因此人均耕地面積少。
勞動成本投入對農產品比較優勢的影響分析。中國農產品比較優勢下滑,一方面,因為勞動力質量下降,大量高質量的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惠農政策的逐步出臺,務農人員工資水平逐步改善,這使得農業勞動投入不斷加大,農業成本加大導致農產品比較優勢下滑。
Bela Balasa(1965)首先提出了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可以定量測算國際貿易比較優勢。Bela Balasa(1989)之后又提出了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RCA)。NRCA是對RCA的改善和升級,也被稱為改進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NRCA的中性點的值為0,當NRCA>0時,表示一國某商品具有比較優勢,反之,具有比較劣勢。
從比較優勢理論誕生至今,很多學者相繼對此做了多方面研究。比較優勢理論始終是指導國際貿易的重要原則,但是各個理論都有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因此出現了如列昂惕夫悖論等的理論,但不影響其地位和指導作用。本文利用要素稟賦理論建立模型,即假設土地和勞動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所以本文分析土地和勞動兩個因素對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的影響,同時選用貝拉·巴拉薩的RCA指數來代表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并分析土地和勞動成本投入對其的影響效果。
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的因素有很多,根據H-O要素稟賦理論,投入的資本和勞動是決定產出的兩大要素。因此確立農產品比較優勢是土地投入和勞動投入的函數。其中本文擬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來代表農產品比較優勢;用農村居民家庭經營耕地面積(畝/人)來代表土地資源稟賦狀況;用農村家庭經營收入中的農業收入(元/人)代表勞動投入,為了消除農民農業收入中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用1983~2011年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農業收入的數據分別除以當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使數據更具代表性。
衡量比較優勢的指標很多,本文選取的是貝拉·巴拉薩提出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許多對比較優勢的計量分析廣泛應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標,因此便于理解和分析。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定義為: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占本國出口總值的比重除以世界該類商品占世界出口總值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

本文擬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建立模型為:

通過取對數,構建回歸模型:

本文的所有數據分析均采用Eviews 6.0 和Excel2007軟件。
為防止出現偽回歸現象,首先要對各項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為了消除異方差,因此為各變量取對數,分別為Ln(RCA)、Ln(A)和Ln(I)。
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Fuller)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各項變量的水平值都存在單位根,為非平穩時間序列。而一階差分之后顯示平穩,說明各變量均是一階單整I(1)。LnRCA、Ln(A)和Ln(I)之間可能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為了檢驗Ln(RCA)、Ln(A)和Ln(I)是否具有長期均衡關系,需要進行協整關系檢驗。通過 AIC 和 SC 最小準則確定滯后期,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滯后1~6期的AIC和SC值
通過觀測表中數值可以發現,VAR滯后期為3時,AIC 和SC 同時最小。VECM是對VAR一階差分之后的結果,所以協整檢驗的滯后階數為2。
在滯后階數為2的情況下,JJ協整檢驗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JJ協整檢驗結果
JJ檢驗的結果是Ln(RCA)、Ln(A)和Ln(I),在95%的概率下,農產品比較優勢指數Ln(RCA)、農村居民家庭經營耕地面積Ln(A)和家庭經營收入中的農業收入Ln(I)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其協整方程為:

協整方程公式(4)說明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指數Ln(RCA)、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經營耕地面積Ln(A)和我國家庭經營收入中的農業收入Ln(I)的均衡關系與預期相符,耕地是決定農產品貿易比較優勢的重要因素,對RCA有顯著的積極作用。此外,農業成本投入增加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比較優勢存在抑制作用。
本文的數據Ln(RCA)、Ln(A)和Ln(I)通過ADF檢驗之后發現其水平值都存在單位根,為非平穩時間序列。而一階差分之后顯示平穩,并且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因此,本文采用VECM模型來研究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指數Ln(RCA)、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經營耕地面積Ln(A)和我國家庭經營收入中的農業收入Ln(I)的關系,通過Eviews 6.0建立模型如下:

從短期來看,我國滯后一期和滯后二期農村居民家庭經營耕地面積Ln(A)和我國家庭經營收入中的農業收入Ln(I)對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指數Ln(RCA)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972195、-0.9905、-0.147945、-0.160772,其絕對值均小于1,負向影響不明顯。
通過對比較優勢指數的測算,可以得出,隨著我國參與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然而比較優勢卻在不斷下降。本文以1983~2011年數據為基礎,構建VECM模型,從要素稟賦角度研究了土地資源稟賦狀況和中國勞動力成本投入對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動的影響。最終所得實證分析結果為:土地是決定農產品比較優勢的重要因素,人均耕地面積的增加會使農產品比較優勢提高,而勞動力成本投入的增加會使農產品比較優勢下降,隨著從事農業生產人群的人均工資日益升高,這種下降趨勢會更加顯著。簡而言之,中國土地資源稟賦狀況和農業勞動成本投入對農產品比較優勢有顯著影響,前者正相關,后者負相關。
[1] 楊澤文,楊全發.FDI對中國實際工資水平的影響[J].世界經濟,2004,24(12).
[2] Bela Balas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visited: An Analysis of Relative Export Shares of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1953-1971[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77(4).
[3] 萬金.中國農產品貿易比較優勢動態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2.
[4] 蘇碧絹.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分析[J].貿易經濟,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