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婕婷
韓國綜藝節目成功的經驗及影響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
文/李婕婷
2014年,浙江衛視推出了一檔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作為一檔全新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自開播以來便吸引了大批忠實觀眾,引起全民收視風潮。《奔跑吧兄弟》引進自韓國超高人氣綜藝節目《Running Man》。《Running Man》是韓國SBS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數年來連續每周播出,在游戲中創造了經典的撕名牌環節,使得許多綜藝節目爭相模仿,在全亞洲擁有極高的人氣。隨后,隨著大眾口味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韓國綜藝節目的創作模式發生了改變,國內對其的引進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韓國綜藝節目從“明星+游戲”的路子逐漸轉變為做“真實類娛樂節目”,我國對于韓國綜藝節目的引進方式也從單純的引進播放,發展成購買節目版權進行本土化包裝,制作成“韓國路線”和“中國模式”相結合的綜藝節目。從最具權威的音樂類節目《我是歌手》到酷爸萌娃齊上陣的《爸爸去哪兒》,從旅游類綜藝《兩天一夜》到扮演夫妻的《我們結婚了》,從帶上爺爺們旅行的《花樣爺爺》再到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越來越多的韓國綜藝節目被“本土化”搬上了我國熒屏,對于中國綜藝新模式的產生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現階段,我國擁有較高收視率的綜藝節目多為購買國外版權的“進口產品”,而韓國綜藝節目的現狀與我國恰恰相反,他們的綜藝節目大多原創,甚至還將多個節目版權輸出國門。韓國綜藝節目已經成為了綜藝節目收視率的保障,細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韓國綜藝節目的以下特點。
充分的前期宣傳。韓國所有節目在開播之前都會播出預告廣告、宣傳片、開記者招待會,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大范圍宣傳。在宣傳過程中也花樣頻出,吊足觀眾的胃口。通過宣傳,觀眾對節目的興趣及期待程度大大提高,而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也大大加強了該節目的知名度,形成“未播先火”的局面。
明星效應的影響。韓國綜藝節目多邀請知名演員、歌手,而國內原創節目或是早期引進節目的參與者大多都是普通“草根”,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強。并且職業的藝人擁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相比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更能調動節目氣氛,使節目更有看點。并且,在一個綜藝節目中,明星之間分工明確,具有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以此“塑造”的形象為觀眾所熟知,形成類似“電視連續劇”一樣的代入效果。例如,在《Running Man》中,隊長劉在石沉穩睿智,李光洙、HAHA負責搞笑,金鐘國是團隊的“能力者”,宋智孝和Gary是負責節目浪漫效果的“周一情侶”,藝人定位清晰,能最大限度地制造出節目的“情感效果”。
專業的外景拍攝水平。編劇與攝像經驗充足,在制作臺本的過程中連明星會走哪條路都會進行預測。拍攝時采用多機位跟拍的紀錄片式拍攝手法。每位藝人都配有單獨的攝像,盡最大可能全面捕捉藝人的表情、動作,并在后期剪輯中加以處理,呈現出最符合觀眾期待的“精彩瞬間”。在播放過程中,綜合采用慢放、快放、回放、多畫面等呈現方式。
嚴謹的后期處理。在字幕處理上,通過增加多樣化字體和色彩運用增加節目的娛樂效果,從而增強觀眾對節目的感官印象。“字幕組”往往承擔著一個綜藝節目“笑果”的重任,對字幕的重視體現了節目組對細節的注重。而合適的背景音樂及音效處理對烘托氣氛起到了極大的渲染效果,增強了節目的整體性與立體性。
更為重要的是,韓國綜藝節目在后期審核過程中十分嚴格,不惜重制也要為觀眾呈現完美的節目效果。而剪去的部分也會以花絮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增強了節目的真實性與“親民”效果。
韓國綜藝節目在娛樂化的形式下實際上是以嚴謹的制作理念、出色的制作技術與扎實的節目班底制成,這樣制作精良的節目引進國內后,電視臺不需要也沒有必要過多地修改臺本,只需要按“本”就班,就能取得不錯的收視效果,這無疑成為了電視臺提高收視率的一種捷徑。
韓國綜藝節目極大地引領著國內娛樂新風尚,與年輕人的“哈韓”不同的是,韓國綜藝節目的影響是全民化、社會化的,從音樂節目到親子互動節目再到戶外競技真人秀,社會潮流隨著節目的引進而不斷更新。而由于中韓兩國文化的相似性,韓國綜藝節目中的文化傳播也體現了一種從飲食物質到精神生活的全景式呈現。
建筑文化。《Running Man》每期都圍繞著一個韓國地標性建筑展開,從韓國國家劇院、國立國樂院、體育場、氣象館、漫畫館、電視臺、圖書大廈等建筑,再到弘大街、濟州島、舊物市場、海鮮市場等代表韓國市民生活的地點,節目所選擇的建筑富有韓國特色,在游戲過程中展示出建筑特點,在無形中為宣傳當地建筑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奔跑吧兄弟》延續了這一特征,在杭州、烏鎮、成都等地選景拍攝,例如在武漢市的節目拍攝中,“撕名牌”地點有武漢大學、楚天181創意產業園、漢街大戲臺等地,既有高等學府,又有高新科技園、文化老街,極富地方特色,而《奔跑吧兄弟》拍攝地的旅游業也因此一度紅火。
飲食文化。“吃”是各國文化的重點。《Running Man》其中一期,嘉賓被要求在韓國東大門尋找夜宵排行榜前十名,在嘉賓尋找的過程中,穿插著對夜市上琳瑯滿目的小吃介紹,觀眾在看節目的過程中對于韓國的飲食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有《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記錄國內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的同時,綜藝節目中也經常有明星嘉賓對當地美食的介紹,利用這種傳播形式對飲食文化進行傳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價值觀的輸出。在《Running Man》中我們可以看到韓國對本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尊重感,在2012倫敦奧運會期間,節目組制作了奧運特輯,主持人及嘉賓身穿國家隊隊服進行體育競技比賽,表示對為國爭光的參賽選手的尊重。2010年韓國平昌作為候選城市爭取2018年冬季奧運會主辦權,《Running Man》隨即于當年12月拍攝了一期節目,在節目中呈現了平昌美麗的雪景,為這個城市的形象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任何文化形式的輸入最終都會演變為價值觀的輸出,時代倡導文化強國,國內的綜藝節目也需不斷吸取經驗,將國內風土人情融匯進節目形式中,在豐富節目內涵的同時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韓國綜藝節目在我國盛行,而我們的原創節目卻難以形成一股潮流,這并非是單一原因造成的結果,而是由國內外各種因素推動造成的。
國內綜藝節目創意和制作存在缺陷。電視臺在韓國綜藝節目的影響下漸漸喪失了原創戰斗力。自《爸爸去哪兒》大火之后,眾多電視臺又一窩蜂似地去引進韓國旅游類綜藝節目,《爸爸回來了》《誰是爸爸》等同質化節目充斥熒屏,造成觀眾審美疲勞。長此以往,國內節目的創造力缺失,生命力越來越弱,以此陷入“缺失—引進—山寨—缺失”的惡性循環。
明星藝人綜藝感有待提高。綜藝節目的主持人要放得下架子,與觀眾“玩到一起去”,臨場反應能力、話題制造能力、說學逗唱能力等都極大考驗藝人的綜合素質。在每一檔綜藝節目中,每位主持人及嘉賓的定位要突出、分工要明確,嘉賓更應放下“明星”架子,全情投入到節目當中,整體合一地創造出完整的綜藝效果。
國情的影響占很大因素。在韓國,民眾對于綜藝節目接受能力更強,整個社會都有著一種濃郁的娛樂氛圍。而在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接受如此新潮的事物,綜藝感覺尚不明顯,也有少數人對此是較為抵制的,而年輕人對此又極為追捧,由此產生了矛盾——抵制與追捧,在如此環境下,國內的整體綜藝氛圍不算開放。我國電視節目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想要增強綜藝節目的創造力,首先要在政策上做出相應調整,放寬準入標準,鼓勵各家電視臺在堅守正確思想方針的基礎上對綜藝節目進行大膽改革創新。
最后,當電視節目的制作團隊將受眾的情感訴求作為節目策劃的出發點時,信息傳播方式就不再是單向度的,而是節目制作方與信息接收方之間的互動模式。韓國綜藝節目制作方和編劇會根據觀眾及時反饋的信息對節目內容做出適當調整,以《奔跑吧兄弟》為例,明星的公眾認可度將直接影響他的去留,而節目中明星與公眾的互動也是隨時可見,這種實時的互動、溝通與交流更能激發公眾的認同感,從而實現電視內外的積極參與。
宜春學院文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