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杰(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北蟬中心小學浙江舟山316000)
多媒體技術同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整合
□黃 杰(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北蟬中心小學浙江舟山316000)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針對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所采用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也無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現狀,在長期實踐教學研究中發現通過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從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基本概述、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多媒體教育技術應用的可行性以及體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探析。
多媒體教育技術小學體育教學可行性應用
前言:信息技術的到來為教育領域注入新鮮的活力,從現行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不難發現,要求現階段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目標,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使教學效果得到整體提高。特別針對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無論在理論知識傳授或實踐訓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要求利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完善體育教學手段,滿足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對多媒體教育技術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以往學者的研究,對多媒體技術的概念主要可界定在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包括圖形、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內容的多媒體信息進行處理,并使各種信息能夠集成且具有交互性特征的技術。其在應用過程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多維性、集成性、交互性與數字化等方面。其中多維性主要指變化與加工輸入的信息,能夠使信息輸出過程中更具顯示效果,如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系統,學生能夠掌握其中文本內容的同時也可從動作演示圖片或視頻中了解體育動作技巧。在集成性方面,既包括對文字、圖像與聲音等媒體信息的融合,也體現在集成計算機系統、視頻與音響等設備方面。而交互性方面,體現于體育教學領域中主要側重人機交互、學生與教師的交互以及機器間的交互,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溝通組織能力的提高。另外從數字化特點角度,多媒體教育技術應用下可將許多文本信息、圖形圖像等利用數字形式進行存儲并處理。由此可總結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小學生可通過更為直接、自然的多媒體形式習得體育知識,增強體育學習的主動性。
不可否認的是傳統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然而現階段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且社會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這種方式已無法保證初級階段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存在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小學生體育能力未得到全面發展
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我國許多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學中目標仍以教師、課堂以及教材為主,且在教學理念方面錯誤的將身體素質的提高與體育教學聯系在一起,認為技術動作的掌握必然可以增強小學生體質。盡管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并非必然,初級階段學生很難在這種觀念下全面發展體育能力。
2.2、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中不難發現,教師在課堂中仍占據主導地位,側重于維護課堂秩序并保證將教學內容完全傳授給學生,不注重學生的參與。盡管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對初級階段各學科教學都要求雙邊教學活動,但在應試教育觀念以及傳統“填鴨式”思想的影響下,使雙邊教學活動很難實現。這種情況完全脫離初級階段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激發體育學習興趣。
2.3、體育教學中忽視思維品德內容的融入
小學階段對學生教育的目標在于促進德、智、體的綜合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團隊精神、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勞動意識等。但現行體育教學中仍集中在理論知識與體育技術動作方面,未真正將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融入其中,無法獲得較高的教學質量。
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方面,首先從體育教學要求角度。小學體育教學中涉及許多基本動作技術,許多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往往通過書本中展示的圖片范例或自身做出演示動作以此刺激學生的感官,但這種方式極為單一,且主要以學生單一感官為主。而通過多媒體與教育技術,可保證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方面都受到刺激,強化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相關統計表明,認為初級階段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獲取的信息量往往可達實際教學內容的90%以上,且在三天后仍可對其70%的內容保持記憶,充分說明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可行性。其次,從體育教育內容方面。小學教育階段的體育內容既有理論部分,也包括實踐內容,如體育概論、運動技術知識以及實踐課程中的田徑或球類等。通過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使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以文字、聲音與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尤其對于許多抽象性的概念或動作,如基本的走步、跳高、跑步或攀爬等可直接利用計算機進行動態顯現,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最后,信息時代的到來使體育信息更為豐富,包括電視節目或其他圖像視頻等都可成為初級階段體育教學的素材,同時在聲像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所涉及的多媒體技術費用也逐漸降低,使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在多媒體技術方面投入經費減少,充分說明多媒體教育技術應用的可行性。
4.1、體育教學感知過程中的應用
由前文可知,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解決抽象性的理論知識與動作,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抽象概念具體化,并使教材中靜止的圖片以及教師的演示動作利用視頻方式實現動態化,促進教學內容的形象生動并易于理解。例如,關于“跨越式跳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多媒體屏幕中將跨越跳高動作反復播放,學生從感知過程中便可將自身的動作與示范動作進行對比,掌握動作技巧,教學難點也因此迎刃而解。
4.2、利用人機互動提高學生集體意識
現階段關于體育教學的過程,教育學者將學生、書本、教師、環境與多媒體作為其構成的基本要素。其中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在于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構建合作關系,從多媒體技術交互性特征便可發現,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件制作便可在人機互動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以足球教學中關于“越位”的概有深入的理解,以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以積極地態度和堅韌的品格指導自己進行奮斗。
2.3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豐富化,構建新時代的體育教學體系
由于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單一化,體育教學的效果始終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而教學要求的松懈化以及教師的懈怠又使得體育教學體系的創新工作不能有效的發展。因此,現階段,體育教師要對體育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做積極的探究,以構建新的體育教學體系,來強化高等教學的整體水平。
音樂與體育教學的融合可以改變傳統體育的枯燥氛圍,在高校體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高校教學的器材,在體育課開展之前,以激昂的音樂提升學生參與鍛煉的斗志;在體育課開展之時,教師可以以音樂幫助學生把握技能訓練的節拍;而在體育教學結束后,教師也可以以輕松的音樂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調節,進而做好課程銜接的工作。通過這種教學形式的創新,高校體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嘗試又得到了有效的推進。
傳統高校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的問題使得整個體育課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也難以發揮,因此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在學生綜合發展要求的背景下,高校教師應當積極的進行探索,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一方面,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模式的單一現狀,融入理論課程完善體育教學體系;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人文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結合,拓展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而在體育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嘗試創新,進而以豐富的教學內容構建新時代的體育教學體系。
[1]張驪.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建設構想[J].當代體育科技, 2013,3(9).
[2]王佳茵.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J].科教導刊,201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