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志芳 張曉紅 范瑛 宋坪
瘙癢是皮膚科最常見癥狀,多見于皮膚瘙癢癥、神經性皮炎、異位性皮炎、結節性癢疹、嗜酸細胞增多癥、慢性濕疹、銀屑病等疾病,臨床常常采用抗組胺藥物以及祛風類中藥治療。而部分瘙癢癥狀劇烈、夜不能寐、持續月余,常規中西醫治療無效,是臨床治療的難點,通常被稱為頑固性皮膚瘙癢。莊國康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皮膚科博士生導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在50 余年的臨床皮膚病診療過程中,積累了豐富而又寶貴的臨床經驗。他以重潛搜風法治療頑固性皮膚瘙癢,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瘙癢的病因病機非常復雜,既有外因,亦有內因。莊老博覽中醫古籍,融會貫通,認為癢與風的關系密不可分。如《素問》云:“風邪客于肌中,則肌虛,真氣發散,又夾寒搏皮膚,外發腠理,開毫毛,淫氣妄行,則為癢也?!庇秩纭鹅`樞·刺節真邪》曰:“虛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倍凇夺t宗金鑒·癰疽辨癢歌》則明確提出:“癢屬風。”以上諸多論述均闡明了風邪是癢癥的重要病因。莊老認為,風有外風、內風之別,外風多由于感受風寒濕熱等六淫邪氣,壅遏膚腠所致,因此治療上要選擇輕清宣散之品;內風多由心肝火旺,熱盛生風導致,治療上要考慮相應臟腑的疏利。若病情纏綿反復,瘙癢劇烈,諸藥無效,則為頑固性瘙癢,多在上述病因基礎上,伴有情志失調,肝失疏泄,心神浮越,故治療應采用重鎮搜風法。
莊老強調人的情志改變與皮膚瘙癢關系密切,尤其在目前高壓力、快節奏、人心浮躁的社會環境里,情志失常引起或加重皮膚瘙癢的病案不斷增加。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即指出“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明確闡明癢的知覺體驗與心密切相關。而“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則說明心主神志功能異常,可出現失眠、焦躁、抑郁等情志改變。因此,莊老認為,頑固性瘙癢與情志失常,實際上是心失所司的兩種典型表現,臨床上可以見到此類瘙癢劇烈的患者常處于焦慮、抑郁等精神狀態,而情緒急躁、郁悶不舒亦可導致瘙癢的加重。由此,如《東醫寶鑒》所云“欲治其疾,先治其心”,莊老治療頑固性瘙癢,常從心論治[1-3]。
莊老進一步由“心屬火,火性炎上”之理,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后總結得出,瘙癢與情志,實際上是風火相煽的關系?;颊唣W劇烈,影響起居,日久情志不暢,心火亢盛,以致心神躁擾,故施以潛陽之法,才可寧心安神、息風止癢。
莊老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針對頑固性瘙癢患者,認為常規祛風之法療效不能收效,治療應重鎮潛陽、搜風止癢。依此法,莊老臨床常用下方為核心處方,加減化裁: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代赭石30 g、石決明30 g、珍珠母30 g、靈磁石30 g、丹參15 g、秦艽10 g、漏蘆10 g 等。
此方中大量采用金石和介殼類重潛藥物以搜風止癢,并佐以活血通絡之品。重潛藥物在《神農本草經》中多被列為上、中二品,其質重墜,“重可去怯”,可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于陰,以達到寧心安神之功效[4]。方中金石類藥物之代表:靈磁石、代赭石,質重能鎮,含有鐵質,金能平木,善平肝風,現代藥理研究亦提示鐵劑可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從而補血強身、養血寧心。介殼類藥物之代表:龍骨,可平肝潛陽,張錫純云“龍骨既能入氣海以固元氣,更能入肝經防其疏泄元氣,且能入肝斂戢肝木”;牡蠣,可入肺潛浮陽以定魄。故龍骨、牡蠣為調養心神之妙藥,二藥合用可收斂心氣之耗散,并三焦之氣化,可使浮蕩之魂魄安其宅地使心有所主,神有所安[5]?,F代藥理研究亦表明,介殼類藥物富含鈣、銅、錳、鋅等微量元素,可抑制自主活動、抗驚厥、降低血管壁通透性[6],故能多途徑、多靶點緩解頑固性瘙癢。
莊老認為,要提高重潛搜風藥物的療效,其配伍的靈活運用至關重要。臨床在治療頑固性瘙癢皮膚病時,莊老常根據皮疹顏色、形態以及患者整體辨證論治。如需養血,常配伍當歸、熟地黃;如需潤燥,常配伍生地、玄參、制何首烏;如需活血,常配伍降香、當歸、川芎、茜草、三棱、莪術;如需滋陰,常配伍天冬、麥冬、石斛、黃精;如需涼血,常配伍生地、牡丹皮、紫草、生槐花;如需化痰,常配伍萊菔子、白芥子、海浮石、海蛤殼;如需健脾利濕,常配伍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如需舒肝解郁,常配伍香附、柴胡、郁金;如需清熱,常配伍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大青葉;如瘙癢發于四肢,常配伍雞血藤、首烏藤。
(1)重鎮藥如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珍珠母、靈磁石等不必先煎,但煎藥前需浸泡達12 小時以上。(2)需注意老弱患者脾胃虛弱,重鎮藥物劑量宜小,大劑量??芍赂篂a等胃腸不適,必要時可予少量砂仁、厚樸溫中理氣,防止重鎮之品礙胃。(3)重鎮藥物質重而墜,孕婦慎用。
患者,男,76 歲,主因“全身皮膚起疹伴瘙癢20余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5月30日就診。20 余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伴瘙癢,后反復難愈,半年前瘙癢加重,每晚不能安臥,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效果不顯,生活極度痛苦。就診時可見患者全身皮膚干燥,成片紅斑,丘疹,結節,部分苔癬化,可見浸潤,抓痕。舌質暗,苔薄,脈沉細。此患者,莊老辨病為濕瘡,辨證為血瘀風盛,治以重潛搜風、活血止癢,藥用靈磁石30 g、代赭石30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珍珠母30 g、烏蛇10 g、秦艽10 g、漏蘆10 g、丹參15 g、三棱10 g、莪術10 g、苦參10 g、浮萍10 g、白鮮皮10 g、浮小麥30 g、首烏藤15 g,水煎服7 劑。
2011年6月5日二診,患者近日雙手掌及足底部皮膚出現密集丘皰疹,部分血皰,雙下肢浮腫,軀干部結節性皮損較前平復,瘙癢程度減輕,舌質紅,苔薄,脈沉細。莊老考慮患者目前兼有濕熱之邪,當重潛搜風、清利濕熱,故采用核心處方配伍龍膽瀉肝湯化裁,水煎服14 劑,并予生地榆60 g、馬齒莧30 g、菊花10 g、苦參10 g、白礬6 g,水煎濕敷。
2011年6月19日三診,患者服藥1 周后手足部水皰、血皰消失,瘙癢明顯減輕,夜間可入睡。查背部有小片紅斑,無浸潤,手背部皮膚散在結節,下肢輕度浮腫、潮紅。舌質尖紅,苔薄,脈細數。莊老認為患者目前濕邪已去大半,而兼有陰傷,應重潛搜風、滋陰除濕。故前方加黃精10 g、生地黃30 g、玄參15 g、天冬15 g、麥冬15 g、玉竹15 g、石斛10 g,水煎服14 劑。后調治半年,患者頑疾獲愈。
按 此患者濕疹病程日久,加之年事已高,陰血虧虛,肝陽上亢,瘙癢難耐,夜難安臥,莊老認為治療首當重潛搜風、活血止癢?;颊叻? 劑后瘙癢程度減輕;二診時皮疹可見丘皰疹,血皰,伍以清利濕熱,并予清熱除濕之方濕敷;三診時瘙癢明顯減輕,夜間能可入睡。后隨證伍以滋陰除濕、涼血活血、養陰益氣等治法,調治半年,患者頑疾獲愈。
患者,男,39 歲。主因“雙肘部及尾骶部皮疹伴瘙癢5年”,于2013年1月9日就診。患者5年前雙肘、尾骶部皮膚瘙癢,常搔抓,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等藥膏后病情反復。現患者瘙癢劇烈,眠差,易急。查雙肘部伸側及尾骶部皮膚斑塊,境界清晰,苔癬化,表面干燥,有抓痕。舌質暗,苔薄黃,脈弦細。此患者,莊老辨病為牛皮癬,辨證為陰傷血燥,治以重潛搜風、養血潤燥,藥用靈磁石30 g、代赭石30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石決明30 g、荊芥10 g、防風10 g、生地15 g、熟地15,全當歸15 g、何首烏10 g、白蒺藜10 g、炙黃芪10 g、遠志10 g、酸棗仁10 g,水煎服14 劑。
2013年2月6日二診,患者自覺瘙癢明顯減輕,仍眠差、夢多,乏力,大便偏稀。查皮疹變薄,面積明顯縮小,邊緣有小片皮膚輕度苔癬化,無浸潤。舌質暗,苔薄,脈細滑。莊老改用養血安神之法調治1月獲愈。
按 神經性皮炎常因其劇烈奇癢難忍,持續時間較長,且臨床療效欠佳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莊老認為頑固性瘙癢與精神因素關系密切,緊張焦慮則病情加重,運用重潛搜風法為主治療,屢起沉疴。
重潛搜風法是莊國康教授治療頑固性瘙癢的經驗治法,經長期臨床觀察,療效確切,莊老強調,采用重潛搜風法治療頑固性瘙癢,應密切結合患者病情,標本兼治,依其不同癥狀,注重辨證靈活配伍,才能取得滿意療效。
[1]王俊慧,王寧,劉瓦利.莊國康教授治療神經性皮炎臨床經驗[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2,5(3):170-172
[2]王煜明,宋坪,沈冬.莊國康治療難治性濕疹經驗[J].中醫雜志,2012,53(24):2083-2085
[3]王煜明,吳小紅,曾雪等.莊國康運用重鎮藥治療皮膚病經驗舉隅[J].中醫雜志,2012,53(12):1372-1373
[4]楊薇,謝鳴.重鎮藥在方劑中的配伍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1):79-80.
[5]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224-225.
[6]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87,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