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醫大師,“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首屆首都國醫名師,中國針灸學會高級顧問,北京針灸學會終身名譽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賀普仁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8月22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9 歲。
賀普仁教授一生熱愛針灸、忠于針灸事業,自身窮極針灸技術以治病救人,逐步探索針灸療法的臨床適應癥,提高療效。在上世紀后期,提出了以毫針、放血、火針等針法為代表的“賀氏針灸三通法”。賀氏針灸三通法以“病多氣滯”為病機,以“法用三通”為治療法則,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不斷提升與改進,使之逐步成為在全國及國際上頗具影響的“賀氏針灸三通法”理論體系。
賀普仁教授注重傳道授業,親自培養針灸學科研究生和弟子多人。在賀老的主持下,學科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多項課題,對賀氏針灸三通法的理論、臨床適應癥和針法技法進行研究,完成了以中風為代表的近百種病癥的臨床與機理研究,發表國內外論文近百篇。同時研究開發賀氏火針針具,使賀氏火針成為國內知名的針灸技術。賀普仁教授中醫學術功底深厚,博覽群書,尤其嗜好收集針灸古籍。在賀老的主持下,在國家和北京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北京中醫醫院針灸學科歷時八年完成了首部《中華針灸寶庫——賀普仁臨床點評·明清卷》共30 冊,被稱為國家歷史上首部官修的針灸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