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孫興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似乎沒有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因為他沒有像一些大師一樣開創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或學派,他的研究還是被定位“綜合”。但薩繆爾森有《經濟學》,無論是將數學分析應用于經濟學領域的巨大貢獻,還是在經濟學教學上的巨大成就,包括撰寫出影響世界各國經濟學專業學生的著作《經濟學》以及作為“經濟學通才”的廣泛涉獵,都會使他成為經濟學界的重要角色。
那本著名的《經濟學》對初學者的啟蒙價值筆者也深有體會。以“經濟學的邏輯”一節為例,薩繆爾森對經濟學者提出的“經濟推理中的常見謬誤”的警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謬誤或發生在因果推理中,學習和研究過程中輕率地將發生在前的事件看作發生在后的事件的原因,這種錯誤并不罕見;對事件或變量的發展變化過程不能準確把握,在研究中就容易產生“不能保持其它條件不變”的錯誤,特別是中國傳統做學問的方式之下,往往沒有建立規范的分析框架,沒有確定哪些因素是“常量”,哪些因素是“變量”,忽略一個命題成立的前提,試圖尋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結論,而不顧我們置身的環境和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的事實;“節儉悖論”、“豐收悖論”則揭示了“合成謬誤”的存在,一個企業主節省工資成本,或許能增加利潤,所有人的工資下降則會導致市場需求下降,整個經濟陷入周期性的低谷,反而不利于企業效益的提高,對個體成立的結論對總體卻未必成立,總體行為通常與個體行為的結果大相徑庭。薩繆爾森告訴我們,不注意經濟學邏輯會犯錯誤,不尊重邏輯的決策會讓你付出昂貴代價。的確,現實世界需要法律,思維也需要法律,這就是邏輯。
嚴謹地對待真實世界,“經濟學有‘心’,決不意味著我們缺乏頭腦,跟著感覺走,而不顧客觀現實及其所蘊含的東西?!彼_繆爾森批評一些學者忽視市場缺陷的客觀存在、強調市場能夠自動調節自身的偏執。的確,客觀實際是現實世界離不開政府的干預,盡管政府經常犯下愚蠢的錯誤,但人們又離不開政府。一方面人們的大部分經濟行為應該不受政府干預,另一方面,壟斷、外部性、公共品領域的市場無效率問題,需要政府來“鼓勵競爭、干預市場、鼓勵有益的活動”,“難以接受的”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需要政府主導的再分配,經濟周期性的低谷出現則需要政府刺激增長解決失業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管制、公共品和服務、財政稅收、教育、赤字就在我們身邊。這是自由的愿景、價值觀的左右所替代不了的。真實世界怎么樣,一個經濟學者不能陷入空想。所以立論的基礎除了邏輯還有事實。
對學理的尊重不只體現在薩繆爾森客觀地對待和陳述意見相左的學者的理論方面,還體現在他對經濟學“科學化”的努力。薩繆爾森將數學作為工具去分析研究經濟學問題的成功,樹立了經濟學的規范,影響著經濟學的發展方向。
當一個學者有了對事實、邏輯、學理的敬畏和虔誠,他可以問心無愧地成為任何“主義”者,哪怕受到更多的質疑和批評。凱恩斯主義是薩繆爾森的標簽。凱恩斯主義建立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邊際報酬遞減、流動性偏好等規律基礎上的宏觀經濟理論,認證了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經濟不平衡和經濟衰退的存在,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利用政府干預來化解這種困局,利用財政貨幣政策使總供給總需求達到市場自身無法達到的平衡是必要的。這一基本思想得到薩繆爾森的信服和宣傳。《經濟學》這本教科書也具有凱恩斯主義的色彩,使宏觀經濟學成為當代經濟學最重要內容之一。薩繆爾森繼承和發展凱恩斯的思想,也影響著許多國家政府的決策行為,在實踐上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包括使美國政府在克服經濟周期方面實施的一些有效政策。今天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同樣存在,西方國家在衰退開始的時候,會積極參與甚至主導拯救市場的計劃,中國面臨經濟失速風險也會推出積極財政政策。薩繆爾森說:“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得不到解決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凱恩斯的觀點,財政政策以及赤字性支出,在引導市場經濟時是起到了重要的引導性角色。”“政府和市場,它們單獨任何一個,在沒有另外一個的幫助之下,都無法服務于公共福利。”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