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驗之許昌
許昌是畜牧業大市,所轄五個縣(市)均為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在省畜牧局的科學指導下,在許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許昌市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4年,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41.2萬噸、22.8萬噸、8.1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9.1%,高于全省6個百分點。畜牧產業招商引資額達到4億元,全市省級以上畜牧龍頭企業達到48家,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養殖企業7家,畜牧經濟合作組織達到256個,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8家,實現年產值360億元。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連續多年獲得省先進單位。
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上,許昌市始終把確保不發生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作為剛性任務,規范監管,建章立制,狠抓落實。
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以食品安全宣傳周,企業主題責任宣傳月等活動為載體,利用車載媒體、報紙、電視和網絡等媒介集中宣傳,月均發放宣傳彩頁2 000份,宣傳冊500冊,張貼宣傳標語500條,今年上半年送達告知書8 000余份,簽收承諾書6 200套,接待養殖場(戶)和群眾咨詢5 900余人次,有力提高了涉牧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對執法人員市級每年開展法律企業培訓2次,縣級開展3次以上,市局長期聘請法律顧問,今年又招聘法律專業人員1名,協助執法辦案工作。
堅持開展文明窗口服務教育,對全市80個檢疫申報點開展文明服務教育,持續開展群眾滿意基層站所創建活動,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等制度。認真執行農業部“六條禁令”,加大稽查力度,嚴厲查處有制度不落實、隔山出證、轉讓票證耳標、有案不查等違規行為。市級建立了企業主體責任告知書、承諾書和黑名單制度、有獎舉報制度等“兩書兩制”,認真落實企業主題責任。在監管上,對市級以上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全覆蓋、全鏈條、多頻次的監測預警,對8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和10家市級重點監控企業加大巡查力度,縣級按照企業風險分級分類開展日常巡查和執法監督。
認真開展例行抽檢,年初下達制定全年飼料、獸藥、肉品、生鮮乳等抽檢計劃,年中,分期分批分類有步驟地開展常態化抽檢。市局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組織各縣市區執法骨干開展推磨式監督檢查,縣級每月開展一次抽查。組織開展風險分級,兩化監督,落實升降級制度,對全市1 055家涉牧企業進行量化監督,其中A級253家,B級750家,C級52家,通過評價各類企業出現安全風險的程度和關鍵點,進一步加強抽檢和監管。
堅持專項整治常態化與突出問題集中治理相結合,加大對畜禽屠宰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環節、獸用投入品使用環節的集中治理力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注入其他物質、收購屠宰病死畜禽、亂用濫用抗菌藥物等不法行為。在畜牧綜合執法中,注重與工商、公安、質監和商務部門的聯合,開展多項聯合整治和執法活動,增強執法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在開展的7次專項整治活動中,共出動執法人員2 300余人次,檢查養殖企業1 694場次,屠宰企業88場次,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109家次,抽查監測瘦肉精189批次,6 326個樣品,下發整改通知104份。聯合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辦理肉品、飼料、獸藥案件108件,移交公安1件,比去年同期新增19件,涉案113人,涉案金額20多萬元。
建立市縣兩級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主要領導負責制,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各級領導的責任分解到位,落實到人。積極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以政府名義下發《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的意見》,制定財政補貼、用電用地用水和稅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目前,許昌縣、長葛市兩個試點單位,分別建成了日處理病死豬4噸的無害化處理廠,其他3個縣(市)也分別與浙江百奧邁斯公司采取PPP模式,簽訂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建設項目”合同。積極推進執法職能整合和執法力量充實一線。推動市支隊編制由17名增加到28名,縣級建立執法大隊6個,中隊66個,覆蓋全市90%鄉鎮,執法人員達到500人。許昌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前,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縣區財政部門也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的專項資金,總額達到700多萬元,比2010年新增60萬元。